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佩
“美就在丑的旁邊,優(yōu)美倚靠著丑陋,丑怪就藏在崇高的背后,善與惡共存,光明與黑暗共生?!庇∠窈苌睿旯缭谒摹犊藗愅栃颉分信读诉@個世界的相對論,這個世界的兩難。
生活的林子里分出兩條路,我們都曾把手伸向某一條小路的“誘惑之果”,都曾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中艱難選擇,唯有處理好私利與公利的關(guān)系,我們才不至于陷入理性的非難。
“最美媽媽”吳菊萍在徒手接下從高樓墜落的孩童后受到公司嘉獎的二十萬獎金,大眾媒體借此鼓勵吳菊萍將二十萬獎金全都捐獻給慈善機構(gòu)。但這位誠懇樸實的媽媽卻坦然地回答道:“我希望將這筆錢留著自己用,因為這比較符合正常人的想法?!?/p>
耀眼的公眾鏡頭與純樸的內(nèi)心想法其實不僅曾讓最美媽媽陷入兩難境界,也一度讓這個浮躁的社會難以擺脫兩難的陰影。國學大師胡適有云:如果一個骯臟的國家,每個國民都只講法律不講道德,那么最后這個國家也會變成一個有“人情味兒”的國家;但如果這個國家只講道德,大談高尚,那么最后這個國家也會變成小人遍地的國家。
在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大學生群體下水救小孩的事曾經(jīng)引發(fā)熱議。有不少人質(zhì)疑,父母與社會花時間金錢培養(yǎng)的大學生們?yōu)榫纫粋€幼童而不惜犧牲性命是一種愚昧的行為。但事實上,又有誰在我們的心底放了一架利益的天平,告訴我們,幼童的生命不值得大學生的無私付出呢?
個人價值只有融入社會價值才能夠放射最大的光芒。人生就是無數(shù)個岔路口,像葉的紋理一般交叉匯合,我們就是行走于這條道路上的蝸牛,常常陷入進退兩難的沉思。
遠方徒步行走的朋友們,用理性與慈悲將二者權(quán)衡吧,明晰了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不再是格格不入的冤家后;領(lǐng)悟了生命的真諦在于生如夏花之爛漫,死如秋葉之靜美之后——生命的紋理曰漸清晰,無數(shù)的兩難身后,一直有一個真實單純的你在指引著你:別亂了方向。
點評
“生活的林子里分出兩條路”,這是整篇文章立論的前提。這是一個關(guān)于選擇的話題,也是一次關(guān)乎著人生價值與生命意義的探討。作者用真實而鮮活的事例,將個人與社會勾連起來,把自我與他人觀照對應,讓“兩難”的境地更加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當然,作者在引述事例的時候,就已經(jīng)帶有了主觀色彩,即“個人價值只有融入社會價值才能夠放射最大的光芒”。而最有意思的是“最美媽媽”的坦然,她用很直接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獎金最真實質(zhì)樸的想法,看起來好像并不是“融入了社會價值”。但實際上, “融入”并不等同于“妥協(xié)”或“服從”。我們可以看到,媒體“借此鼓勵”的動機其實是值得思考的,仿佛道德模范就應該處處超出常人,就不能有普通人的“思想境界”。而作者適時引用胡適先生的話,成功地讓“最美媽媽”在道德綁架下突圍,這一段可以說是全篇最為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