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2015-06-06 12:25:10唐英
      法制博覽 2015年3期
      關鍵詞:共同犯罪犯罪構成

      摘 要: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是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交叉而成的復雜現(xiàn)象。這就使得共同犯罪的中止在認定上難度更大,更具有復雜性。犯罪過程的階段性特征,要求在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共同犯罪成立中止的條件存在巨大差異。

      關鍵詞:共同犯罪;犯罪中止;犯罪構成

      中圖分類號:D9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08-0065-03

      作者簡介:唐英(1990-),女,漢族,四川遂寧人,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刑法。

      在獨立單一的犯罪過程中,認定什么是犯罪中止,總體上是明確的,對于其認定條件學界也沒有爭議。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的犯罪中止,較之于單獨犯的犯罪中止,在認定上更為復雜。在實踐中關于共同犯罪中止和共同犯罪中的認定有較大爭議,而且法律對共同犯罪中止問題以及其罪責刑并無明確規(guī)定。

      一、共同犯罪中止問題的提出

      (一)犯罪中止

      我國《刑法》第24條規(guī)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即通常所說的能達目的而不欲。對于犯罪中止,實踐中有單個犯罪中止和共同犯罪中止兩種。

      (二)共同犯罪中止和單個犯罪中止的比較

      實踐中犯罪中止分為共同犯罪中和一般犯罪中止。雖然兩種類型都符合犯罪中止的特點,但是共同犯罪中止與一般犯罪中止卻不可同日而語。

      1.共同犯罪中止和單個犯罪中止的比較

      就單個犯罪的來說,犯罪過程中犯罪中止的認定比較容易,行為人在自己主觀上認為犯罪還可以繼續(xù)實施的情況下,及時并有效的放棄了犯罪,滿足一般認為犯罪中止認定所需的及時性、自動性、有效性三個條件即可成立犯罪中止。單個犯罪中,行為人只需要在其犯罪過程中主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或阻止了犯罪結果的發(fā)生,就能夠成立犯罪中止,而在共同犯罪中,各個行為人的行為都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每個行為人的行為與犯罪結果的發(fā)生都具有一定意義的因果關系,這就使得共同犯罪中的各個行為人既要負責自己的犯罪行為,又要負責犯罪集體的的犯罪行為。對于共同犯罪,實行“部分實行全部責任”的原則。因此,在認定犯罪集團中的某一部分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時,就必須將其行為置于共同犯罪行為中來看,行為人中止犯罪的行為是在停止本人犯罪行為的同時又阻止了其他共犯人繼續(xù)實施犯罪或者說是有效地防止了其犯罪整體的犯罪行為的犯罪結果的發(fā)生。若實行犯在實行過程中只是消極地停止了犯罪行為,卻并沒有積極有效地阻止其他共同實行犯的犯罪行為;或者是在實行完畢犯罪行為之后犯罪結果之前,采取了阻止結果發(fā)生的行動卻未能發(fā)揮作用,那么行為人雖然有自動停止的行為但是卻不足以成立犯罪中止,只能視結果的發(fā)生與否而定,構成既遂或者犯罪未遂。在共同犯罪中一人既遂全部既遂。

      二、共同犯罪中止的認定

      (一)關于共同犯罪中止的幾種學說

      在我國刑法理論學界中,關于共同犯罪中止有以下幾種主要點:

      1.整體完成形態(tài)論。這種學說認為,各共同犯罪行為人的行為時一個整體則犯罪中止的有效性也必須根據(jù)整個共同犯罪最后達到完成狀態(tài)與否的情況來認定個別共犯人中止犯罪的意圖。共犯人中止犯罪,必須既停止自己犯罪行為,又停止其他共犯人停止實施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阻止犯罪后果的產生。

      2.個別中止論。共同犯罪行為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實際上是由各部分獨立犯罪行為組合而成的。部分共犯人自動停止自己所實施的那個部分犯罪,就部分犯罪脫離了整體犯罪,同其他共犯人的行為的關聯(lián)也不復存在。因此,其行為就應認定為犯罪中止。也即,部分共犯人只要停止自己的行為就成立犯罪中止。

      3.非主犯能力論。認為主犯之外的共同犯罪人難以分清其在犯罪中的主從作用時,共犯中止的有效性的標準就要看行為人力所能及的范圍。如若行為人已經(jīng)努力阻止了其他共犯繼續(xù)實施犯罪行為,卻因自己的能力限制而難以達到阻止效果的,仍然是可以認定成立犯罪中止的。

      4.阻止先前行為被利用論。在這種學說中判斷部分共犯是否成立中止的標準是: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并積極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人利用自己的先前行為繼續(xù)實施犯罪行為或者是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

