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王世濤
提高馬拉松運動員科學的體能訓練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體能可以使他們的能力得以充分發(fā)展,并盡快地達到較高的競技水平。而力量訓練又是體能訓練的基礎,不同的力量訓練對運動員各關節(jié)屈伸力量的影響不同,定期對運動員進行關節(jié)的力量測試,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力量訓練,使屈伸力量不平衡狀況得到改善,提高技術水平。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吉林省女子馬拉松隊的5名女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運用德國產ISOME2000等速測試系統(tǒng)對運動員下肢膝關節(jié)分別在三個不同時期進行最大力量、爆發(fā)力量和起動力進行測試。
2 結果與分析
2.1 膝關節(jié)最大力量測試
膝關節(jié)同側屈伸肌群力量對比是衡量主動肌群和拮抗肌群力量是否協(xié)調的重要指標,是影響運動員跑步速度和技術動作的重要專項力量能力。在對運動員膝關節(jié)最大力量測試中,第一次左膝屈伸值分別為180.39±30.26和209.26±32.49,比值為86.1%,右膝屈伸值分別為193.39±26.36和251.46±33.28,比值為76.8%;第二次左膝屈伸值分別為203.16±47.28和212.24±58.38,比值為95.7%,第二次右膝屈伸值分別為201.42±45.58和263.76±62.33比值為76.4%;第三次左膝屈伸值分別為195.74±33.16和225.37±30.38比值為86.6%,第三次左膝屈伸值分別為239.47±28.28和258.35±39.39比值為92.6%。
從測試的整體結果上看,在三次測試過程中左膝伸和右膝屈的最大力量是在逐漸增大,左膝屈和右膝伸的測試值最大值出現在第二次,但是第三次的測試值也比第一測試值高,說明經過系統(tǒng)的力量訓練后,運動員膝關節(jié)屈伸的力量都有較大的提高,膝關節(jié)力量的增強對于提高運動員的后蹬地的力量有直接的作用,也就是對于提高運動成績提供了保障。從左側膝關節(jié)屈伸比值的范圍來看,左側膝關節(jié)的屈伸范圍在86.1%~95.7%;從右側膝關節(jié)屈伸比值的范圍來看,右側膝關節(jié)的屈伸范圍76.4%~92.6%,由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左側膝關節(jié)的屈伸比值略高于右側膝關節(jié)的屈伸比值,這可能是由于馬拉松運動員經常在田徑場進行速度耐力的訓練,訓練時是逆時針跑,彎道中主要以左腿支撐為主,這便是左腿膝關節(jié)的力量強于右腿的原因。
2.2 膝關節(jié)爆發(fā)力量測試
加速度能力是馬拉松運動員必須具備的速度素質,它對于馬拉松全程都有著重要影響??v觀國內外的重大比賽,從比賽的速度節(jié)奏來看,這個比賽的速度不是單一的勻速運動,運動員為了相互甩開對方,時不時地進行加速,以便消耗對方體力。因此,要求運動員不僅要具備高速奔跑的能力,還應具備適應比賽需求的變速能力。其他運動員突然加速,自己也必須能夠適應,也就是應具備良好的加速能力,加速度能力的主要力量來源于良好的爆發(fā)力。
在對運動員膝關節(jié)爆發(fā)力測試中,第一次左膝屈伸值分別為2.098±0.267和3.087±0.289,比值67.9%,右膝屈伸值分別為2.122±0.277和3.996±0.363比值為53.1%;第二次左膝屈伸值分別為2.267±0.345和3.276±0.326比值為78.3%,第二次右膝屈伸值分別為2.221±0.781和3.822±0.653,比值為58.1%;第三次左膝屈伸值分別為2.235±0.127和3.158±0.354,比值為70.7%,第三次右膝屈伸值分別為2.341±0.632和3.902±0.253,比值為59.9%。
從三次對運動員爆發(fā)力的測試情況來看,運動員左、右腿屈的爆發(fā)力最大都出現在第三次的測試中,分別是2.235±0.127(N/ms)和2.341±0.632(N/ms),運動員左、右腿伸的爆發(fā)力最大出現在第二次和第一次的測試中,分別是3.276±0.326(N/ms)和3.996±0.363(N/ms)。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平時的訓練負荷安排中對膝關節(jié)屈的爆發(fā)力訓練效果較好,對膝關節(jié)伸的爆發(fā)力訓練負荷方式應加以調整。從膝關節(jié)屈伸爆發(fā)力比值的范圍來看,左膝屈伸爆發(fā)力的比值范圍在67.9%~70.7%,右膝屈伸爆發(fā)力的比值范圍在53.1%~59.9%,左側的膝關節(jié)屈伸比值高于右側膝關節(jié)屈伸比值,說明左膝關節(jié)屈伸力量差別更小,力量更加協(xié)調。
2.3 膝關節(jié)起動力量測試
在短時間內(通常不到150毫秒)最快發(fā)揮下肢力量,稱為“起動力”。良好的起動力對于具備良好的變速能力有重要保障作用。膝關節(jié)的起動力的大小與爆發(fā)力的大小是正相關的關系,也是進行速度訓練的基礎。在對運動員膝關節(jié)起動力測試中,第一次左膝屈伸值分別為130.78±14.98和162.89±20.67比值為80.3%,第一次右膝屈伸值分別為151.33±19.03和200.11±25.00比值為75.5%;第二次左膝屈伸值分別為133.09 ±11.21和172.33±23.88,比值為77.3%,第二次右膝屈伸值分別為169.36±29.45和222.33±29.45比值為76.1%;第三次左膝屈伸值分別為135.12±13.38和171.33±22.34,比值為78.9%,第三次右膝屈伸值分別為164.67±23.17和216.35±23.33比值為75.9%。
從三次對運動員起動力的測試情況來看,運動員左、右腿屈的起動力最大都出現在第三次和第二次的測試中,分別是135.12±13.38(N)和169.36±29.45(N),運動員左、右腿伸的起動力最大都出現在第二次的測試中,分別是172.33±23.88(N)和222.33±29.45(N)。從膝關節(jié)屈伸起動力比值的范圍來看,左膝屈伸爆發(fā)力的比值范圍在77.3%~80.3%,右膝屈伸爆發(fā)力的比值范圍在75.5%~76.1%,左側的膝關節(jié)屈伸比值與右側膝關節(jié)屈伸比值,差別不大說明左膝關節(jié)屈伸起動力量比較協(xié)調。
3 小結
通過對運動員膝關節(jié)三次不同時期的最大力量、爆發(fā)力和起動力的測試發(fā)現,不同的訓練方法對各種力量的影響不同,教練員在訓練中應建立運動員專項力量素質評價體系,通過數理統(tǒng)計篩選出與女子馬拉松專項成績高度相關的力量指標,為訓練過程監(jiān)控提供明確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袁運平.運動員體能與專項體能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09):78-81.
[2] 高健,王江云.試析科學技術方法對運動訓練發(fā)展的影響[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版),2000(03):141-146.
[3] 董二為.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的方法及存在問題[J].上海體育科研,2003(03):78-80.
[4] 陸宗芳,孫良勇,溫宇紅. 2003年中國運動訓練學理論研究成果回顧[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04):165-168.
作者簡介:李靜(1977—),女,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生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