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鍇
樓下住著一對老年夫婦,我搬來時,他們已在此住了六七年。
這對老夫婦無兒無女,平時也極少和樓上樓下的住戶來往,只是在樓道里偶然碰到了,相互間點頭致意,簡單打聲招呼。但我發(fā)現(xiàn)這對老夫婦待人很是熱情。
有一次,我出門忘了帶鑰匙,樓下電子門又鎖著,家里還沒人,我進不去屋,只好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按響了老夫婦家的門鈴,結(jié)果這對老夫婦不但給我開了門,還讓我到他家小坐。閑談中得知,這對老夫婦并非無兒無女,而是子女雙全,兒子大學(xué)畢業(yè)后分到了包頭,女兒畢業(yè)后去了日本。一兒一女平時極少來看父母,以至于全樓的住戶都產(chǎn)生了誤解。
日子就這樣平淡地過去了。三個月后的一天,突然得知:樓下那對老夫婦中的老頭因患心肌梗死去世了!
操辦喪事時,樓內(nèi)的住戶們見到了老夫婦遠在包頭工作的兒子。兒子跪在父親的靈前哭得一塌糊涂、昏天黑地。晚上守靈時,他跟樓內(nèi)住戶們道出了心中的內(nèi)疚和悔恨:“本想過幾年房子分下來了,就把父母接過去享幾天清福,誰料父親竟先走了!”說罷,淚水潸然而下。
回到家中,老頭兒子的那番悔恨之詞像春雷一樣,轟轟地響在耳畔,震得我心里鉆心地疼!——放眼現(xiàn)實生活中,像老頭兒子那樣的人何其多也!應(yīng)該說,我們這個社會充滿了孝心,只是有些人在表達孝心時添加了時間和條件的限制:“等我有車了,一定拉父母出去轉(zhuǎn)轉(zhuǎn)!”、“等我日子過好了,就把爹媽接來享福!”、“等孩子上小學(xué)了,我就帶父母出去旅游!”……諸如此類。于是,一個個孝敬之舉便在“過幾天”、“等些日子”中一拖再拖,一推再推,最后,待時間和條件成熟時,老人卻已帶著滿腔遺憾,走了!
古語云:“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在這個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等、都可以推,而唯有孝敬老人這件事不能等、不能推,也等不得、推不得!——老年人都上了歲數(shù),他們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離開子女、告別這個世界;等老人告別人世時再行孝,一切都晚了!即使有再多的孝心、再多的孝敬之舉,又有何用?!那種“將復(fù)何及”的悔恨之情是痛徹心扉的!——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故作驚人之語,而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孝敬之舉隨地可為:一個問候的電話,一個關(guān)切的眼神,一次含飴弄孫的團聚……都可以慰藉老人那顆為子女操碎了的孤寂的心!人生無常,天底下沒有哪一個父母會站在原地等你!所以,應(yīng)酬可以推一下,工作可以放一下,而孝敬老人是萬萬等不得的,必須只爭朝夕!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孝,是絕對等不得的!
(編輯 于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