      以上觀點都有待商榷。

      第一種觀點認識到了共同犯罪是整體性與共同性交叉的特性,但忽略了共同犯罪中各共犯犯人的不同作用與地位及其獨立性與個別性,以偏概全,對于共犯中止的要求過高,在這種觀點下很難成立共犯中止,不利于減少犯罪。

      第二種觀點與第一種觀點截然相反,但又走入了令一個極端,它側重與共犯人的個別性與獨立性,但由于過于偏向個別性又忽視了共同犯罪是一個整體,各共犯人的行為之間都存在莫大的關聯(lián)性,對共犯中止的要求過低。

      第三種觀點認識到了共同犯罪中共犯人有不同的地位與作用,應根據(jù)其地位與作用來分析,但是它對于各共犯人成立犯罪中止的條件并不具體,而且“能力的范圍”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并且難以界定,認定共同犯罪中止所需要的條件應當是客觀的具體的。

      第四種觀點展示了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的聯(lián)系,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但是對于“先前行為”的內涵還無清晰的概念,“先前行為”過于籠統(tǒng)。

      (二)本人觀點

      鑒于上述觀點,筆者認為:考慮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時應當認清共犯中止的來源,即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的交叉。既有整體性又有獨立性,共同犯罪人有不同的分類以及作用,犯罪又分三個階段。結合以上三方面筆者認為在認識共同犯罪中止問題是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共同犯罪是一個整體,各犯罪人既是該整體中的人在做出共同犯罪行為又是獨立的,因此,在把握共同犯罪中止的認定的時候要防止以偏概全,強調和遵循共犯的整體性和從屬性的同時結合并突出獨立性的作用(特別是非實行犯);(2)犯罪中止是發(fā)生在犯罪過程中的,應該在不同的犯罪階段具體分析各共犯人的地位與作用來判定;(3)無論共同犯罪中止問題如何發(fā)展變化,它歸根結底是一個認定犯罪的問題,既然是犯罪問題就必須要使用刑法的罪責刑相適應、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原則,對共犯中止的認定還是應從主觀惡意、社會危害結果等方面。(4)遵循“部分實行全部責任”的原則,共同犯罪是一個整體,共犯人的犯罪行為必須對整個犯罪負責,共犯人要想成立犯罪中止就必須使整個犯罪整體都自動有效的放棄實施犯罪行為或防止危害結果的發(fā)生。

      三、共同犯罪中止的成立

      (一)共同犯罪中止的一般條件

      共同犯罪中止不同于一般犯罪中止,行為人自身行為必然與整體犯罪發(fā)生關聯(lián)。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犯罪中止的一般性,得出了共同犯罪中止成立的條件:

      1.共犯中止的及時性。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觀前提是犯罪中止必須發(fā)生在著手實施犯罪行為之后犯罪結果發(fā)生之前這段期間內。如果犯罪應經(jīng)達到既遂階段,犯罪中止就不可能存在。因此,從犯罪預備行為時開始,直至犯罪達到既遂狀態(tài)以前的這段時間里,犯罪人如果沒有因意志意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在預備或未遂階段,在犯罪的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自動有效的防止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才能成立犯罪中止。

      2.共犯中止的自動性。自動性是指在行為人主觀上認為可以將犯罪行為進行至終了的情況下,基于本人意愿而中止了犯罪行為。主觀上放棄了繼續(xù)犯罪意圖,客觀上停止了犯罪行為。而成立共犯中止,行為人主動放棄犯罪意圖同時要求他說服其他共犯人也放棄犯罪或自己在放棄犯罪意圖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結果的發(fā)生。

      3.共犯中止的有效性。這是指在危害結果發(fā)生之前自動放棄繼續(xù)實施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防止其犯罪行為所引起的犯罪結果的發(fā)生。共同犯罪中止的有效性必須滿足兩個方面:主觀上,要成立犯罪中止就必須切斷與其他共犯人的共同故意,并且要及時將自己的這種意圖以言行方式告訴其他共犯人;客觀上,行為人必須有效的防止危害結果的發(fā)生,自己的先行行為對犯罪有因果關系的必須切斷這種因果關系。

      (二)共同犯罪中止的具體條件

      共同犯罪分為簡單共同犯罪和復雜共同犯罪,共犯中各具體犯罪人有不同的類別和作用。因此,他們成立犯罪中止既要有一般條件還滿足特殊條件。

      犯罪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預備階段、實行階段、實行后階段。在犯罪過程中,犯罪中止分為預備中止、未實行終了的未遂、實行終了的未遂。

