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青藏高原與全國氣溫特征及相關(guān)性分析

      2015-06-09 14:24:50李鵬飛魯海寧
      陜西氣象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時間尺度平均氣溫青藏高原

      李鵬飛,魯海寧,陳 瑩,姜 蘇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中國氣象局氣溶膠與云降水重點開放實驗室,南京 210044;2.東??h氣象局,江蘇東海 222300;3.富陽市氣象局,浙江富陽 311400)

      青藏高原與全國氣溫特征及相關(guān)性分析

      李鵬飛1,魯海寧2,陳 瑩3,姜 蘇1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中國氣象局氣溶膠與云降水重點開放實驗室,南京 210044;2.東??h氣象局,江蘇東海 222300;3.富陽市氣象局,浙江富陽 311400)

      利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91個觀測站以及全國320個觀測站逐日氣溫資料,采用統(tǒng)計方法對青藏高原與全國氣溫變化及其相關(guān)性進(jìn)行對比分析,結(jié)果表明:青藏高原與全國年均氣溫之間有較好的相關(guān)性;青藏高原與全國年平均氣溫均變暖趨勢明顯,其中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的線性趨勢為0.228℃/10 a,全國為0.226℃/10 a,增溫幅度略低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與全國年平均氣溫突變年基本一致,小波分析均具有3類尺度的周期變換規(guī)律,第一主周期均值均為28 a,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周期變化顯著性強(qiáng)于全國。

      青藏高原;氣溫變化;相關(guān)性;小波分析;突變年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著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的氣候,且對中國、亞洲乃至北半球的大氣環(huán)流和氣候產(chǎn)生顯著影響,青藏高原也是形成影響我國東部天氣系統(tǒng)的源地之一,因此,對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的研究一直受到專家、學(xué)者的重視[1-10]。利用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方法,研究青藏高原氣溫與全國氣溫年際變化的特征,并分析二者的相關(guān)性,對進(jìn)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對全國氣候變化的影響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所用資料均為1961—2010年全國基準(zhǔn)地面氣象觀測站逐日氣溫資料。將青藏高原91個觀測站點 (涉及甘肅、青海、四川、西藏、新疆、云南6省,見圖1)年平均氣溫的均值作為青藏高原地區(qū)氣溫代表值。選取全國320個基準(zhǔn)地面站點年平均氣溫的均值作為研究全國氣溫變化的代表值,其中包含青藏高原地區(qū)的部分觀測站點。通過使用氣候傾向趨勢分析[11]、滑動平均、M-K突變檢驗分析[12],小波分析[13-14],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15]等方法,對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均氣溫和全國年均氣溫變化特征進(jìn)行分析。

      圖1 青藏高原地區(qū)氣象觀測站分布圖

      2 青藏高原地區(qū)氣溫變化

      2.1 氣溫年際擬合變化

      1961—2010年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為10.6℃;最高年平均氣溫為11.9℃(1969年);最低年平均氣溫為9.5℃(1962年)。從圖2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地區(qū)氣溫線性趨勢為0.228℃/10 a,說明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均氣溫呈遞增趨勢;5 a滑動平均氣溫顯示,1995年為近50 a氣溫的轉(zhuǎn)折點,1995年之前氣溫普遍小于平均值,之后均大于平均值,表明了1995年之后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明顯升高,處于偏暖期。

      圖2 1961—2010年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擬合圖

      2.2 氣溫突變及周期變化

      將青藏高原地區(qū)50 a年平均氣溫進(jìn)行M-K突變檢驗,結(jié)果顯示,1997年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發(fā)生突變(圖3),并通過了α=0.01的顯著性檢驗。

