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緬還是“胞波”嗎

      2015-06-11 13:13范宏偉
      世界知識 2015年11期
      關鍵詞:緬甸人華人華僑華僑

      范宏偉

      上世紀60年代,中緬關系被稱為“胞波友誼”,陳毅副總理曾為這種特殊的友誼作詩,其中的幾句是:“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彼此是胞波,語言多同匯?!?/p>

      的確,在中緬關系史上,華僑移民緬甸歷史久遠,與緬甸人關系融洽、親善。歷史上,緬甸人習慣稱呼華人華僑為“瑞苗”、“胞波”。在緬甸語中,“胞波”是兄弟的意思,“瑞苗”為親戚之意。1960年,兩國政府開始使用“胞波”這一緬甸人對華僑的專有稱呼,來稱頌雙邊友好關系,“胞波”的內涵由此也從華人華僑與緬人的民間關系擴大至邦交關系。

      什么是“胞波”

      華緬民族關系是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最佳典范之一。在華緬民族關系史上,一個突出的特征是,族際通婚率高,華人華僑同化程度高。所以,“胞波”稱謂的出現、使用,與華僑同緬人大量通婚、血乳交融有密切的關系。據統(tǒng)計,1953年緬甸華人華僑約有35萬人,其中40%是中緬混血。實際上這一比例被低估了。在通婚中,有把中緬混血男性視為中國人,女孩則歸為緬甸人的傳統(tǒng)習慣,所以有中國血統(tǒng)的緬甸人不僅數量多而且無法真正計算。

      緬甸有句諺語,“如果你想成為緬甸人,你就要首先成為一個佛教徒”。緬族歷來篤信佛教,而華僑也大多為佛教徒。共同的宗教信仰是華人華僑得到緬人接納和認同的另一重要原因。此外,華人華僑熟知緬人的文化、宗教、習性,深得與緬人相處之道。有人曾這樣總結華人華僑在緬受到善待的原因:“緣華僑之性情、狀貌,以及宗教,皆與緬人相近。以善于揣摩之華人,與之往來交際。自是密切異常?!?/p>

      20世紀50至60年代,緬甸社會對華僑華人的這種親善態(tài)度仍較為普遍。一位緬甸華人這樣回憶他童年時的感受:“記得小時候有比我年長的緬甸朋友叫我‘胞波勒(小胞波),那時候不懂事,不知‘胞波的含義,但知道這是很親切、很友善的稱呼,因為我也能從他們的眼神里感覺到那是發(fā)自內心的聲音!”即使1967年仰光發(fā)生排華事件后,諸多華僑證實他們的鄰居、周圍寺廟的和尚仍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了他們的生命和財產。澳門緬甸歸僑張平回憶說,這種“類似方式的無償保護華人華僑,廣泛存在于民間……至今想起仍感到溫暖、踏實、可靠”,“童年時期家人與緬甸友人親密無間、守望相助的友誼至今無法忘懷”。

      1988年緬甸新軍政府上臺后,緬甸社會對中國、中國人以及當地華人華僑的態(tài)度逐漸發(fā)生消極變化,時至今日緬甸民間已經不太用“胞波”來稱謂華僑了。相比之下,兩國政府還在頻繁使用這一稱謂來強調兩國的傳統(tǒng)友好關系。

      中緬“胞波”外交

      1948年緬甸擺脫英國殖民統(tǒng)治獲得獨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此后,兩國關系進入新時期。原本用來指稱華緬民族關系的“胞波”,被頻繁用來比喻兩國外交關系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1950年中緬建交之后,雙方初期并沒有把兩國關系定位為“胞波”情誼,這主要是由于當時雙方關系并不十分融洽。1954年中緬關系實現突破,兩國總理首次互訪并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1954年的中緬高層互動中,雖然兩國都強調了雙邊關系擁有友好的傳統(tǒng)和豐富的歷史遺產,也都使用了“親戚”、種族上“同出一宗”的說法,但還沒有使用“胞波”定位。

      1957年12月14日,陳毅副總理訪問緬甸時賦詩《贈緬甸友人》,贊頌中緬“彼此是胞波,語言多同匯”。不過,雙方真正廣泛使用“胞波”來稱謂彼此的政治關系是從1960年開始的。那一年,困擾雙邊關系發(fā)展的重大障礙——邊界問題終于獲得解決,中緬關系由此也被推向一個高峰,兩國領導人和媒體開始頻繁使用“胞波”一詞來稱頌迅速升溫的中緬友好關系。此后,“胞波”不僅經常出現在兩國領導人的講話和官方媒體的社論、報道中,還在雙方正式發(fā)表的聯合公報、會談聲明中得到正式確認。

