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

      2015-06-08 03:33趙建國薛慶天
      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社會保障

      趙建國++薛慶天

      〔摘要〕本文利用遼寧省2000—2012年經(jīng)濟數(shù)據(jù),運用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影響因素。本文認為,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受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政府汲取能力和社會保障需求因素的顯著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人均GDP和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顯著促進了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提升,而失業(yè)率和老齡化程度增加了社會保障財政負擔的同時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因此,為提高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需要從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提高社會力量的參與等方面做出應對之策。

      〔關鍵詞〕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人均GDP

      中圖分類號:F8124文獻標識碼:A文

      章編號:10084096(2015)02003306

      一、引言

      作為民生工程的社會保障制度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2007—2012年國家用于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支出從377億元增長到660億元,增長了近一倍。不斷增長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不僅反映了政府責任的不斷加強,體現(xiàn)了政府“以人為本”保障民生的責任意識,同時也是適應我國公民不斷增長的社會保障現(xiàn)實需求的必要反映。但是,隨著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迅速增長,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不斷受到質疑。問題的焦點是,隨著社會保障需求的增加,社會保障財政能否有足夠的能力應對支付挑戰(zhàn)?

      圍繞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問題,國內外學者主要關注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水平、支出結構和未來的支付風險等方面。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課題組[1]通過國際比較發(fā)現(xiàn),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水平相對較低。王曉東[2]認為,社會保障財政支出不足不僅導致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低,也成為限制我國建立統(tǒng)一的城鄉(xiāng)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鄭功成[3]呼吁要加大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水平,特別是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力度。王延中和龍玉其[4]進一步指出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不僅總量相對不足,支出結構也不盡合理。然而,鑒于一些高福利國家由于大規(guī)模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導致了嚴重的國家財政赤字并阻礙經(jīng)濟增長的現(xiàn)實,Lindbeck[5]認為我國必須高度重視社會保障水平的合理設計。這其中代表性的研究則是穆懷中[6]提出應將社會保障水平控制在適度規(guī)模,該觀點已得到比較廣泛的認同,適度水平的社會保障也被認為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1997年穆懷中依據(jù)人口結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產(chǎn)函數(shù),提出社會保障水平的測定模型。在該模型基礎上,部分學者對社會保障水平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適應性展開了研究[7]-[9]。

      此外,更多學者開始關注社會保障財政支付風險。王增文和鄧大松[10]認為,未來巨大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將成為我國政府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zhàn)。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一國的養(yǎng)老金支出規(guī)模會越來越大,從而給政府財政帶來支付風險。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發(fā)展,社會保障的供給也會隨著需求快速增加[11]。因此,關于未來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問題必須提上日程。巴曙松等[12]進一步認為我國地區(qū)間的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地區(qū)間社會保障財政支付風險的差異也必須受到關注。

      綜合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已經(jīng)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但研究大多集中于對該問題的定性討論,焦點主要是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思考,而鮮有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遼寧省作為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同時也是我國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的省份,未來對社會保障財政的需求一定會更加迫切。因此,本文將以遼寧省為考察重點,在界定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基礎上,探討影響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因素,以期找出提高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對策。

      二、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理論分析

      支付能力一般指個人或組織在財務關系中償付應交款項的能力,它是個人或組織財務狀況良好與否的重要表征。具體到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是指公共財政為履行維護社會保障制度健康發(fā)展,持續(xù)滿足公民社會保障需求職責所應當提供適度財政資金的能力。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表征了一個地區(qū)或國家社會保障的財政責任。目前學界通常用社會保障財政負擔水平衡量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狀況,一般認為,社會保障財政負擔水平越高,未來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越差,相反,社會保障財政負擔水平越低,未來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越強。這是因為社會保障財政負擔水平越高,未來的財政負擔提升空間越小,因而財政支付能力越小,反之則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0—2013年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出一直保持上升態(tài)勢,政府社會保障財政負擔水平歷經(jīng)了從低到高的“波浪式”發(fā)展,這表明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也處于不斷變化過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變化?到底哪些因素影響了社會保障的財政支付能力?結合已有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本文分別從政府、經(jīng)濟和社會三個維度探討其與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關系。

