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感性和理性的統(tǒng)一角度看古代公文文學美

      2015-06-01 02:48鐘羅慶張晟欽
      文教資料 2015年5期
      關鍵詞:感性理性

      鐘羅慶++++張晟欽

      摘 要: 通過對“美”的概念的認識,站在感性和理性統(tǒng)一的視角下,古代公文具有許多文學美的特質,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即鮮明生動的形象、充沛的情感、豐富的風格及語言手段的多樣性。通過在感性和理性統(tǒng)一的視角下看古代公文之“美”的探討,對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古代公文之“美”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關鍵詞: 古代公文 理性 感性 文學美

      在說到文藝作品“美”的時候,人們往往想到的是文學類作品,卻覺得古代公文與“美”關系不大。其實,在這些具有美的作品集體中,我們不能忽視一個重要的“美”的“家庭成員”——古代公文。古代公文是“美”的,古代公文作為創(chuàng)作作品,屬于應用文體,雖然它不如純文學作品一樣具有直觀的意境畫面,但是在古代“雜文學”傳統(tǒng)包圍下,古代公文具有“美”的緣由就顯而易見。既然古代公文是具有“美”的,那么古代公文之“美”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美”?筆者今日將視線投諸古代公文之“美”,欲在歷史云深處探究古代公文之“美”的相關問題。

      一、“美”的定義

      羅丹曾說:“這個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美”無處不在,我們就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然而,什么是“美”?對于美的定義,目前國內外哲學家和美學家們都各抒己見,莫衷一是。我們認同我國著名哲學家李澤厚前輩關于“美”的定義:“美是那些包含了現(xiàn)實生活發(fā)展的本質、規(guī)律和理想的具體形象(包括社會形象、自然形象和藝術形象)。”[1]88

      盡管“‘美是那些包含了現(xiàn)實生活發(fā)展的本質、規(guī)律和理想的具體形象(包括社會形象、自然形象和藝術形象)。這個定義雖然后來還有所發(fā)展”[2]114,但“基本的要素已經具備了。在這里,現(xiàn)實生活的本質、規(guī)律相當于后來提出的‘合規(guī)律性,理想相當于‘合目的性,具體形象相當于‘形式。因為‘合規(guī)律性,便排除了美不是‘應當如此的生活的主觀隨意性因素,界定了美是客觀的;因為‘合目的性,便排除了‘生活、‘生活里之類的生物性因素,界定了美是社會的。因為美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而且具有形象(形式),就把美與科技區(qū)別開來了”[2]114。

      后來,李澤厚前輩再次說明了“美作為感性與理性、形式與內容、真與善、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3]284。

      二、感性和理性統(tǒng)一視角下的古代公文之“美”——文學美

      古代公文的“美“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美”?從感性與理性上講,古代公文具有文學美。

      感性,《辭海》的定義是“一般指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而產生的感覺、知覺和表象等直觀形式的認識”[4]4191;在《大辭典》里,感性是“感覺作用的性能”、“感覺與情緒的性能”,或者是“與悟性相對”,指“人的心靈接受感覺經驗的能力或作用”[5]1665;哲學的感性,是“指人們對客觀外界事物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直接形成的認識”[6]50。

      理性,最初的含義是指人類具有的自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主觀心理活動,以及人類認識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定義最初來自古希臘羅格斯,《辭?!穼硇宰龀鲫U明:“指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或能力”和“劃分認識能力或認識能力發(fā)展階段的用語”,而且進一步說明“各種哲學流派對理性有不同的理解”[6]3175。我國倫理學家唐凱麟指出“理性”應該從四個方面掌握:“第一是理性能力……第二是理性價值……第三是理性精神……第四是理性行為,也就是主體合規(guī)律與合目的性的自覺行為選擇。它表現(xiàn)為目的明確、操作明智、合乎規(guī)則、講求效率等?!盵7]10

      以上只是一般性的和哲學認識論意義上的感性,但是,站在“美”的角度上看,“美”的感性與理性是不同一般性的和哲學認識論上的感性和理性,是審美感性和審美理性。“必須辨明的是,這里所說的‘感性并非傳統(tǒng)形而上學意義上的低于理性認識的感性,而是作為審美對象存在方式的‘審美感性,這種感性現(xiàn)象大體具有兩方面的規(guī)定:其一,它作為反映人的心靈自由的感性現(xiàn)象對人具有親和性和怡情性。其二,這種感性形式和意味,可以寄寓人性意義和情感內容,轉變成為‘沉入物質的精神”[8]100,而且“審美理性是蘊含自由價值的理性……而審美生存與詩性生存,昭示著對生命自由和理想生活的渴求”[8]103。

