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祥
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各種新材料不斷開發(fā)創(chuàng)新,使教具的制作變得更加容易,成本也大大降低,工廠化生產(chǎn)也更加便捷,隨著教育資金的投入增加,教學教具的配備也得到了充實。加之多媒體的廣泛應用,使得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得心應手。故此,教師的自制教具意識在淡化,師生自制教具的動力在頹廢。
一、自制教具的特點
自制教具是教師針對某一課的具體情況而量身定做的,是教師為了改進教學方法,就地取材設計制作出來的。它具有制作容易,實用簡單,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更加方便,貼近教學等特點。自制教具可以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來制作,因此有很強的針對性。另外,自制教具的使用方法、地點和時間等都可以由老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自行確定,故此自制教具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所以說自制教具在教學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在“聲音與生活”一課的教學中準備七個相同的玻璃杯,在杯中依次注入不等量的水。用小木棍敲擊水杯,就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可以敲打出美妙的旋律,讓學生在美妙的旋律中認識聲音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生活中的能量”一課的教學中,事先準備一個盛放照相膠卷的塑料盒和一個點燃燃氣灶的點火器,把塑料盒的底部開一個與點火器點火端一樣大的口,再把點火器的點火端插入塑料盒的開口端并加以固定(可以用膠帶來固定)。這樣一個演示教具就做好了。演示時在塑料盒里面滴入一滴酒精,然后蓋上塑料盒蓋。輕按點火器點火,就聽到一聲類似于鞭炮的爆炸聲并把塑料盒蓋像子彈一樣射出(注意塑料盒蓋要對著無人的開闊處)。學生的好奇心立刻被吸引。隨之引入課題“生活中的能量”,讓學生在好奇中知道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能量,能量是看不見、摸不到的,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它的效果,同時我們也可以科學地控制能量的釋放。
3.在“做個火箭工程師”一課的教學中,事先準備好塑料飲料瓶,瓶口處用細繩固定,在瓶底部外側依次用錐子鉆幾個孔(鉆孔方向一致并且不能與瓶子側面垂直)。演示時向瓶子里迅速注進水,當水順著小孔流出,就會看到用細繩懸著的瓶子朝著水流相反的方向旋轉。讓學生明白瓶子旋轉起來的原因之所在。
接著再用一個吹滿氣的氣球,突然放開,引導學生觀察空氣向哪個方向噴出,氣球向哪個方向飛出,同時讓學生自己動手體會其中的道理,最后學生都明白了火箭也是利用這一原理發(fā)射的。學生通過實驗能歸納出怎樣讓火箭飛得又高又直。
以上事例道出了“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這句關于自制教具名言的內涵。
二、自制教具的思路
自制教具亦應該遵循科學、簡易、直觀、實用、安全、參與之原則,自制教具要符合科學原理和法則,實驗易于學生接受。制作容易,實用簡單,結構新穎,形象生動,這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追求。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使學生會按自己的思路動腦動手,從中學到知識,啟迪智力。在制作過程中還要注意自制教具的安全性,要用安全、衛(wèi)生、無毒、無污染的材料來制作。
三、自制教具的意義
自制教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用身邊信手可得的材料,經(jīng)過加工組合就可以進行科學實驗,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這種貼近生活的實驗活動,可以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自制教具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獵奇、好動的特質,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自制教具看似簡易,但起到的作用卻不可小覷。形象地說,自制教具應用得恰到好處,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自制教具的這種作用,是使用任何教育技術所不具備和不能替代的。
四、自制教具的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自制教具必須要走創(chuàng)新之路,不落俗套。自制教具也要和當?shù)貤l件相結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總之,制作教具要常做常新。自制教具不管是應用傳統(tǒng)的教育技術,還是應用現(xiàn)代的教育技術,只要教育教學需要,都需要自制教具來滿足所需。
一言以蔽之,自制教具確實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自制教具在課堂教學中仍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