      1政府因素

      政府對社會保障發(fā)展作用重大。政府不僅直接制定社會保障制度,而且是社會保障發(fā)展財力支持的重要保障。而這主要與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政府資源掌控能力有關。一是財政收入因素。財政收入體現(xiàn)了政府的財政支持能力,財政收入越高,政府用于社會保障的支出總量可能越多,但此時社會保障財政負擔可能較小,因為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較小,此時,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較強。二是政府汲取能力。本文用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來表征政府資源掌控能力。總之,政府因素體現(xiàn)了政府作為社會保障責任主體的財政支付能力。

      2經(jīng)濟因素

      經(jīng)濟因素是社會保障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在一定程度上,社會保障的供給離不開經(jīng)濟層面的支撐,因為經(jīng)濟基礎決定了社會保障的發(fā)展水平。21世紀之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只能將有限的政府財政集中用于經(jīng)濟發(fā)展,擴大經(jīng)濟總量,而投入在民生方面的財力薄弱,政府承擔的社會保障財政責任有限。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經(jīng)濟總量的擴大,政府相應用于民生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政府承擔的社會保障責任明顯加大。發(fā)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實踐也表明,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政府社會保障財政責任也將加大,其社會保障支出占總財政支出的比重往往高于發(fā)展中國家。因此,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越高,政府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越強。

      3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從需求方面影響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這主要受到人口結構和失業(yè)率的影響。一是人口結構因素。主要是指人口老齡化。一般而言,偏年輕化人口結構的國家可以通過稅收或社會保障費等形式來保障社會保障收入,年輕化社會用于養(yǎng)老和醫(yī)療方面的財政支出相對較少,政府面臨的社會保障財政責任壓力較?。坏绻丝诮Y構偏老齡化,則情況與之相反,老齡化社會下的政府需要承擔很大的社會保障財政責任。從19世紀末開始,發(fā)達國家政府已經(jīng)承擔社會養(yǎng)老保障的財政責任,到福利國家建立之時,這種財政責任達到了頂峰。不僅是發(fā)達國家,我國當前的人口老齡化狀況也很嚴重,社會保障基金用于養(yǎng)老方面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同時養(yǎng)老金面臨著巨大的缺口,政府在養(yǎng)老保障方面的財政責任重大。因此,老齡化因素是影響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重要因素。二是失業(yè)率因素。一般而言,失業(yè)率較高時,經(jīng)濟形勢較差,因此,社會保障方面的需求較多,這不僅僅包括失業(yè)保險領取的增加,對弱勢群體的社會救助也會相應增加。

      基于以上理論分析,本文提出三個基本假設:

      假設1: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與人均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占GDP比重正相關。即人均財政收入越高、稅收越多,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越強。

      假設2: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與人均GDP正相關。即人均GDP越高,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越強。

      假設3: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與人口老齡化和失業(yè)率負相關。即人口老齡化越嚴重、失業(yè)率越高,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越弱。

      三、數(shù)據(jù)說明與模型設定

      1數(shù)據(jù)說明

      本文主要選取2000—2012年遼寧省宏觀經(jīng)濟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經(jīng)網(wǎng)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和《遼寧省統(tǒng)計年鑒》。結合理論分析并考慮數(shù)據(jù)可得性,本文主要選取社會保障財政負擔指數(shù)(社會保障支出占總財政支出的比重)作為被解釋變量度量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解釋變量主要包括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老齡人口所占比重和失業(yè)率等6個指標。這些指標從社會保障供給能力和需求能力反映了其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影響。本文所用基礎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SymbolbA@ X+μ。其中,被解釋變量y為社會保障財政負擔,代表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用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占總財政支出比重衡量。解釋變量主要包括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老齡人口所占比重和失業(yè)率等6個主要影響因素。μ為隨機殘差項。為消除異方差的影響,本文對人均國內生產(chǎn)總值和人均財政收入取對數(shù)。模型估計方法為加權最小二乘法。

