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坤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進程不斷加快,教育法律法規(guī)體系逐步完善,依法治校成為高校管理育人的必然選擇,高校要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高校師生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線的學生輔導員,面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現狀以及個性突出的行為理念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帶來的沖擊,要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強化法制意識,確定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地位,依法開展教育工作,促使工作人文化、法制化、規(guī)范化,提高思政工作的實效性,解決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維護學生群體的穩(wěn)定。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增強學生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念和能力,充分發(fā)掘學生的特點和優(yōu)勢,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特質。面對學生日益突出的個性化行為、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以及不斷增強的維權意識,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轉變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用法律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法治的觀念開展教育工作,用法制的建設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做一名依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生工作者。
一、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現狀
貪圖享樂,主動性不強,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代大學生屬于“90”后群體,大多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在被全家人溺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當脫離開高中節(jié)奏緊張的集體學習環(huán)境后,認為大學就是放松自我、盡情享樂的階段,網吧、酒吧、KTV等娛樂場所成為大學生經常出入的休閑地點,逐漸習慣于安逸舒適的“享受型”生活,爭強好勝,經受不了失敗的打擊,每當遇到困難時,就會主動逃避責任,不愿迎難而上,面對一點挫折,往往會萎靡不振,或破罐子破摔,甚至選擇輕生這種對自己和家人極不負責任的方式解決。
以自我為中心,責任感淡薄,維權意識較強。現在的大學生思維活躍,善于發(fā)現和接納新鮮事物,主體性較強,個性較為張揚,經常認為遇事只要“我愿意”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非常注重自我感受,只考慮自己的得失,一旦遇到事情認為不符合或損害自身的利益,會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維權”,以爭取達到自己的預期。而當遇到要自己承擔責任的事情時反而想盡各種辦法尋找制度上的漏洞為自己開脫,大局觀念和集體意識缺失,社會責任感淡薄。
學生因各種原因受到處分或出現突發(fā)狀況時,將責任全部推給學校。目前,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在學生受到處分或出現一些突發(fā)狀況時,極力地為自己開脫辯解,無論什么情況,都認為是學校工作不到位、通知不及時或是防范措施不完善等,即使學校沒有責任,程序符合規(guī)定,有時也會因為制度不完善、規(guī)定不健全或存檔依據不充分而陷入被動,不僅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反而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極大地增加了學校執(zhí)行處分或相關決定的難度以及一線學生工作者的思想壓力。
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法制化途徑
逐步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完善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完善的政策制度環(huán)境中才能發(fā)揮作用,收到實效。目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著形式主義,在制度規(guī)定上,靜態(tài)文本多,動態(tài)管理少;原則性的文件多,可操作性的程序少,真正在開展工作中很難嚴格按照文本等條條框框去執(zhí)行,不夠嚴謹,存在著隨意性。因此,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納入正確的管理軌道上,必須依法開展學生工作,以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出現的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我們要從實際工作內容中去發(fā)現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規(guī)定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將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寓于研究中,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學生工作中,真正成為一名具有較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學生工作者。
逐步提升依法管理學生和服務學生的能力。教育部思政司馮剛司長曾說過:“思想政治教育好比是鹽,不可或缺,十分重要,但是不能為了吃鹽而吃鹽,要像鹽一樣,與不同的食材融合,使用不同的烹飪方法,才能為大家所接受,所喜愛。”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們要將師生關系由傳統(tǒng)的帶有等級特點的“說教型”向亦師亦友的“平等型”轉變,我們的工作要“接地氣”,不能“空轉”,考慮學生的需求點,腳踏實地的開展工作,開展學生容易接受的、參與度高的校園文化活動,杜絕為了完成工作而開展活動,避免“形式主義”這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忌。結合學生特點及工作實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的合規(guī)化、法制化,在以服務學生為工作宗旨的前提下,依法管理、教育學生,做好“為人、為師、為學”三者的統(tǒng)一。
注重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化水平,拓寬學生工作的法律視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大量煩瑣的事務性工作占據了輔導員工作的大部分內容,除日常的教育管理外,從學生入學的戶籍、學籍、檔案,到在校期間的評獎評優(yōu)、黨員發(fā)展、助學貸款、心理工作、活動學習,再到畢業(yè)時的就業(yè)、派遣等一系列事務性工作已將工作的空間不斷擠壓,導致工作量不斷加大,自身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程度得不到顯著提高,進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應該逐步脫離事務性工作的束縛,不斷提醒自己思政工作的本質要求,既要在開展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加強法制性,逐漸彌補這一工作領域的空白點,同時要鞭策自己加強理論學習,向專業(yè)化、職業(yè)化靠攏,要時刻提醒自己不是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施令者,而是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守護者。我們要將工作去形式化,增強自己的專業(yè)功底,將辛苦轉化為成果,把經驗上升為科學。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可持續(xù)性、連貫性和創(chuàng)新性,面對新形勢下不斷出現的困難和挑戰(zhàn)以及日益增多的突發(fā)事件,我們要避免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抵觸情緒,依靠法制法規(guī)來有效地解決矛盾,克服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行為約束軟弱無力的情況。我們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教育空間、成長空間,既要保證教育的覆蓋面,又要發(fā)揮教育對學生的滲透功能。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問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完備的制度來提高依法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也為我們找到了新的工作動力、努力方向和研究價值,促使我們堅定奮斗在一線的信念,做有思想的行動者,守護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
參考文獻:
[1]高興.增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天中學刊,2014,(11).
[2]趙潔.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報告, 2011,(8).
[3]謝雪梅.“80 后”輔導員對“90 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6).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