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 尤麗媛
摘 要: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童話故事,中國童話以及德國的童話故事有著自己的特點。本文主要從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故事和中國童話故事的人物特點、情節(jié)特點、體現(xiàn)寓意等方面簡要分析中國及德國童話的魅力及其社會文化背景。
關鍵詞:中德童話人物特點;中德童話故事情節(jié);中德童話寓意
文學,是一種文字上的藝術,融于社會的文化之中,是一個國家文明發(fā)展的標志。而童話作為文學的一部分,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童話在給孩子們童年增色的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社會不同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背景。以《格林童話》為典型代表的德國童話與中國的童話有著各自的特點,了解這些特點有助于由淺入深地了解中德文化。
1 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與中國童話人物特點分析
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故事中人物類型多為公主、王子、巫婆,甚至于把無生命的東西賦予生命,以及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的生物等。例如,德國著名童話故事集《格林童話》中的《鼠皮公主》《白蛇》等故事里面有國王和公主,《漢賽爾與格萊特》《糖果屋》等故事中有巫婆。《霍勒大媽》《會唱歌的白骨》等故事中有會說話的蘋果或者白骨?!栋籽┕鳌贰栋说亩Y物》等故事中有小矮人等。當然一些動物形象也在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故事中有所涉及,如《小羊羔和小魚兒》中所講述的是羊和魚等小動物。王后等角色也時常出現(xiàn)在童話中,她們大多以繼母或者配角等身份出現(xiàn),如在《十二兄弟》一文中,王后是一位疼愛孩子的母親的角色而非主要角色。這些童話故事中無論人或物都被賦予性格,或善良,或邪惡,而且其中人物性格的善惡劃分明顯且讓人一目了然。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故事中大多數(shù)出現(xiàn)的小女兒、小兒子等人物都是善良的、聰明的,公主大都也是美麗、善良抑或溫柔、勤勞,她們大多以自己的美貌以及好心腸吸引了王子的注意。王子的形象也多半是勇敢、堅強的。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童話故事中一些從事各種職業(yè)的人也會不時出現(xiàn),他們大多數(shù)沒有名字,文中只是以他們各自的職業(yè)相稱,如《三個紡紗女》《怪樂師》等,文中以他們各自從事的職業(yè)來稱呼他們。這些人物特點的產(chǎn)生也是有原因的。早在德國童話誕生時期,德國的社會狀況還不穩(wěn)定,國家也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況,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公國,所以在童話中國王,公主等角色占有很大比重,如《玫瑰公主》《畫眉嘴國王》等。加之德國的宗教信仰,大部分德國人信仰基督教,并認為上帝是存在的,是忠實的信徒,所以在德國童話中也會出現(xiàn)上帝和與之相對應的巫婆,魔鬼等角色,如《魔鬼的三根金發(fā)》《死神的使者》等。
相比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故事人物,中國童話故事中人物形象相對比較單一。中國童話中常出現(xiàn)的多是以各種小動物為代表的故事人物,如猴子,青蛙,小馬,小羊,狐貍等。這些小動物同樣被賦予了人的性格以及思維方式。例如,《小蝌蚪找媽媽》《小馬過河》《猴子和狐貍》等都是中國孩子們耳熟能詳?shù)闹袊?jīng)典童話故事,而這些故事中都以一些動物為童話故事中的主角且在一些中國童話故事中這些動物不僅有人的性格特征還有人的行為活動,如《猴子學本領》一文中許多小動物都有自己的本領,兔子會寫作且很有文采等。中國童話故事中也有少數(shù)以人物為故事主角的,如《寶葫蘆的秘密》里的王葆等。中國的童話故事人物之所以有此特征,主要是中國處于統(tǒng)一的狀態(tài),社會較為穩(wěn)定,在大一統(tǒng)的社會背景之下以及中國古代君王的生活一直處于比較神秘的狀況,所以很少涉及公主、王子、國王等人物。此外,中國童話故事的發(fā)展起步較晚,主要受西方童話的影響,在對其進行加工改造后融入本民族的東西,所以為了迎合兒童天真爛漫的心態(tài),中國童話故事多以為人所熟知的動物形象出現(xiàn),以孩子們的視角通過小動物們向孩子們傳達著世間道理。
2 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與中國童話故事情節(jié)特點分析
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故事中故事情節(jié)多涉及愛情、親情,帶有濃烈的魔幻色彩和非現(xiàn)實性。故事結(jié)局多為歡快的,美好的,好人受到好報等結(jié)局不時出現(xiàn),且故事情節(jié)稍顯夸張,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也正迎合了孩子們單純而善良的心態(tài)?!痘夜媚铩芬黄猩屏记趧诘幕夜媚镌谙膳膸椭伦プ∽约旱男腋Ec王子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愛情的力量在其中有明顯的體現(xiàn)?!缎〖t帽》中獵人從狼的肚子里救出小紅帽和她的外婆而兇惡的大灰狼最終掉入井里死掉了,大灰狼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故事中也多有兩個角色進行對比的情節(jié),或善與惡,或聰明與愚笨等。例如,《兩個漫游者》中善良的小裁縫與忘恩負義的鞋匠對比,通過對兩個人明顯的對比使故事情節(jié)明了。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故事中這些故事情節(jié)迎合了孩子們單純的心態(tài),且故事情節(jié)多是幽默的,輕快的,從而也使孩子們在閱讀這些故事的同時開拓了他們的思維世界。隨著17、18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德國文學也開始了“浪漫之旅”。浪漫主義強調(diào)個性的張揚,這點在德國童話故事情節(jié)中就有所體現(xiàn),如收錄在《格林童話》中著名的一篇故事——《穿靴子的貓》,其中貓不僅穿上了鞋子而且還智斗妖魔,富有既強烈又鮮明的個性。
