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艷,朱萬柏
(1.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醫(yī)院兒科,河北 寬城 067600;2.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桲羅臺衛(wèi)生院,河北 寬城 067600)
筆者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支原體肺炎108例取得滿意療效,總結如下。
共216例,分為兩組。治療組108例,男55例,女53例;2歲以下10例,2~5歲43例,5~10歲34例,10~14歲21例;病程小于3天26例,3~7天77例,大于7天5例;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76例,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32例。對照組108例,男57例,女51例;2歲以下11例,2~5歲40例,5~10歲33例,10~14歲24例;病程小于3天24例,3~7天75例,大于7天9例;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73例,白細胞增高35例。兩組X線檢查均見肺部雙側或單側片狀陰影,支原體抗體檢測全呈陽性。兩組年齡、病程、臨床體征、X線檢查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兒科學》第7版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屬痰熱閉肺型。
大多起病不甚急,有發(fā)熱、厭食、咳嗽、畏寒、頭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癥狀。體溫37~41℃,可為持續(xù)性或弛張型,或僅有低熱,甚至不發(fā)熱。多數(shù)咳嗽重,初期干咳,繼而分泌痰液(偶含少量血絲),有時陣咳稍似百日咳。偶見惡心,嘔吐及短暫的斑丘疹或蕁麻疹。一般無呼吸困難表現(xiàn),但嬰兒可有喘鳴及呼吸困難。體征依年齡而異,年長兒往往缺乏顯著的胸部體征,嬰兒期叩診可聞輕度濁音,呼吸音減弱,有濕性啰音,有時可呈梗阻性肺氣腫體征。細菌性混合感染少見。白細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時偏高。血沉顯示中等度增快。
兩組均給予阿奇霉素,10mg/kg,靜脈滴注,1日1次。根據(jù)病情給予吸氧、退熱、鎮(zhèn)咳、化痰等對癥治療。治療組加用生石膏9g,炙麻黃3g,杏仁6g,桑白皮3g,魚腥草3g,黃芩2g,炙甘草3g,桔梗6g,貝母2g,桃仁3g,前胡3g。每日1劑,水煎服2~3次。兩組治療10天觀察療效。
根椐《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痊愈: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肺部聽診羅音消失、X線顯示肺部陰影吸收。好轉(zhuǎn):癥狀緩解、體溫恢復正常、肺部聽診羅音減少、X線顯示肺部病灶沒完全消失。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甚或惡化。
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見表1、表2。組別n退熱時間 止咳時間 肺部羅音消失或減少時間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表2 兩組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時間比較 (d,±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時間比較 (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組 108 2.43±1.31△ 4.15±1.22△ 3.85±1.39△對照組 108 3.91±1.08 6.39±1.42 5.61±1.88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以發(fā)熱、咳嗽為主要癥狀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肺部感染性疾病。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學齡期兒童,具有小范圍流行的特點。用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治療效果好[2]。阿奇霉素為治療用藥首選,但容易出現(xiàn)如惡心、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且療程長,止咳不理想,尤其是近年來耐藥的小兒支原體肺炎顯著增加。從患者標本中分離出的肺炎支原體,發(fā)現(xiàn)約三分之一的病例在23srvRNA基因發(fā)生了點突變[3],說明濫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有致使肺炎支原體產(chǎn)生抗藥性的可能。
中醫(yī)認為,小兒肺炎是以風邪入侵犯肺衛(wèi),引起肺氣閉塞所致。小兒有“稚陰未長、六氣之邪,皆從火化” 的生理特點,故小兒肺炎多屬熱證。風邪犯肺,肺氣不能宣達,肺中津液化為痰,阻于氣道而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氣促等肺氣上逆之癥。治當清熱宣肺,豁痰平喘。中藥方中麻黃宣肺平喘、杏仁、桑白皮平喘止咳、桔梗、前胡、貝母清化熱痰,石膏、黃芩、魚腥草清熱瀉火,桃仁活血化瘀兼止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更加顯著。
[1]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
[2]王建光.5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30):6392.
[3]辛德莉,韓旭,糜祖煌,等.肺炎支原體對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耐藥性及耐藥機制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8,31(5):54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