      四、實證分析

      1相關分析

      在進行模型回歸分析之前,本文首先研究各變量間的相關關系,初步分析各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除了失業(yè)率與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正相關外,其余所有變量與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均呈現(xiàn)負相關關系。此外,各變量間的相關系數(shù)絕對值均在060以上,相關性較強。初步的相關分析表明,失業(yè)率的提高加重了社會保障財政負擔,而人口老齡化、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和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等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有促進作用,有效減輕了社會保障的財政負擔。其中除了人口老齡化因素與理論預期不一致外,其他因素均與理論假設相一致。不過相關分析說明了變量間可能存在的相互關系,但是否為顯著的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更細致的分析。下面通過回歸計量模型進一步分析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與各變量間可能存在的因果關系。

      2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運用EVIEWS60軟件對模型進行加權最小二乘法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回歸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為099,F(xiàn)統(tǒng)計量在1%水平下顯著,這說明回歸模型擬合較好,模型總體設定比較合理。人均GDP、失業(yè)率和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三個解釋變量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而人口老齡化和人均財政收入兩個解釋變量并不顯著。這說明,就目前而言,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主要與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失業(yè)率和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關系比較顯著,而與人口老齡化和人均財政收入并沒有顯著關聯(lián)。各變量具體的因果關系及原因解釋如下。

      人均GDP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為負,這說明人均GDP越高,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負擔越小,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越強。該結果與理論預期一致。近年來,遼寧省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為社會保障提供了充足的財力保障,增強了社會保障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具體表現(xiàn)為,人均GDP變動1%,社會保障財政負擔減少01253,可見,經(jīng)濟發(fā)展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失業(yè)率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為正,這說明失業(yè)率越高,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負擔越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越弱。該結果與理論預期一致。遼寧省是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失業(yè)問題一直以來是遼寧省面臨的比較嚴重的現(xiàn)實問題,而由此導致相應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也較多,這對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因此,努力減少失業(yè)率,不僅能促進社會和諧,也能減輕社會保障財政負擔,提高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

      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為正。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一定程度上度量了政府汲取能力,因為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越大,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越多,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便越強。回歸結果進一步說明了政府的汲取能力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正向影響??梢?,充足的財政收入是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重要支撐。這從側面反映出遼寧省財政逐漸向社會保障方面傾斜的趨勢,以及遼寧省政府社會保障財政責任意識的不斷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老齡化回歸系數(shù)為正,人均財政收入回歸系數(shù)為負,盡管二者均不顯著,但與理論預期還是較為一致的。這說明,隨著遼寧省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逐漸加深,社會保障財政負擔也會隨之相應增加,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逐漸受到挑戰(zhàn)。這與相關系數(shù)分析中所得出的二者關系為負的結論不盡相同。盡管人口老齡化回歸系數(shù)不顯著,但仍能說明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潛在重要影響,這值得特別關注。而人均財政收入回歸系數(shù)為正,也說明財政收入仍是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重要保障。至于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是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負擔沒能及時反映人口老齡化需求和人均財政收入情況。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社會保障財政負擔與社會保障需求能力和供給能力密切相關。需求能力主要包括人口老齡化和失業(yè)率,供給能力主要包括人均GDP、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和人均財政收入。其中人均GDP和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了社會保障財政負擔的同時,也是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重要物質保障,這進一步說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政府汲取能力是影響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重要正向因素。而人口老齡化和失業(yè)率等需求因素在提高社會保障財政負擔的同時,也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不難看出,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抑或當經(jīng)濟形勢不佳時,社會保障財政負擔將會不斷上升,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便會受到質疑。因此,在今后的深化研究中,有必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變化,既考慮需求因素也考慮供給因素,以測度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大小,使得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處于可控的合理區(qū)間,保障廣大居民社會保障正常需求的狀況下,最終實現(xiàn)遼寧省社會保障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五、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

      本文利用遼寧省2000—2012年宏觀經(jīng)濟數(shù)據(jù),運用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影響因素。本文認為,利用人均GDP和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指標所度量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政府汲取能力是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的重要保障。利用人口老齡化和失業(yè)率所度量的社會保障需求增加了社會保障財政負擔,因而對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提出了重要的挑戰(zhàn)。這些與理論預想相一致的研究結論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參考。

