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情況下,政府的行政成本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目前我國政府行政成本過高是由于政府財產權利分配不明晰、政府尋租以及政府行為的制度供給與需求不平衡所造成,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來研究政府成本的控制,目的在于彌補行政制度的漏洞和完善行政體制,建立高效的政府機制,減少制度上的尋租行為。
[關鍵詞]新制度經濟學;行政成本;制度成本;尋租
[中圖分類號]D6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5-0107-03
[作者簡介]范琳琳(1990-),女,山東泰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
一、引言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政府行政成本高低成為決定一國或地區(qū)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市場經濟所奉行的經濟原則促使我國政府必然轉變傳統(tǒng)價值觀念,從注重投入的價值理念向注重產出與結果的價值理念轉變。政府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以及經濟、政治、社會行為等無不涉及成本問題,而成本的滲入又可能涉及政府的資源投入、效能以及社會的公平與效率問題,所以研究政府成本問題既是我國政府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完善現(xiàn)代政府理論的需要。無論從現(xiàn)實還是理論層面上看,政府成本問題都是一個復雜性、綜合性很強的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行政成本過高既影響節(jié)約型政府的建設,又影響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鞏固,因而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出發(fā)探索新時期我國政府行政成本合理化的路徑就尤為重要。
二、研究綜述
“行政成本”是一個全新概念,就目前情況來看,學術界對“行政成本”定義與內涵的認識有種種不同的表述和認識,至今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界定。國內最早論述行政成本問題的是馬文運(1997)的《社會進步與政府成本》一文,該文從政治學的國家理論與政治制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政府成本隨著國家的演變而消長”的結論。郭婕(2007)對我國政府行政成本的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的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過高;行政成本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過高;行政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過高,主要是由于財政的實際規(guī)模龐大、政府機構不斷膨脹、供養(yǎng)人數(shù)不斷上升、腐敗現(xiàn)象不斷從而增加了行政成本。劉承禮(2009)在《當代中國地方政府行為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中得出,即使新制度經濟學在中國地方政府行為研究中的解釋力是可觀的,但其理論仍然需要結合中國實踐予以適當?shù)男拚?。馬建珍(2006)在《我國政府成本控制的經濟學分析》中認為行政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是內生障礙、政府規(guī)模不合理及其制度缺失。其根本出路在于轉變理念、健全制度、建設節(jié)約型政府。雖然近年來國內學者對行政成本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領域也在不斷的拓展,但是仍存在研究方法單一、缺少創(chuàng)新等問題。
政府具有社會管理職能,擁有行政成本支出是必然的,我國政府在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多不合理的行為,導致許多不必要的行政支出,行政成本所占GDP的比重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呈現(xiàn)不良發(fā)展態(tài)勢,由此引發(fā)的社會資源占用制約了資源的有效分配。
三、我國政府行政成本過高的原因
(一)政府人員過多,產權不明晰
1政府行政人員過多
該管的事情不該管的事政府都要去管,政府變成無所不能的“全能政府”,由此導致政府行政人員過多,政府結構不合理,為了管理過于龐大的政府機構,政府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也大大增加了行政管理的成本。而且,在我國財政預算由政府主導,由于不受約束行政成本必然趨于無窮大。
2產權不明晰
政府與企業(yè)、與事業(yè)、與社會存在不明晰的產權,導致了政府對市場進行過多的干預,給政府官員干預經濟領域、牟取私利提供了大量機會。政府行政人員為尋求超額租金,利用公共權力之便人為設置障礙,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業(yè)和社會的負擔。
(二)政府尋租
1預算尋租
政府預算只要存在,預算尋租就會客觀存在。經濟學中“經濟人”假設,政府行政人員同樣也是“經濟人”,他們會傾向于高估政府工作的投入成本,并且盡可能地進行各種投資項目的建設。這種情況可以歸為政府預算最大化的傾向,一些“政府部門似乎認為:只有將財政預算盡可能地增加,才能給自身政績提供足夠的物質保證和基礎”。政府部門預算最大化的傾向是普遍存在的,他剝奪了普通民眾對于公共財政體系的知情權和收益權,政府部門不能得到社會的有效監(jiān)督,嚴重損害納稅人利益。在缺乏有效的社會監(jiān)督的情況下,這種預算傾向又會成為政府部門自發(fā)追求“權利和影響最大化”的誘因,各行政部門又希望管轄更多的人、支配更多資源、最大化地擴大自己的權力,導致了利用權力實施尋租活動的現(xiàn)象。總之,政府部門預算尋租都會存在,這種存在必定會造成政府行政成本的擴張和浪費,導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2決策尋租
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來說,信息是有成本的,政府權力的不完全界定等于是有部分資源留在“公共領域”。這些被遺留下來的全部資源的價值就是這些資源的租金。由于在政府的決策過程中方案制定者與執(zhí)行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就使得方案制定者制定使自身獲得利益最大的方案,從中獲取部分或全部的租金,即使在這一過程中會付出一定的個人成本也在所不惜。從政府行政管理和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看,政府的各種尋租活動導致大量的社會資源浪費,帶來政府行政成本的激增,不能有效提高公共行政產出的價值。