      圖3 1961—2010年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突變分析

      青藏高原地區(qū)50 a年平均氣溫小波分析結(jié)果(圖4~圖6)表明,青藏高原地區(qū)50 a年平均氣溫在時域上具有24~32 a、18~23 a、10~15 a 3類周期變化。24~32 a時間尺度上平均周期為28 a,為50 a年平均氣溫變化的第一主周期,具有全域性,周期性最顯著,存在準(zhǔn)2次震蕩;18~23 a時間尺度平均周期為22 a,為50 a年平均氣溫變化的第二主周期,具有局部性,存在準(zhǔn)3次震蕩;10~15 a時間尺度平均周期為13 a,具有局部性,在1968—2003年間表現(xiàn)較穩(wěn)定,期間存在準(zhǔn)4次震蕩。

      3 全國氣溫變化分析

      3.1 氣溫年際擬合變化

      1961—2010年全國年平均氣溫為10.82℃;其中最高年平均氣溫為11.93℃(2007年);最低為9.86℃(1984年)。1961—2010年全國年平均氣溫線性趨勢(圖7)為0.226℃/10 a,說明全國年平均氣溫呈遞增趨勢;1994年為其演變的轉(zhuǎn)折點。即1994年之前多負(fù)距平,1994年之后多正距平。

      圖4 1961—2010年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小波周期分析

      圖5 1961—2010年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小波方差

      圖6 1961—2010年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多時間尺度特征小波實部

      圖7 1961—2010年全國年平均氣溫擬合圖

      3.2 氣溫突變及周期變化

      M-K檢驗(圖8)表明1994年全國年平均氣溫發(fā)生顯著突變。全國年平均氣溫小波分析結(jié)果(圖9~圖11)顯示,全國年平均氣溫在時域上具有24~32 a、15~18 a、8~10 a這3類變化周期。15~18 a、8~10 a均沒有全域性,周期顯著性較差,不做進(jìn)一步分析。24~32 a時間尺度上平均周期為28 a,為50 a年平均氣溫變化的第一主周期,具有全域性,周期性最顯著,存在準(zhǔn)2次震蕩。

      圖8 1961—2010年全國年平均氣溫突變分析

      圖9 1961—2010年全國年平均氣溫小波周期分析

      圖10 1961—2010年全國年平均氣溫小波方差

      4 青藏高原與全國氣溫變化相關(guān)性

      對1961—2010年全國氣溫與青藏高原氣溫進(jìn)行相關(guān)性統(tǒng)計分析,全國年平均氣溫與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的相關(guān)系數(shù)雙側(cè)假設(shè)P檢驗通過α =0.001的顯著性檢驗,相關(guān)系數(shù)r=0.654,說明二者具有較好的相關(guān)性。

      圖11 1961—2010年全國年平均氣溫28 a特征時間尺度小波實部

      5 結(jié)論

      (1)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總體上呈逐年遞增趨勢,每10 a增溫約0.228℃。全國年平均氣溫也呈逐年遞增趨勢,每10 a增溫約0.226℃,增溫幅度略低于青藏高原地區(qū)。1995年以后二者均開始處于氣候偏暖期。

      (2)分析青藏高原地區(qū)與全國年平均氣溫突變以及周期變化規(guī)律得出,全國年平均氣溫突變年與青藏高原地區(qū)基本一致。青藏高原地區(qū)與全國年平均氣溫均具有3類時間尺度的變換規(guī)律。第一主周期均值均為28 a。青藏高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周期變化顯著性強(qiáng)于全國。

      (3)分析青藏高原地區(qū)與全國氣溫年均值相關(guān)性得出,青藏高原年均氣溫與全國年均氣溫之間存在較好的相關(guān)性,說明青藏高原的大氣環(huán)流和氣候?qū)θ珖鴼夂蛴酗@著的影響。

      [1] 李生辰,徐亮,郭英香,等.近34 a青藏高原年氣溫變化[J].中國沙漠,2006,26(1):27-34.

      [2] 侯建忠,權(quán)衛(wèi)民,潘留杰,等.青藏高原東北側(cè)地區(qū)暴雨特征分析[J].陜西氣象,2014(2):1 -5.

      [3] 戴加洗.青藏高原氣候[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0:1-356.