      1.簡單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簡單的共同犯罪,在大陸法系刑法中叫共同正犯(即共同實行犯)。簡單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中直接實行具體犯罪構成客觀行為的行為人是數(shù)人,換言之,每個共犯人都是實行犯。在共同犯罪中正犯又是實行犯,他們由于自己能左右犯罪的進程,組織犯、教唆犯和幫助犯都是從屬于實行犯的。共同犯罪中可能出現(xiàn)一個或多個實行犯,如果只有一個實行犯,那么這是共犯中止與一般共同犯罪的中止并無二致;如果存在兩個以上的實行犯,就要遵循“部分實行全部責任”的原則。在這種共同犯罪中的共同犯罪則要分以下兩種情形:①在犯罪預備階段,一般的共同犯罪中共犯實行犯由于還尚未著手實施犯罪實行行為,只要其自動放棄犯罪的預備行為不再向實行階段發(fā)展,犯罪結果便不會發(fā)生。在這個階段只要共犯人放棄預備行為便切斷了與犯罪的聯(lián)系;②在犯罪實行階段,各共犯人已經(jīng)形成了聯(lián)系密切的犯罪共同體,他們主觀上相互鼓勵客觀上相互補充。若某一個(或一部分)實行犯想要放棄犯罪,不僅要自己放棄犯罪還必須阻止其他共犯人繼續(xù)犯罪或者自己和其他共犯人的犯罪的結果的發(fā)生。共同正犯在犯罪預備直至犯罪既遂滿足以上條件即可成立犯罪中止。

      2.復雜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復雜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行為表現(xiàn)為四種方式:實行行為、組織行為、教唆行為、幫助行為。根據(jù)這四種行為方式可以將共同犯罪人分為組織犯、實行犯、教唆犯和幫助犯。

      (1)組織犯的犯罪中止。組織犯是指在犯罪中起組織、領導、指揮作用的人,組織犯雖然在共同犯罪中起主導作用但是并不是實施犯罪行為的直接行為人,其犯罪很大程度上還是從屬于實行犯。組織犯包括犯罪集團中的組織犯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組織犯。犯罪集團中的組織犯,分為首要分子和一般的組織犯,對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對首要分子以外的組織犯按其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因此對于他們成立犯罪中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①犯罪集團中的首要分子。犯罪集團中的首要分子在犯罪中處于核心地位,是整個犯罪集團的首腦,左右著整個犯罪過程以及其他共犯的行為。因此在這種共同犯罪中本人徹底放棄繼續(xù)犯罪的意圖、脫離犯罪集團,此外他們必須解散為實施犯罪行為而成立的犯罪集團并且有效地阻止犯罪集團成員繼續(xù)實施原犯罪集團所計劃實施的任何犯罪行為,積極阻止已經(jīng)實施的犯罪行為向既遂狀態(tài)發(fā)展。

      ②犯罪集團中除首要分子意外的組織犯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組織犯的中止。在犯罪預備階段行為人要主動放棄自己的犯罪意圖,并將自己的這種意圖以言行方式告知其他共犯,因單獨的阻止行為并不能構成犯罪,他還必須在撤回犯罪意圖的同時切斷自己的先前組織行為與整個犯罪的整體聯(lián)系。犯罪進入實行階段后,組織犯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須放棄自己主觀犯罪意圖、停止本人犯罪行為,并在此基礎之上阻止其他犯罪集團成員實施集團計劃內的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

      (2)實行犯的犯罪中止。實行犯在大陸法系國家稱為正犯,就是指自己直接實施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犯罪客觀構成要件的行為的人。在復雜共同犯罪中,若只有一個實行犯,則其成立犯罪中止的條件與一般犯罪中并無二致;若有數(shù)個實行犯則屬于共同正犯的情況,前文已經(jīng)詳述。

      (3)教唆犯的犯罪中止。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實行犯罪的人”?;诮趟粜袨榈奶厥庑?,教唆犯欲成立犯罪中止,就要有效的阻止自己所教唆的犯罪行為的繼續(xù)實施以及其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根據(jù)被教唆者所處的不同犯罪階段,教唆犯成立犯罪中止的條件不同:①處于犯罪預備階段時:在教唆行為預備階段,教唆者只要主動放棄教唆被教唆者實施犯罪行為的意圖和行為即可成立犯罪中止;在教唆未實行終了階段,教唆者只要主動放棄教唆被教唆者實施犯罪行為就成立犯罪中止;在教唆實行終了階段,犯意已經(jīng)產生。若被教唆者還未實施預備行為,教唆者必須主動有效地消除自己的教唆行為對被教唆者產生的犯意才能成立犯罪中止。若被教唆者已經(jīng)著手實施預備行為,教唆者要成立犯罪中止就必須主動有效的消除被教唆者的犯意并且勸說被教唆者放棄繼續(xù)實施犯罪行為;②處于實行階段,教唆者在實施教唆行為直至被教唆者實施犯罪行為之前的這個期間內,教唆者要成立中止就必須撤回教唆意圖及教唆內容。若被教唆者已著手實施犯罪行為但尚未實行終了,教唆犯要成立中止就必須主動有效的制止被教唆者的實行行為并且消除其犯意使其無法繼續(xù)實施犯罪行為;③處于施行后階段時,犯罪實行行為已經(jīng)實施完畢,還未導致犯罪結果的發(fā)生,教唆者成立犯罪中止的條件為:必須自動有效的阻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事實上,無論何種犯罪,處于實行后階段要成立中止都必須積極有效的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