3制度變遷
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在政府主導下實現(xiàn)的,改革方案的設計者是被改革者,在制度變遷過程中政府被賦予過大的權力,會導致制度尋租現(xiàn)象的產生。自我改革、自我設計、自我推動不可避免地導致尋租問題,從而推動政府行政成本的上升。endprint
(三)政府行為的制度供給與需求不平衡
1制度供給不足
制度需求大于制度供給,導致制度供給不足,從而使許多方面缺乏相應制度,或有制度但是卻沒有貫徹實施,形同虛設。例如,政府的行政行為缺乏監(jiān)管約束機制,政府財政預算支出管理體系不完善,使財政預算的審查和監(jiān)督作用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出來。對于違規(guī)行為懲治不夠嚴厲、監(jiān)督效力不夠,使政府的收支管理不夠嚴格規(guī)范,致使政府財政管理過程中漏洞很多,這樣就增加了行政成本。
2制度供給過剩
制度需求小于制度供給,對社會來說有些制度是多余的,可以說有一些制度是過時的、無效率的但是他們仍然存在并發(fā)揮作用。例如,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就是制度供給過剩,行政審批事項的程序繁瑣、無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這種繁瑣無效率的制度應該及早得到改善或廢除,從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制度變遷成本過高
所謂制度變遷就是指制度的替代、轉換與交易的過程,它實質上是一種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種制度的過程。但是,在制度變遷的過程中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如果用來降低行政成本的手段是采取激進的制度變遷方式,那么制度的變遷將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對于我國而言,歷次的行政機構改革都付出了制度變遷的成本。
四、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政府成本控制
(一)控制機構規(guī)模,降低行政費用支出
政府的職能是設置政府機構和配置政府行政人員的基礎,一般與相關的部門和機構有關,需根據政府的實際情況將組織規(guī)??刂圃诤侠淼某潭?,防止機構冗員。政府可以嘗試突破年薪制和終身受雇制度,根據政府機構的需求適當調換崗位,實行個人績效與工資待遇掛鉤等,這樣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二)引入市場機制,強化成本收益意識,更好地履行政府職能
根據產權理論和企業(yè)理論,把市場經濟中的激勵因素引入到政府中來是實現(xiàn)政府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政府具有公共服務職能,對于一些具有非競爭性或非排他性的公共產品,政府應當負責提供。在這些產品的生產上應當注重效率和競爭,嘗試放松行業(yè)和市場管制,適當引入私企加入,除此之外,在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和自身管理運營的過程也應當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壓縮政府借款等方式強化競爭,降低成本。政府管理過程中一定要考慮成本核算問題,達到成本收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減少超量成本和無效成本。
(三)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選擇制度變遷方式
制度創(chuàng)新應當重視核心制度和相關配套制度的配合。有些行政制度存在巨大缺陷,但又難以通過逐漸變革的方式改造,這種制度可以通過強制手段去改造,但對于面向公眾的存在一些缺陷的制度,可以通過教育和誘
導來推動制度向好的方向變遷。制度變遷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是一個漸進發(fā)展的過程,在推進制度變遷的過程中,要隨著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隨時按照需要調整策略,而非設定一種死板的制度變遷方式,等發(fā)現(xiàn)行不通的時候再推翻,這樣會大量浪費政府行政成本,得不償失。
總之,我國過高的政府成本不僅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還對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響,不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的健康發(fā)展需要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逐步采取措施對政府成本進行控制,適當引入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和成功案例,建立高效政府,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是未來政府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郭婕我國政府行政成本的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7(1)
[2]朱文興,朱詠濤對行政成本居高的經濟學分析與對策[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3)
[3]林蓉,林思靜試析我國行政成本過高的原因及應對策略[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4]劉承禮當代中國地方政府行為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J]天津社會科學,2009(1): 59-65
[5]袁慶明新制度經濟學的產權界定理論述評[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8(6)
[6]馬建珍我國政府成本控制的經濟學分析[J]嶺南學刊,2006(4):
[7]楊龍新制度主義理論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學[J]教學與研究,2005(7)
(責任編輯:郭麗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