      [4] 唐國利.我國氣溫標(biāo)準(zhǔn)序列的趨勢變化分析[C]//85-913項目02課題論文編委會.氣候變化規(guī)律及其數(shù)值模擬研究論文 (第一集).北京:氣象出版社,1996:196-199.

      [5] 張弘,侯建忠.青藏高原東北側(c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持續(xù)強(qiáng)降水的一種形成機(jī)制 [J].陜西氣象,2008(3):1-5.

      [6] 蔡英,李棟梁,湯懋蒼,等.青藏高原近50年來氣溫的年代際變化[J].高原氣象,2003,22 (5):464-470.

      [7] 韋志剛,黃榮輝,董文杰,等.青藏高原氣溫和降水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 [J].大氣科學(xué),2003,27(2):157-170.

      [8] 馬曉波,李棟梁.青藏高原近代氣溫變化趨勢及突變分析[J].高原氣象,2003,22(5):507-512.

      [9] 馬曉波,胡澤勇.青藏高原40年來的降水變化趨勢及突變的分析[J].中國沙漠,2005,25 (1):137-139.

      [10] 趙燕寧,時興合,秦寧生.青海南部地區(qū)40多年來氣候變化的特征分析 [J].中國沙漠,2005,25(4):529-534.

      [11] 楊詩定.湖北谷城近49 a降水變化特征分析[EB/OL].[2014-12-20].http:// www.docin.com/p-907437941.html.

      [12] 張林梅,李建麗,張建.阿勒泰地區(qū)霜凍變化特征分析[J].陜西氣象,2014(6):13-18.

      [13] 劉春霞.廣東熱帶氣旋年際變化的小波分析[J].熱帶氣象學(xué)報,2001,17(4):381-390.

      [14] 尹繼堯,朱元清,宋治平,等.Morlet小波顯著性檢驗和精度分析在地磁場和地震活動性周期分析中的應(yīng)用[J].地震學(xué)報,2011,33 (5):663-671.

      [15] 米紅,張文璋.實用現(xiàn)代統(tǒng)計分析方法與SPSS應(yīng)用[M].北京:當(dāng)代中國出版社,2000.

      P468.021

      :A

      李鵬飛,魯海寧,陳瑩,等.青藏高原與全國氣溫特征及相關(guān)性分析[J].陜西氣象,2015(3):28-31.

      1006-4354(2015)03-0028-04

      2014-12-25

      李鵬飛 (1989—),男,漢族,江蘇東海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雷電過電壓防護(hù)技術(shù)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41075025),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xué)科建設(shè)工程資助項目(PAPD)

      猜你喜歡
      時間尺度平均氣溫青藏高原
      時間尺度上非完整系統(tǒng)的Noether準(zhǔn)對稱性與守恒量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時間尺度上Lagrange 系統(tǒng)的Hojman 守恒量1)
      交直流混合微電網(wǎng)多時間尺度協(xié)同控制
      能源工程(2021年1期)2021-04-13 02:06:12
      為了讓青藏高原的天更藍(lán)、水更綠、草原更美
      烏蘭縣近38年氣溫變化特征分析
      從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看萊州市30a氣溫變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區(qū)氣溫變化特征及趨勢分析
      近50年來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大連市暴雨多時間尺度研究分析
      全椒县| 呼玛县| 二连浩特市| 吴堡县| 太保市| 武宣县| 上蔡县| 张掖市| 湄潭县| 新宾| 光山县| 通辽市| 平原县| 双城市| 和平县| 抚顺市| 屏东县| 兴安盟| 梓潼县| 霍林郭勒市| 谢通门县| 临猗县| 鄂州市| 商南县| 武夷山市| 广宁县| 蓬溪县| 邓州市| 平原县| 汉阴县| 金溪县| 卓资县| 柳江县| 油尖旺区| 获嘉县| 广水市| 松溪县| 休宁县| 天水市| 德江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