中國童話中故事情節(jié)多賦予動物以人的性格特征幾乎不涉及愛情。故事結(jié)局主要為孩子們揭示故事內(nèi)在的含義或從中吸取教訓,結(jié)局不一定總是美好的、圓滿的。正如民間流傳的我們所熟知的《老猴精》的故事,情節(jié)與《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情節(jié)相似,但其中卻有孩子被老猴精吃掉這樣的情節(jié),并揭示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幸免于難這樣的寓意。這些故事幾乎都有各自的內(nèi)在含義,他們也受到中國古代傳統(tǒng)中庸思想的影響,即點到為止,其最終目的主要是為了向孩子們講述其中蘊含的道理。中國的童話故事情節(jié)也較為現(xiàn)實、簡單易于兒童在閱讀時更好的理解文章,故事情節(jié)中存在緊張刺激的童話故事較少,其中多為說理性的故事,如《小馬過河》通過一匹小馬獨自過河發(fā)生的事情這一簡單而又現(xiàn)實的故事情節(jié)向孩子講述其中的道理。
3 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與中國童話體現(xiàn)寓意分析
童話使孩子們從中得到娛樂的同時,最主要的是讓孩子能從童話中學到一些道理并受到啟發(fā)。德國童話的寓意主要體現(xiàn)為愛情或親情的偉大,很多德國童話故事中,真愛之吻貫穿著故事的主線。例如,《睡美人》中睡美人因真愛之吻而蘇醒。德國童話也有揭示邪不勝正,善良的人會得到好報的道理?!栋籽┕鳌分邪籽┕髯罱K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惡毒的繼母遭到了應有的懲罰。其中也有贊揚勤勞、智慧與勇敢的手工業(yè)者的,如《幸運兒漢斯》中手工業(yè)者漢斯的勤勞以及他樂觀的心態(tài)給予人們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队赂业男〔每p》則贊頌小裁縫的勇氣。當然德國童話中也有諷刺人類貪婪無知的,《漁夫和他的妻子》一文中就諷刺了漁夫妻子的貪婪?!妒ツ傅暮⒆印穭t告訴人們誠實是美好的品德,犯錯并不可怕,但犯了錯誤后要勇于承認。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符合了孩子們的認知心理,主要體現(xiàn)了人性的真、善、美,引導孩子構建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像童話中正義的人物一般善良、堅強、勇敢。讓孩子們在閱讀童話故事的同時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開闊孩子們的視野向他們講述生活的美好,喚起其對生活的熱情,激發(fā)孩子們對文學的熱愛以及讀書的興趣,而這種寓意的體現(xiàn)反映了人民向往國家的統(tǒng)一及安定。混亂年代德國人民的意志被喚醒,民間文化的收集一時興盛,童話則是當時代表的文學形式之一,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在童(下轉(zhuǎn)第頁)(上接第頁)話寓意中寄托了美好的向往,同時也弘揚了德意志民族的文化。
中國的童話通過簡短的故事來告訴孩子們不同的道理。每個故事揭示的道理意在培養(yǎng)兒童形成良好的后天性格,激發(fā)孩子們養(yǎng)成堅強、孝順、努力等后天的性格,也告訴孩子們一些日常生活中該注意的事項。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小貓釣魚》的故事主要告訴孩子們: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專注不能三心二意?!渡窆P馬良》則通過馬良這一人物形象告訴孩子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以及要充滿勇氣,同時也諷刺了那些只看重金錢貪婪的人?!缎◎蝌秸覌寢尅愤@一童話故事向孩子們普及了科學知識,讓孩子了解青蛙不同階段的不同外表。《小兔子乖乖》告訴孩子們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要多動腦筋,自己在家時要有安全意識。《小猴學本領》則告訴孩子們做事情要有恒心及毅力等。中國童話故事在迎合孩子簡單而天真的心態(tài)的同時,也給孩子們帶來無盡的快樂,總的來說,中國童話故事體現(xiàn)的寓意大致可分為普及科普知識,鼓勵孩子有遠大志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等。中國沒有經(jīng)歷過如德國那般長期的分裂,中國的童話故事寓意中體現(xiàn)著中國從古至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中國的童話故事在向孩子講述故事的同時,也意在向孩子們傳達著道理及五千年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
4 結(jié)語
通過對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與中國童話特點的分析,讓我們進一步深入了解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德國童話與中國童話故事,同時也讓我們通過童話這一小的方面對中德文學多一份了解,有助于我們?nèi)蘸蟾玫貙W習中德兩國之間的文化。
參考文獻:
[1] 吳其南.中國童話發(fā)展史[M].少年兒童出版社,2007.
[2] 陸霞.《格林童話》緣何誕生在德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
[3] 楊武能.格林童話何以誕生在德國[J].中華讀書報,2006.
作者簡介:于博(1988—),女,吉林通化人,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助教,研究方向:德國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