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
上周三的下午,一個足夠當(dāng)量的新聞在單位里“炸響”。按說,管理處孟處長改任綜合計劃處處長,盡管部門地位更加重要,但畢竟屬于平級調(diào)動,何至于引起這么大的動靜?
原來,新聞點在于孟處長的接任者,竟然是長期與他對著干的洪緯,而且還是孟處長竭力推薦的結(jié)果!
十幾年前,孟處長與洪緯是腳前腳后進的機關(guān)。兩人在年齡、學(xué)歷、任職年限等各個方面都半斤八兩,不相上下,就連外向的性格也同樣非常相似。只不過,他們一位屬于理論功底扎實的“學(xué)院派”,另一位則屬于具有豐富工作經(jīng)驗的“實踐派”。這樣的兩個人遇到一起,就仿佛是彼此的天敵。隔三岔五,人們就會聽到二人在辦公室里劇烈的爭吵,而且吵完之后,他們還可以一連幾天互不理睬。問題的關(guān)鍵還在于,兩人之間明顯存在的“隔閡”,在一人升任處長后,并沒有任何消弭,反而還愈演愈烈了。
但是眼下,孟處長居然推薦洪緯來接自己的班,這確實出乎了所有人的預(yù)料。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有人旁敲側(cè)擊前去打探,而他們又仿佛提前達成了某種默契,全都笑而不答,顧左右而言他。
當(dāng)事者不愿泄露天機,謎底也只好任由大家來猜。于是,就有人指出:他們雖然當(dāng)面吵得厲害,卻從不在背后說對方壞話。也有人至今才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他們經(jīng)常一起加班,加班時還說說笑笑的?!倍罱咏拇鸢?,是有人轉(zhuǎn)述了孟處長的一句話——我可以失去一個朋友,但也不會給自己增加一個敵人。這,恐怕才是他們多年既斗爭又合作,最終實現(xiàn)雙贏的根本。
至此,事情算是暫且告一段落,但它卻帶給大家許多啟示。是呀,如果變換一下視角,便可發(fā)現(xiàn)就在自己身邊,這樣“和而不同”的事例,絕非為數(shù)不多的個案。
同事老姚的愛人,是三年前隨軍進的北京。進京之前,她是葫蘆島市某重點高中的語文教師,來到新學(xué)校后,她很快就發(fā)現(xiàn),徐老師所帶班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于是,從不服輸?shù)睦弦廴司团c徐老師暗暗較上了勁兒。待她帶的班考出全年級第一的成績時,徐老師這才突然發(fā)現(xiàn),身邊多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強勁對手。
有那么一段時間,老姚上班來就愁眉苦臉,我向他追問緣由,他告訴我說:在一次年級語文教學(xué)研討會上,愛人與徐老師發(fā)生了正面沖突。
我知道的是,在后來的日子里,兩位老師都在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xué)方法,為的就是要爭出一個上下高低來。然而她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在自己改進教學(xué)的過程中,都少不了要去向?qū)Ψ健巴邓嚒薄_@樣僵持了一個學(xué)期之后,老姚的愛人主動伸出了橄欖枝,而徐老師也立即給予了熱烈的回應(yīng)。她們?nèi)缃竦年P(guān)系,用老姚的話來講,就是“好得像親姐妹一樣?!?/p>
放眼四顧,在我們每個人的世界中,真正心有靈犀的朋友實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大多數(shù)人而言,對同樣事情的看法很可能存在差異,甚至可以大相徑庭。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求同存異,敞開胸懷接受分歧,往往也就意味著互相借鑒、共同提高的絕好機會。
一個月前,我曾有機會參加針對某戲曲劇本的一個研討會。會上,兩位重量級的專家爭得面紅耳赤,說話的聲量也是越來越高,大有不獲全勝絕不罷兵的架勢。然而,就當(dāng)旁人以為研討會將不歡而散之際,兩人卻突然就劇中某個重要人物的性格展示達成了高度的一致。幾分鐘前,他們還在怒目而視,幾分鐘后,又開始握手言歡。這樣戲劇性的一幕,讓所有人在開懷大笑的同時,也無不發(fā)自內(nèi)心地欽佩=人胸懷之坦蕩。
君子之交,諍言遠比逢迎為真;和而不同,更是難得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