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麗敏
河北贊皇中學
基于學情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母麗敏
河北贊皇中學
伴隨高效課堂席卷全國,以山東杜郎口中學“10+35”模式、山東昌樂二中“271”模式、山東兗州一中“循環(huán)大課堂”等為代表的高效課堂九大“教學范式”飲譽全國,受到一線教育的認可和推崇。本文結合這些成果探索一種基于學情的高效課堂教育模式——“16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包括“一個關鍵”、“六個環(huán)節(jié)”、“一個落實”三部分。
學情;高效;教學模式
本人根據大量學情調查,通過比較各地優(yōu)秀學校較為先進的課堂模式,并經過多年地反復研究實踐,特提出“16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不當之處懇請同仁指正。
“16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課堂開始“一個關鍵”,課堂推進“六個環(huán)節(jié)”,課外鞏固“一個落實”。其具體含義與操作如下:
“憶”就是師生一起回憶溫故、回顧總結,是對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中心內容加以回顧總結,或是對本課所講有直接關聯的舊有知識加以溫故知新。這一步驟既是對上節(jié)課的聯想,又是對本節(jié)課的引入,是兩節(jié)課必不可少的過渡。
“一導”——激趣引導
“導”包括“導入”和“導讀”兩個部分,它和“憶”有本質區(qū)別,它是直接把課堂推入新授課,是教師展現個人魅力的獨立環(huán)節(jié)。上課一開始,教師要通過一定的形式和簡明扼要的語言,實現舊知向新知的導入,然后,教師要通過大屏幕或紙質的自學提綱,向學生發(fā)出明確而具體的指令性信息,告知學生當堂具體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自學要求(包括方法)、思考題目、需要解決的問題和自學時間等。之后,在老師的指令下,學生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學”。
“導”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要控制在2分鐘之內。
“二學”——自主學習
“學”是倡導學生先學,是學生先看書、獨立思考,實際上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生充分的思考后,教師才能開展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教學,否則單純的追求高效其實就是無效,課堂就成了表演,是表面的繁華。自讀、先學、深思是基礎,沒有足夠的時間自讀、先學和深思,就難以深刻理解所學課本的內容,也難以保證“議”和“展”的質量。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重要,應給以足夠的時間,一般需要10分鐘。在學生看書的過程中,老師要勤于巡視,并要特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自學狀況,巡視中可以插入只言片語對學生的自學進行指導。但決不可給學生解答問題,以免干擾學生,在這段時間里面,老師所要做的,一要確保每一個學生精力都要高度集中、緊張、高效地實施自學,二要確保“學”的質量,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學,而且邊看書,邊在課本上用筆勾、畫、圈、點,根據內容的需要,還可要求學生用筆整理出要點,以加深印象,強化記憶,完成自主學習階段。
通過“學”這個環(huán)節(jié),力爭解決50%的知識。
“三議”——小組合作
“議”是“學”的繼續(xù)和升華,它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討論的內容應是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即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易混點和考點。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小組建設是關鍵,小組成員要全員參與,合理分工,組織有序,人人主動發(fā)言,討論的問題一定是有價值的,避免“熱熱鬧鬧一場空”。
“四展”——激情展示
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對重中之重、難中之難的問題進行再交流,以便進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同時,通過問題展示,最大限度的暴露學生自學和討論中存在的誤點和誤區(qū),然后互相啟發(fā),群起而殲之,從而獲取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外,通過展示,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靈感,鍛煉學生質疑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規(guī)范了學生的書寫。
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得好不好的關鍵一是展示規(guī)則的制定,規(guī)則制定不好,課堂就會亂;二是展示內容的選取,簡單的問題不展示,無疑問的問題不展示,展示的應該是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易混點、易錯點,有爭議的問題,一題多解的問題,能拓展延伸、提高學生能力、開發(fā)學生潛能的問題。
“五講”——點評精講
這是一個獨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雖然展中也時有點評,但那時候的點評還屬于“展”的環(huán)節(jié),但展完之后的“講”應是一個獨立的環(huán)節(jié)。“學”、“議”、“展”三環(huán)節(jié)是遞進關系,就像打仗,一步一步地縮小包圍圈,到“講”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打掃戰(zhàn)場了。
“講”的內容有哪些?主要是規(guī)律、思路、方法的總結,還應該包括教師在課堂上發(fā)現的被學生忽視的問題、學生展示深度不夠的地方、以及高考的題眼、典型題分析,還包括對學生在展示中問題的糾正和創(chuàng)新的肯定等等,該講的一定還要精講到位,不能留下盲點,甚至盲區(qū)。
精講的過程中還可要求學生對一些重要內容做些筆記。
“講”,要求教師語言一定精練,力爭不說一句廢話,以免影響課堂容量和效果。
“六測”——檢測反饋
這是對本單元本節(jié)課的測驗反饋,也是對教與學的及時評價。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檢驗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效果、學習目標落實如何。既包括學生對當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反芻內化(自檢),也包括教師對當堂所學進行驗收(可以提前準備好題目,屆時發(fā)給學生,做完即收交上來)。
檢測的內容要檢測展示過的,也要檢測未展示過的;檢測的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
這是一個由課內走向課外的一個重要步驟,其目的是讓學生從懂到會,從會到用,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消化吸收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從知識到能力的升級。
這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外(自習課)進行,主要形式是讓學生進行習題鞏固訓練,它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最后階段。
這時的“用”其實就是練習,練習不僅僅是做題,也包括寫隨筆、小作文,還包括背誦、文字梳理等(文科的一些東西必須要背下來、要用筆整理出來)。
在學生交上作業(yè)后,教師要當天批改,作業(yè)不過夜,并及時反饋,避免錯過學生鞏固練習、及時糾誤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