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國勛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級的核心管理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學習對學生雖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也是不容忽視的,高中生正處于心理年齡的動蕩時期,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guān)鍵詞: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能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zhì),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高中生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學生可以在這個時候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老師也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
一、高中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zhì)
1.要有積極的認知。班主任要對教育有一個良好的認知狀態(tài),在面對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積極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和教育工作的要求,這樣就會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對學生進行客觀了解的能力。班主任在整個班級中是一個核心人物,主要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對學校的一些信息進行傳達,對學校的政策進行解讀,讓學生能夠理解,還有就是要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因為高中生的心理狀態(tài)已經(jīng)基本形成了,辨知能力還是有的,但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學生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班主任在不同的時期要通過不同的角度來對學生進行觀察和教育。
2.要有積極的情感認同。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的時候,要先對自己有一個審視,人與人之間是有個性化差異的,班主任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給學生一個客觀的評價,要熱愛自己的職業(yè)學生,這樣就能夠在愛的教育中進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做到一視同仁,對好學生要進行鼓勵,對學困生進行引導。對待班級工作和班級建設(shè)都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因為老師對學生的情感因素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這樣學生才能夠有一個健康的向上的心態(tài)。比如,在各個班級進行競賽的時候,老師要鼓勵學生采用正當手段去努力獲得第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來進行比賽,雖然,高中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還是要對他們進行一個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往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二、班主任掌握學生心理的方法
班主任要讓學生通過談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現(xiàn)在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和同齡人以及家長的交流是很少的,所以,在進行心理健康指導的時候要通過反復的對話來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通過談話可以讓班主任和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心靈溝通方式,老師可以通過談話讓學生了解老師的想法,同時,老師也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明辨事理。談話可以分為兩種:個別咨詢、小組討論。在個別咨詢時,可以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和技巧,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交流和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學會用最為客觀、最為全面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老師擔任主持人的角色,這樣可以使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討論結(jié)束的時候,老師可以進行主持,總結(jié)一下討論情況。
三、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1.創(chuàng)建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運用適當?shù)姆绞胶头椒?,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可以使班主任在教育教學的過程對學生進行人格滲透。首先,要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guān)系,在開展班級活動的時候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樣通過集體的積極氛圍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時候,都通過情緒來表現(xiàn),但是學生情緒的產(chǎn)生都來源于個體對事物的態(tài)度以及看法,所以,班主任要培養(yǎng)學生對情緒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讓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引導學生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的各種阻礙。在整個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因為老師和學生處在的特殊地位,就會形成很多強制性的管理方式,學生的年齡在不斷地增長,所以,他們對這樣的強制性管理感覺很反感,老師在對學生進行管教的時候過分的強調(diào)自己的意志,即使這些意愿是好的,學生也不接受,所以,班主任最好不要進行強制管理,要運用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對學生進行科學管理。
2.對問題進行調(diào)解。班主任要對班級的學生進行最為全面的了解,比如,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碰見過這樣一個情況:因為高三老師調(diào)整,班級里面換了新老師,但是因為每一個老師的教學方法都不盡相同,有的學生比較適應(yīng)原來老師的講課方式,就是每一道題都進行事無巨細地講解。新老師的講課方式是引導教學,更多的讓學生進行自學,有疑問向老師提問,但是學生不是很適應(yīng),總是在心理感覺老師偷懶、不想教。課代表就把這個問題反饋給班主任,班主任就要進行雙方面的溝通。老師在進行了解以后,就要讓學生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去不斷地進行環(huán)境適應(yīng),因為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不可能什么都是不變的,事物是要不斷地進行變化發(fā)展。要讓學生學會溝通,不要什么事情都過度的依賴老師,要讓他們自己學會和科任老師溝通,讓學生的自我意識以及獨立性不斷的增強。尤其是高三學生,他們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都很大,班主任在平時就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素質(zhì)的調(diào)整,不要把成績看得太重,要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客觀綜合的評價。讓學生能夠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進行最后的復習,因為高考最后考的就是心理素質(zhì),如果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那么他們的文化課學習再優(yōu)秀也沒有意義。
對學生進行健康指導是高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職責,班主任為了對學生心理進行有效了解,班主任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了解,選擇合適的心理健康指導的方法和途徑。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也要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shù),來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高中生成長中的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謝汶欣.高中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13-14.
[2]梁麗君.理工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11):11-12.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