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俐萍
能否用好評價機制,是決定合作學習成效高低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我們調查發(fā)現,在當前小學數學合作學習過程中,評價不到位的問題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和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時,只關注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忽略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反應;只注重合作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獎勵合作學習的匯報者,忘卻小組學習的合作者。如此片面、隨意、盲目地評價,導致合作學習中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嚴重缺失,使評價僅僅變成了一種甄別過程,進而大大降低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大班額環(huán)境下對數學課“有效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課題組,專門擬定了《建立小學數學有效合作學習評價體系的思考》子課題,就有效合作學習中的評價問題展開專題研究,現將研究成果匯報如下:
一、研究的目的
1. 通過研究,建立新型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將傳統(tǒng)的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式評價轉變?yōu)榧詈驼{節(jié)式評價,更好地幫助教師了解合作學習過程,調控合作學習行為,從而更好地為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
2. 讓每一位老師學會評價,自覺運用多元評價機制,充分發(fā)揮各種評價方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有效功能,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斷進行“碰撞、對接、融合”,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二、研究的內容
1. 評價內容改革走向多元化?!稊祵W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fā)展性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為此,新型合作學習評價首先從內容上要實現多元化。一要做到過程與結果兼顧。評價要更加注重過程,重學生的參與度,即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參與交流、對話的程度,看學生是否發(fā)揮了主體作用。二要做到能力與情感并重。評價不能僅僅局限于關注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發(fā)展,要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合作、交流與分享幾個方面進行描述,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真正體現評價的導向性。三要做到個體與整體兼容。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注重對小組群體的評價,把注重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之間的競爭,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
2.評價方法改革走向多樣化。評價內容多元化,必然要求評價方法多樣化。為此,一要妙用語言激勵。教師要把握評價的時機,充分利用評價語言的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適應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的愿望,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促進學生愉快學習。二要善用延時評價。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運用延時評價,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產生更多、更美好的創(chuàng)新靈感,使思維和品質得到充分發(fā)展。三要巧用成長記錄袋。在評價小組合作學習過程時,可以采取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方式,反映小組成員學習數學的過程和進步歷程,幫助他們總結合作學習的方法,體驗合作的快樂,激發(fā)與他人合作的興趣。
3. 評價主體改革走向立體化。即評價主體從單向轉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建立學生、教師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為此,一要注重學生自評。給學生更多的自我評價的機會,讓他們在不斷地自我評價與衡量中了解自己,從而充分調動其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二要加強學生互評。由于合作學習是學生群體共同完成任務,所以來自小組內、小組外的評價也不可忽視。在學生互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多地挖掘其他小組的閃光點,對集體力量的凝聚成果給予肯定和贊同,為其補充或加以改正,從而讓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自己,看待每個小組的活動結果。三要改進教師評價。教師是評價學生的主要成員,基于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以正面激勵評價為主,讓每一個孩子體驗到表揚的滋味,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學習的樂趣,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三、研究方法
1. 調查法:通過問卷、訪談和課堂觀察等相關調查,進行結果統(tǒng)計分析,弄清目前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真實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診斷原因,尋求矯正對策,指導研究活動。
2. 比較法:邊行動、邊研究、邊比較,在小組合作評價實際操作中比較不同評價方式,不同評價時間、地點,不同評價強度,同一評價對不同評價對象等對評價效果的影響,篩選最佳評價標準和機制,努力發(fā)揮評價的正向功能,追求評價的最佳效果。
3. 文獻資料法:廣泛收集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借鑒,來拓展研究視野,優(yōu)化評價過程。
四、研究成果
1. 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fā)揮,課堂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在游戲、表演、操作中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主體作用得到了極大發(fā)揮。
2. 教師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個別教學交替作用、優(yōu)勢互補。
3. 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角色觀發(fā)生了新的變化,把自主權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動口、動手、動腦,大膽嘗試,獲得體驗,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4. 學生在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上,思維的廣度、深度上,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上都有了明顯提高,他們的個性、潛力得到了較大發(fā)展。
5. 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以合作為基本動力,使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活躍班級內的合作氣氛,培養(yǎng)師生良好的品質和知識技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