      發(fā)生在1967年的仰光排華事件導致1954年之后雙方營造的“胞波”關系出現破裂,不過這一突變并沒有走得太遠。1971年中緬關系實現正?;?975年11月,緬甸總統(tǒng)奈溫訪華,進一步推動了雙邊關系的恢復和發(fā)展。這次訪問中,兩國領導人和官方媒體重新強調了“親戚般的‘胞波友誼”關系,雙方發(fā)表的聯合公報也對此進行了重申。隨后,無論是在兩國領導人的講話中,還是在雙方官方報紙的社論和報道中,“胞波”一詞頻繁出現,一直持續(xù)至今。2013年4月緬甸總統(tǒng)登盛訪華期間,雙方發(fā)表的聯合新聞公報第一條就強調:“雙方一致認為,中緬‘胞波情誼源遠流長。”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訪問緬甸,雙方在內比都發(fā)表聯合聲明稱,“雙方回顧了中緬友好關系發(fā)展歷程,高度評價中緬傳統(tǒng)‘胞波友誼”。

      “胞波”情誼的歷史遺產

      冷戰(zhàn)結束后,中緬兩國政府仍在使用“胞波”提法,但其內涵或側重點已經發(fā)生了轉移和變化。冷戰(zhàn)時代,雙方在談到“胞波”關系時,總是會強調這種關系的親戚或者兄弟性質,近些年則把“胞波”關系只界定為傳統(tǒng)的歷史友好關系。有兩點是雙方始終所堅持的:第一,“胞波”關系是中緬友好的歷史傳統(tǒng);第二,“胞波”的基點是兩國人民間的友好。第二點對于當前中緬關系出現的新變化、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調整與升級,尤其意味深長。

      “胞波”現在更多的是兩國官方的定位和解讀。近30年來,中緬關系的變化,讓“胞波”關系逐漸偏離了原有的軌道,“胞波”更多成為修飾兩國關系的外交辭令和政治術語。中緬“胞波”關系的民眾基礎已漸漸薄弱,緬甸民間的反華情緒在積聚。2011年3月緬甸新政府上臺之后,這種情緒得到了集中的釋放。針對緬甸內政外交出現的新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評估,中國也較快地做出了政策調整,意識到此前對緬政策過于集中在政府層面。因此,從2012年開始,中方多次向緬方表明,中緬關系的發(fā)展要惠及緬甸民生,讓老百姓受益;要鞏固、增強中緬關系的民間基礎,夯實民意。中方也在著力增加兩國之間的民間交流,提出利用民間外交來消除或減少緬甸民間的反華、敵對情緒。

      如何讓“胞波”關系名至實歸,如何重新贏得緬甸民眾的善意、友好、信任,不僅需要時間、誠意、行動,更需要讓緬甸人民真正從中國的發(fā)展中受益。中國已經意識到了在緬甸遇到的這類問題和挑戰(zhàn)的嚴重性,中國新一代的領導集體“提出堅持正確義利觀,加強與周邊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對那些對我國長期友好而自身發(fā)展任務艱巨的周邊和發(fā)展中國家,要更多地考慮到對方利益”。中國向周邊國家提出了“亞太夢”、“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一帶一路”等多種合作構想和發(fā)展愿景,中緬也將彼此關系升級為“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從“胞波”到“伙伴”,從兄弟、親戚到“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無論構想和概念如何演變,中國和對象國關系的民意和社會基礎都必不可少,“關系親不親,關鍵在民心?!睙o論是華緬兄弟情誼,還是昔日中緬“胞波”外交的成功經驗,其最珍貴的歷史遺產就在于真正做到了民心相通。

      (作者為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

      猜你喜歡
      緬甸人華人華僑華僑
      我的華僑老師
      綻放在東贏的僑界之花——記在日僑團優(yōu)秀僑領、日本北九州華人華僑協(xié)會事務局局長孫娟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借腦引智” 提質發(fā)展——德國華人華僑科技工商協(xié)會博士團來訪江蘇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北德華人華僑國慶慶典成功舉辦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緬甸的風土人情
      馮成康:一心為華人華僑撐起保護傘
      緬甸領導人為何都“姓”吳?
      青川县| 福安市| 屯昌县| 怀化市| 天长市| 习水县| 沈丘县| 锡林浩特市| 武安市| 察雅县| 五常市| 佛学| 新源县| 巫溪县| 淮安市| 九台市| 青海省| 林州市| 会昌县| 五常市| 自贡市| 湛江市| 克东县| 连平县| 贡山| 来安县| 晋江市| 城步| 西城区| 泾源县| 青河县| 岳阳市| 嘉黎县| 仁怀市| 舟曲县| 太仆寺旗| 马公市| 泊头市| 苏尼特左旗| 建平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