      首先,要想進一步提高遼寧省社會保障財政支付能力,除了不斷提高社會保障財政供給能力和政府汲取能力外,遼寧省應該充分測度人口老齡化和失業(yè)等社會問題所帶來的財政負擔,結合社會保障供給和需求趨勢,對社會保障財政供給能力進行中長期預測,未雨綢繆,從總體上更清楚地把握遼寧省現(xiàn)在及未來面臨的問題。結合遼寧省經(jīng)濟和社會狀況,測算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社會保障適度的財政供給能力,該水平既滿足遼寧省社會保障需求,又不過度增加社會保障財政負擔,這有利于編制社會保障財政預算,使遼寧省社會保障制度走向制度化。

      其次,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社會保障財政供給能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并非易事,固定資產(chǎn)投資比重過大不僅是遼寧省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國大多數(shù)省份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為此,遼寧省可以制度化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比重,即制定中長期規(guī)劃,結合社會保障適度的財政供給能力,分階段地逐步提高社會保障財政占總財政支出的比重,穩(wěn)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這種財政支出結構由被動調整向主動調整的轉變能從長期提高社會保障的財政供給能力。

      最后,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基金,提高社會融資比例。社會福利多元化的趨勢要求政府、社會和企業(yè)共同承擔社會保障責任,政府并非社會保障供給的唯一主體。針對目前社會保障過度依賴政府的現(xiàn)狀,亟需拓寬社會保障的基金來源。如構建制度性的慈善體系,盡快使我國的慈善事業(yè)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提高慈善事業(yè)的公信力。企業(yè)方面,鼓勵企業(yè)構建自身的社會保障網(wǎng),如拓展企業(yè)年金和健康保險等在企業(yè)的普及度,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樣既避免了單一依賴政府的社會保障制度,又提高了民眾的保障水平。因此,政府應該在稅收和財政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為促進企業(yè)提供補充保障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這將極大地降低社會保障的政府財政支付壓力,促進社會保障制度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課題組社會保障支出水平的國際比較[J]財政研究,2007,(10):36-42

      [2]王曉東公共財政視角下社會保障城鄉(xiāng)統(tǒng)籌研究:國外經(jīng)驗與本土借鑒[J]行政管理改革,2012,(9):75-80

      [3]鄭功成收入分配改革與中國社會保障發(fā)展戰(zhàn)略[J]中國社會保障,2010,(10):24-26

      [4]王延中,龍玉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社會保障支出分析[J]財貿(mào)經(jīng)濟,2011,(1):13-20

      [5]Lindbeck,AStudy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Level[J]Research in Economics, 2004,(5):34-37

      [6]穆懷中中國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研究[M] 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8

      [7]穆懷中 社會保障水平經(jīng)濟效應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01,(3):48-53

      [8]楊翠迎,何文炯社會保障水平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適應性關系研究[J]公共管理學報,2004,(1):79-85

      [9]譚偉社會保障與經(jīng)濟發(fā)展協(xié)調度比較及原因分析[J]西北人口,2011,(3):83-87

      [10]王增文,鄧大松基金缺口、繳費比率與財政負擔能力:基于對社會保障主體的繳費能力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9,(10):73-81

      [11]Mitchell, OS,McCarthy, D Estimating International Adverse Selection in Annuities[J]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 2002, 6(4):38-54

      [12]巴曙松,孔顏,吳博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地區(qū)差異性的聚類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1-9

      猜你喜歡
      社會保障
      新時代社會保障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遵循
      對我國社會保障費改稅的思考
      淺談社會保障卡的管理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的一部力作
      關于擴大我國社會保障基金來源的研究
      城鄉(xiāng)社會保障制度銜接模式探討
      四種社會保障體系生命周期的比較研究
      定边县| 西峡县| 襄樊市| 太白县| 乌什县| 常山县| 西吉县| 东光县| 舒兰市| 广饶县| 彝良县| 江川县| 阳曲县| 乐平市| 丰都县| 武隆县| 柳河县| 辉南县| 元阳县| 庐江县| 桃江县| 义乌市| 隆化县| 台山市| 沿河| 资中县| 吐鲁番市| 孙吴县| 花莲县| 泰安市| 明水县| 哈密市| 泌阳县| 新宾| 婺源县| 五峰| 嘉黎县| 宁明县| 武川县| 阳信县|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