      從上面的相關概念可知,古代公文完全符合上述的概念屬性。比如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的《出師表》,詩一般的言語,凸顯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公精神,目的是進諫蜀后主“親賢臣、遠小人”的勤勉治國的理想;西晉李密的《陳情表》大打“孝”牌詩性語言而彰顯了李密孝感動天的人物形象,達到辭官的理想;西漢賈誼的《論積貯梳》表現(xiàn)了賈誼一心為漢朝皇帝著想的人物形象,目的是勸說皇帝采納自己的“積貯”建議,使得西漢王朝統(tǒng)治無憂的理想境地等。但是,這些古代公文的書寫,不僅是“質樸無華”,而且有“文質彬彬”。從感性和理性上講,古代公文具有文學美,具體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一大批古代公文具有充沛的情感

      許多古代公文中體現(xiàn)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它們或是關注民生,體恤百姓,如清代慕天顏的《請緩淮揚起征梳》(見《皇清奏議》卷十九,見《續(xù)修四庫全書》第473冊,第185頁),曹操的《軍譙令》(《軍譙令》這么寫道:“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舊土人民,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使吾凄愴傷懷,其舉義兵以來,將士絕無后者,求其親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任?;甓徐`,吾百年之后何恨哉!”[9]11-12,它們或是忠君愛國,肝膽照人。這些作品比比皆是,如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名作《出師表》,西漢賈誼的《治安策》,南宋大臣胡銓上奏的公文《戊午上高宗封事》等。它們抑或是針砭時弊,揭露丑惡,弘揚善義。比如明代著名清官海瑞寫的《治安疏》[10]218-221,其文的矛頭直接面向當今的最高統(tǒng)治者——明世宗朱厚熜,指責皇帝只顧沉迷尋求長生不老,沉溺在道教之中,長期(二十年)不理朝政,昏庸誤國,這是何等氣魄;又比如隋朝大臣梁毗對當時目無王法、獨斷專權的開國大臣楊素進行抨擊,他上書隋文帝指責楊素的條條忤逆行為,揭露其目無王法,營黨結私,誅殺不順從的大臣,進而指出楊素是“四海稍虞,必為禍始”的定時炸彈。

      (二)許多古代公文具有鮮明生動的形象

      主要體現(xiàn)在三點上:鮮明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畫面、意境。關于人物形象,例如李密的《陳情表》這么寫道:“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喜。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這句話一下子就把李密的孤苦人物形象凸顯出來,特別是“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一出,更點出了李密孤苦的鮮活人物形象。關于栩栩如生的畫面,古代公文中不是乏善可陳,比如《論貴粟梳》(西漢晁錯)這樣寫道:“今農夫五口之家?!バ介?,治官府,給徭役;……勤勞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價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盵11]1133這樣的寫法,把當時農民的貧苦悲慘現(xiàn)狀描寫得鮮活逼真,進而為晁錯提出“貴農重粟”的觀點提供重要的依據(jù)。關于意境,這是“美”的要求比較高的層次,即使在純文學性的文章中,也比較難找到。但是,古代公文中有的文章卻達到這個水平。比如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的《與朝臣論粳稻書》,文中寫道“江表惟長沙名有好米,何得比新城粳邪?上風吹之,五里聞香”[9]167,這把當?shù)氐牡久紫銓懙贸錾瘢謇锒伎梢月劦?,可見那里的稻香多么香。并且不自覺地讓人想到一片片丹桂飄香的場景,更有風吹麥浪的感覺,這種意境很美。

      (三)古代公文的語言手段具有多樣性

      古代公文的語言手段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是非常豐富的,基本上作品中的藝術手法都可以在古代公文中有所體現(xiàn),所以要全部說清楚這種多樣性是困難的,但沒有必要,這種多樣性,主要有比喻、對比、排比和對仗、頂針等。比喻的手法運用在古代公文中可謂不勝枚舉、不知凡幾。在《乞校正陸贄奏議上進剳子》(蘇軾)文中,以醫(yī)家用藥與藥方的關系相譬喻,十分自然地進入進言與內容關系的正題;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諫臣魏征采用本體“德義”和喻體“木之長”“流之遠”形成類比關系;在《論貴粟梳》中,晁錯把老百姓趨利避害的本性比喻成“如水走下”;在《求通親親表》(曹植)中,作者把臣子忠君比喻成葵花和太陽的例子。對比的語言手段,是古代公文比較常用的手法。在《論積貯疏》(西漢賈誼)和《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蘇軾)中采用古今對比的方法說明道理;在《議經費札子》(宋代曾鞏)和《論邪正疏》(宋代劉敞)文中,采用正反對比的方法說明節(jié)儉、正臣益處的道理。排比和對仗的語言手段,排比可以形成強烈的語言氣勢,尤其在說理性或政論性公文中尤為體現(xiàn),比如韓愈的《復讎議并序》:“伏以子復父仇,見于《春秋》,見于《禮記》,又見于《周官》,又見諸子,史不可勝數(shù),未有非而罪之者也。”[12]70“臣愚以為,‘復仇之名雖同,而其事各異:或百姓相仇,如《周官》所稱,可議于今者;或為官吏所誅,如《公羊》所稱,不可行于今者?!盵12]71又可以見于《群臣勸魏王曹丕受禪表》:“歿者有靈,則重華必忿憤于蒼梧之神墓,大夏必郁邑于會稽之山陰,武王必不悅于高陵之[玄]宮矣。”[12]76對仗隨處可見,如北魏李世安的《請均田疏》的“土不曠功,民罔游力”,“遠認魏晉之家,近引親舊之驗”,“良疇委而不開,柔桑枯而不采”,這樣的作品實在太多,就不一一列舉。對于頂針而言,古代公文里閃耀它的光芒,例如《論貴粟疏》(晁錯)文中這樣寫道:“民貧,則奸邪生。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xiāng)輕家?!?/p>

