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義成功后,作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機關(guān)報的《中華民國公報》曾刊登《劉一啟事》:每日下午兩點鐘,在總監(jiān)察處接見各界姊妹。
這位劉一,本名李淑卿,是湖北軍政府總監(jiān)察劉公的新婚如夫人(地位較高的妾),同時也是民國第一位女性政府公務員,時任總監(jiān)察處監(jiān)印官,負責考核投身革命的婦女。
像潘金蓮。也像竇娥
據(jù)《沔城志》記載,李淑卿,原名淑貞,字文華,別號征清子。光緒十八年(1892年)出生于沔城下關(guān)街龍家灣(今湖北仙眺市境內(nèi))。她祖籍廣東,父親在湖北做過小官,死于戰(zhàn)亂。父親死后,她跟著母親靠做針線活兒勉強度日。
據(jù)辛亥元老居正的《梅川日記》中記載,劉一前半生的經(jīng)歷如潘金蓮般縱蕩,又如竇娥般委屈。文中介紹,劉一從小聰明美麗并擅長交際,與沔陽新學堂的書生們多有來往,并深受他們喜愛。這些如癡如醉的書生常到劉一家中喝茶聊天,劉一的母親就靠他們留下的茶水費維持生計,劉一也因此芳名遠揚,以至被相當于教育局長的沔陽勸學所所長包養(yǎng)。經(jīng)常在劉一家中逗留的勸學所所長,嚴重妨礙了喜歡去喝茶聊天的書生們的青春浪漫,于是,這些羨慕嫉妒恨的書生,便給劉一起了“沔陽監(jiān)學”的綽號。
劉一小時候曾被許配給一個姓丁的商販,成婚之后她依然縱蕩自若。丁某很快死去,丁某的家屬素來看不慣劉一,又氣憤親人早逝,便控告劉一謀殺親夫。在包括沔陽知縣的兒子在內(nèi)的書生學子以及沔陽勸學所所長的多方營救下,劉一被免于死刑。知縣判決時,以24元的價錢把她這個“犯婦”當堂發(fā)配給王姓富商為妾。
王姓富商對劉一寵愛有加,這讓正房太太妒忌無比。正房太太在豆汁中下毒,不承想豆汁被富商喝下。劉一發(fā)現(xiàn)情況不妙,便帶著母親逃往漢口,危難之中遇到一名曾經(jīng)相識的沔陽學子。他把母女二人帶到武昌,召集同鄉(xiāng)、同學慷慨解囊,資助劉一進入女子學堂讀書。這些同鄉(xiāng)中就有正在秘密策劃武裝起義的共進會會員楊玉如、楊舒武。在和他們的接觸中,劉一開始接受革命思想,也是通過他們,劉一認識了時任共進會會長的劉公。在嫁給劉公當如夫人后,她改名劉一。
勸說劉公捐巨款 夫唱婦隨搞革命
劉公原名炳標,又名湘,字仲文,1881年出生于湖北襄陽的富豪之家,父親劉子敬是前清武舉,人稱“劉百萬”。四叔劉子麟官至清朝度支郎中,是掌管全國食鹽專賣的財政部主管。1902年,劉公東渡日本求學,積極參加革命,多次投入巨款。后來,他加入了中國同盟會的外圍組織共進會,被推舉為第三任會長。
1910年,劉公回國治療肺病。當時革命經(jīng)費非常緊張,家境殷實的劉公,無疑成了共進會同仁眼中的—個大財神。為了充實武昌起義的革命經(jīng)費,孫武、楊玉如等人把19歲的劉一介紹給了30歲的劉公。在劉一的勸說下,劉公捐出8000兩銀子,之后,他被革命黨人預定為起義成功后的第—任軍政府都督。
1911年10月9日下午,孫武在漢口俄租界配制炸彈時發(fā)生爆燃事故,臉部、手部被燒傷,被送往日本人在德租界開辦的同仁醫(yī)院。在場的劉公等人及時撤離。劉一回到住宅轉(zhuǎn)移革命文件時被捕。她在巡捕房被關(guān)了一夜,處之泰然。巡捕問她是否與革命黨同謀,她一概推作不知,并說:“我是學生,過江來訪問朋友的。官府為什么牽連無辜?”
武昌首義成功后,由于黎元洪已經(jīng)被官兵推舉為都督,劉公只好轉(zhuǎn)任設(shè)于武昌蛇山抱冰堂的總監(jiān)察。劉一也被營救出獄,并在總監(jiān)察處當上了監(jiān)印官,由此成為民國歷史上第—位女公務員。
關(guān)于劉一當年的風采,劉公曾向英國記者埃德溫·丁格爾介紹說:“我的妻子是一個狂熱的革命者,她在上海組織了一個女兵團,并假扮成一個貧苦的女販,向總督投擲炸彈?!?/p>
1913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劉公被任命為總統(tǒng)府高等顧問。劉一跟隨劉公來到北京,與在京的湖北首義人士發(fā)起組織政治團體“丙辰俱樂部”,并出版刊物。
袁世凱稱帝后,劉一隨劉公前往上海參與討袁。1917年,劉公夫婦到襄陽策動當?shù)剀姽倨鸨o法。1920年,劉公在上海病逝,年僅28歲的劉一回到襄陽禮佛寡居,從民國的政治舞臺上徹底隱退。
劉一沒有子女,后半生靠侄輩供養(yǎng)。1951年的除夕之夜,已經(jīng)在土改運動中被定為“地主婆”的劉一,于睡夢之中離開人世。家人用幾塊門板拼裝成棺材,用板車拉到位于襄陽東津大旺洲臨近河堤的一棵老槐樹下,把劉一的遺體草草安葬,規(guī)格十分簡樸,甚至連一塊墓碑也沒有立。
索潔據(jù)《文史博覽》張耀杰/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