      (4)幫助犯的犯罪中止。幫助犯在整個犯罪中是相對獨立的,即使沒有幫助犯的幫助實行犯也能完成犯罪。因此,如果幫助犯自動放棄整個犯罪中所計劃的自己應當實施的幫助行為或自動有效地防止、阻止其幫助行為所應當產生的犯罪結果,可以成立獨立的犯罪中止。由于幫助犯所具有的特殊獨立性,幫助犯要成立犯罪中止就只需要消除計劃內的自己所應當實施的幫助行為對整個犯罪的影響。在共同犯罪中,幫助犯成立犯罪中止應當從實施幫助行為開始,直至實行犯完成犯罪行為時止。幫助犯如何使自己的幫助消除對犯罪的影響,在不同階段要分不同情況:

      ①事前幫助,即在實行犯預備階段,就必須切斷自己的幫助行為與實行行為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才能成立犯罪中止。例如,提供了物質幫助的,就必須撤回其幫助,同時消滅其幫助行為在實行犯心理上的幫助效果。提供心理幫助的,由于其主要是強化了實行犯的犯意,因此,只要消除自己的心理幫助對實行犯的犯意強化以及促進作用就可以承認中止成立。

      ②事中幫助,也即在實行犯實行階段,幫助犯已經(jīng)不可能撤回其幫助行為,要成立犯罪中止就必須主動有效的消除自己的幫助行為對整個共同犯罪產生的影響,與此同時還要積極阻止實施實行行為并且防止危害結果的發(fā)生。

      ③事后幫助。是指事前承諾其他共犯人在犯罪后提供幫助的行為。事后幫助雖然表面上看似與犯罪并無太大的因果聯(lián)系,但在事實上,這種承諾提供幫助的行為對犯罪是由極大影響的,只是這種行為還未付諸實施。因此這種幫助中,幫助犯想要成立犯罪中止只要自動撤回事前對其他共犯人的承諾的幫助意圖,并不實施事前承諾的幫助行為即可。

      [ 參 考 文 獻 ]

      [1]趙秉志.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刑二庭編.刑事審判參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周振想.中國新刑法釋論與罪案[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

      [4]高銘暄.刑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劉志偉.“共同犯罪中止的有效性”[J].刑事法學,2000(6).

      [6]曲新久,陳興良.刑法學[J].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7]賈宇.刑法原理與實務[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8]陳曉明,何承斌,童偉華.理論刑法學專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9]李曉明.中國刑法基本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0]高明暄,馬克昌.《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版.

      [11]高銘暄,樓伯坤.刑法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12]曲新久.刑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

      [13]李曉明.中國刑法基本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4]趙秉志.中國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共同犯罪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概念的新視域
      天津法學(2018年4期)2018-01-27 19:29:48
      虐待被監(jiān)護、看護人罪的共同犯罪問題研究
      法制與社會(2017年6期)2017-03-11 06:46:38
      對共同犯罪人認定標準的認識
      東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 11:08:59
      事前無通謀的濫伐林木罪共犯的認定問題研究
      賽博空間中的理論異化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8:52:34
      論教唆犯的若干問題
      商(2016年10期)2016-04-25 18:46:29
      傳播淫穢物品罪中“傳播”行為的性質認定
      東方法學(2016年2期)2016-03-21 16:03:00
      直接損失的認定對犯罪構成的影響
      正當行為與犯罪構成傳統(tǒng)關系之維護
      我國傳統(tǒng)犯罪構成體系之出罪功能
      科尔| 仁化县| 湛江市| 舟山市| 吕梁市| 苍南县| 霸州市| 乌什县| 烟台市| 固安县| 军事| 峡江县| 温宿县| 凯里市| 大丰市| 泸州市| 嘉义县| 龙泉市| 胶州市| 泊头市| 泰州市| 翁源县| 石台县| 防城港市| 辉南县| 闽侯县| 镇康县| 西和县| 安新县| 法库县| 景德镇市| 津市市| 邻水| 武功县| 鄯善县| 溆浦县| 三亚市| 梁平县| 琼海市| 子洲县| 康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