      (四)古代公文具有豐富的風格

      古代公文的風格是多樣化的,這體現(xiàn)在公文體現(xiàn)的作者的風格和公文本身的風格上。在古代公文上,可以凸顯各式各樣的作者風格,比如曹操的公文,就凸顯曹操公文創(chuàng)作上的灑脫,這是一種不拘一格的灑脫,彰顯的是自由風格,其實曹操本人性格也具有這樣的一面,其作品就帶上這種風格,當然曹操所做的公文也在其中,比如曹操的《與孫權書》、《置屯田令》、《選留府長史令》、《在陽平將還師令》等。在公文本身(尤其是古代公文名作)的風格上,主要體現(xiàn)莊重典雅、華美、質樸無華、新奇別致、幽默詼諧、鋪排夸張和氣勢飛揚。在誥命文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典雅的身影。在奏議公文中,我們尤其能看到文章華美的特點,如曹植的《求通親親表》[9]266-268。在古代公文中,自古就存在實用簡樸與文辭華美的兩種矛盾力量在博弈著,再加上個人或政治、社會等因素,所以古代公文中,就自然會有質樸、無華的公文存在,比如漢代開國皇帝劉邦寫的《手敕太子》的公文。在新奇別致上,那么當數(shù)魏武帝曹操的公文,他的公文從形式和內容上都不拘一格,這在上文我們所提到過的《與孫權書》、《置屯田令》、《選留府長史令》、《在陽平將還師令》上都是很好的例子。當然,《與孫權書》體現(xiàn)了古代公文詼諧幽默的一面,這本事戰(zhàn)書,一般而言,戰(zhàn)書都是非常嚴肅的,可卻被曹操寫成“方與將軍會獵于吳”,帶領八十萬的軍隊于孫權“會獵于吳”,那么到底誰是獵物誰是獵人就可想而知。而關于鋪排夸飾,氣勢飛揚上,古代公文也凸顯了它的風采。因為古代的公文不僅僅是公文,還有政論色彩,所以為了達到說服對象的目的,就會采用漢大賦常用的“鋪采摛文”的寫法方法,因為先秦是我國古代的重要奠基階段,這個時期的公文具有縱橫家的夸張寫法,所以古代公文具有磅礴的氣勢就很好理解,《諫逐客書》(秦朝李斯)就是很好的證明。

      三、結語

      從感性和理性的統(tǒng)一角度看,古代公文具有文學美和應用的“詩性生存”。但是,古代公文之“美”不僅只有這一點,而且它的“美”猶如百花齊放的春天,是色彩繽紛的。盡管如此,由于筆者學識能力有限,要完全揭開它的“美”的面紗,還需后人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澤厚.美學論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2]王生平.李澤厚美學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

      [3]李澤厚.美的歷程:插圖珍藏本[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巢峰.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5]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大辭典[M].臺北:臺灣三民書局出版社,1985.

      [6]許增裕.中國法治的源與基探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7]陳鶴玲.道德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D].揚州:揚州大學,2003.

      [8]譚蓉培,顏翔林.差異與關聯(lián)——重釋審美感性和審美理性[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1).

      [9]曹操,曹丕,曹植.三曹集(魏武帝集·魏文帝集·陳思王集)[M].長沙:岳麓書社出版社,1992.

      [10]陳義鐘編校.海瑞集[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1][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2]王銘.公文選讀[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感性理性
      感性工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人人都能成為死理性派
      分析網絡新聞的感性面對及思考
      有效積累學生“音樂感性經驗”的探索與實踐
      改革牛和創(chuàng)新牛都必須在理性中前行
      崇尚感性意味著什么
      “本轉職”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歸
      感性的解放與審美活動的發(fā)生——對馬克思一個早期思想的引申
      理性的回歸
      把握教材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函數(shù)單調性
      上林县| 河东区| 正镶白旗| 来凤县| 西乡县| 霸州市| 罗山县| 信宜市| 辽宁省| 红安县| 准格尔旗| 平原县| 蒙自县| 喀喇| 白银市| 靖宇县| 宁乡县| 县级市| 耿马| 宝清县| 武平县| 章丘市| 乐山市| 房山区| 若羌县| 屏东市| 湘西| 延川县| 沾益县| 台江县| 上蔡县| 葫芦岛市| 南涧| 金沙县| 广水市| 奇台县| 青神县| 清流县| 曲周县| 织金县| 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