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興趣是動力的源泉,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教師要善于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chuàng)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那么,如何激發(fā)農村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新課導入新穎有趣,在求知中激發(fā)興趣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作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誰都知道,好的導入如同“橋梁”聯(lián)系著舊知和新知,因此在選擇導入方法時,一定要找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或學生了解的事件,這樣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集中的學習對象上,從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在其大腦皮層形成對新課內容的興奮中心,使得學生把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軌道上,產生學習的直接動力。這樣才能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基本技能。為了體現(xiàn)這一精神,我在教學中進行有益的嘗試。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先是“設疑”。一邊出示幻燈片“放牛圖”一邊解說“放牛時把牛柵在木樁上,牛能吃到周圍的多少青草呢?”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放牛是他們早已習慣做的家務事,可是在放牛中還能學到數學知識,這就是他們料想不到的。這時,我再趁熱打鐵,激勵他們:“只要你們配合老師一同學習答案就跑出來了”。于是,學生那種急于得出答案的迫切心理便自然而然的表露出來。
二、創(chuàng)設生動的探究情境,在疑問中激發(fā)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我總是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灌給學生最多的知識。因此所關注的往往只是一節(jié)課中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于是,老師嘴巴不停的說,學生呆呆的聽,一臉不知所措的表情。可現(xiàn)如今的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更關注的是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引入課題后,我就把學生“推入”教學中,讓他們充分體現(xiàn)“主人翁”的地位。讓他們在疑惑中產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比例尺》時,教師先拿出一張樓房建筑的平面圖,神秘地問學生:“一棟樓房那么高大,是用什么辦法把它畫在這張紙上的呢?”接著又拿出一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問學生:“同學們,看看這是一張什么圖?我國國土那么遼闊,為什么能畫在這一張圖上呢?我們能不能把我們學校的所有建筑畫在一張平面圖上呢?”這樣連續(xù)地出示掛圖和提出問題,調動了學生的求知熱情,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
三、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促進學生主動思維
農村小學生的思維依賴性強,較多處于被動思維狀態(tài)。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抓住時機,創(chuàng)造情境,把學生的情緒引進與學生內容有關的情境中解發(fā)學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讓他們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主動地獲取知識。學習的思想活動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習的認識基礎,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精心設問題情境,巧妙設疑,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的心理之間創(chuàng)設一種“不協(xié)調”,激發(fā)學生思維。如在教學“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時,我用故事形式把數學題表現(xiàn)出來。在復習舊知后,先向學生講一件事情:“老師昨天在操場的一棵大樹底下聽到兩個同學在爭論一個問題:‘如果不截斷這棵樹,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這棵樹的主樹桿的直徑是多少?!比缓笤O問:“同學們,你們也想一想,應該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經老師這么一問,整個教室充滿一種積極思考、主動探求知識的氣氛。這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形成懸念,啟動學生主動思維。
四、激發(fā)動機,培養(yǎng)興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創(chuàng)新”的潛在能力,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師在進行“長方形的面積”教學時,先安排了一個搶答,展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競賽。
如果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回答前三個小題,學生爭先恐后,課堂氣氛非?;钴S,到第4小題時,大部分同學閉而不答、只有少數同學說是1平方厘米,此時教室里很安靜,課堂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師緊緊抓住這個機會,迅速出擊,說道:“你們想知道這個圖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嗎?”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想!”,老師繼續(xù)說:“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發(fā)現(xiàn)這個規(guī)律。”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這種情境下,孩子們進入了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們保持繼續(xù)探索的愿望和興致。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
2.讓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成功感。
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在實際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對于綜合性比較強、比較靈活的問題,可以請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來回答;對子一般性的問題,可以請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來回答;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請暫時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同學來回答。這樣所回答的問題與他們的實際情況相符,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就高一些、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就多一些,他們的成就感就強一些,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濃一些,他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總之,素質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合理安排農村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使“枯燥”的數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通過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讓他們在競爭的氛圍中愉悅地學習并獲得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