盧正華
有“正事兒”的媽和沒“正事兒”的爸
又是一對打得不可開交的母子,爸爸坐一邊,像個觀眾在欣賞一場鬧劇。
孩子十三歲,人高馬大,只是臉上的稚氣猶在,媽媽打扮入時,舉止?jié)娎?,看今天這架勢,我感覺他們是把我架到了法官的位置,找我評理來了。
果然,媽媽的理由特充分。孩子從小喜歡音樂,據(jù)某老師說有一流的樂感,從小愛唱愛跳,樂器也會幾種,只是沒參加過音樂考級,不知道哪個更擅長?,F(xiàn)在上了初中,成績中上等。媽媽的意見是上初中了,最重要的是學(xué)習(xí),就該把所有的愛好都放一放,把學(xué)習(xí)抓上去,準備將來考個好高中,上個好大學(xué),這才是正事兒,等這些都有了,再去發(fā)展業(yè)余愛好也不遲。孩子說得也有道理:我喜歡音樂一不追星,二不當古惑仔,是正經(jīng)八百的喜歡,不會耽誤學(xué)習(xí),再說了,學(xué)習(xí)之余有點兒業(yè)余愛好,不是比那些有空就去上網(wǎng)打游戲的同學(xué)強一點兒嘛?媽媽不聽這一套:如果不玩音樂,成績肯定會更好些。孩子來了一招狠的:如果讓我放棄音樂,我沒準兒哪天就不去念書了呢。說著回頭瞄了一眼爸爸。
媽媽的矛頭也轉(zhuǎn)向爸爸,說孩子現(xiàn)在不學(xué)好都是受他爸爸影響,不能專注于任何問題,到老了事事都行又事事不成,沒有一個好的事業(yè)。
是壯志未酬還是玩物喪志
也許爸爸是支持孩子的。我回頭去問爸爸的意見,他一臉苦相,諾諾的樣子還不如兒子理直氣壯。
爸爸說,看孩子這個樣,他也很猶豫,仿佛看見了自己的當年。他也是從小喜歡音樂,吹拉彈唱都能來一點兒,也是在兒子這個年紀,被在音樂學(xué)院當教授的爸爸嚴令禁止學(xué)音樂,因為他爸爸深深地知道當音樂人的辛苦和不易,并且感覺兒子的天賦不足以讓他靠音樂吃飯,希望他學(xué)好數(shù)理化,將來找個穩(wěn)定的工作衣食無憂就可以了。而他除了音樂對任何東西都提不起興趣,最后在家里的嚴管下進了個三流大學(xué)。結(jié)果,他考了公務(wù)員,在基層文化站組織人做一些吹拉彈唱的工作,用的都是他爸爸嚴令不讓他做的那些本事。談不上有所作為,感覺也挺有意思。他也困惑,如果當年父親更嚴厲地管他一下,是不是成績會提起來,就能上個一流的大學(xué)了呢?如果他自己堅持下,真的全部下決心來做音樂,會不會成為一個能靠音樂吃飯的人?但如果他堅持學(xué)音樂,能不能找到這樣一份旱澇保收的工作呢?
說來說去,其實是這位爸爸的猶豫,促成了孩子和媽媽的沖突。爸爸理解兒子的苦楚,卻也不敢理直氣壯地支持兒子,因為他對自己現(xiàn)在的境況也不滿意。他陷在聽大人的話找個穩(wěn)定的工作好些,還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去努力更快樂一些的猶豫當中,結(jié)果,他自己內(nèi)心的這些猶豫,兒子幫他全部展現(xiàn)出來了。不禁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人的修煉啊!
孩子的業(yè)余愛好和專業(yè),是很多家長都在猶豫和撓頭的問題,這些問題后面帶著的都是自己對成功和失敗的定義,對與錯的理解。想到這里,我開始挑戰(zhàn)爸爸:你覺得自己現(xiàn)在的情況屬于壯志未酬還是玩物喪志了呢?爸爸沒提防我這樣問,沉吟了半晌,終于抬起頭來,眼神堅定了起來,說:我細細感覺了一下,是一種壯志未酬的感覺,我一輩子繞來繞去,結(jié)果還是從事了我原來不被允許的工作,實際上是靠我的愛好吃飯。我之所以被我的爸爸和愛人定義為不用心,不專一,玩物喪志,不就是因為我不想從事我不喜歡的專業(yè)嘛,這也許有我的錯,也許更多的是我自己的不堅持。老師,你讓我重新思考了很多事。
爸爸說著站起來,走到兒子的身邊,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說:兒子,爸爸支持你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將來真的養(yǎng)不了自己,我會幫你一把!
家長不尊重孩子的愛好,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憑愛好活得好
好聲音的舞臺上,汪峰不變的問題就是:你的夢想是什么?盡管有些矯情有些俗套,可話俗理不俗,咱們做家長的,就該細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并支持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人。對孩子來說,他之所以喜歡做某件事,就是因為他擅長干這種事,做起來比別人相對輕松,能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咱們難道不希望孩子將來的工作能做得游刃有余?
可好多家長做不到。當初,他們就沒有尊重自己的夢想,他們不相信自己憑著愛好能活得很好,他們在自己理解的范圍內(nèi),在自己劃定的圈子里成長。這位爸爸對自己現(xiàn)在的境況不滿,所以他才愿意支持孩子。如果他對自己的處境滿意,恐怕,他該萬分感謝當初爸爸的嚴厲和選擇。
實際上,孩子和咱們不是一體的,孩子有孩子的路,不管咱活得咋樣,都和孩子無關(guān)。咱能做的,就是支持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人,而不是讓孩子成為咱想成為的人,或者咱不想成為的人,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