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
替喊到、替上課、替做筆記、替寫作業(yè)……有“組織”,講“誠信”,一條龍服務的“租人上課”廣告,不僅在網(wǎng)上隨處可見,甚至白紙黑字地張貼進了大學校園。對此,許多高校的老師表示不知情,教務處則信心滿滿地稱“不存在這種現(xiàn)象”。(4月1日 新華網(wǎng))
出現(xiàn)學生“租人上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是因為教師上課要點名,如果被記錄為“曠課”,會影響學分、成績。從深層原因來看,在于學校的課時安排不夠合理,教師上課沒有吸引力,師生關系疏遠導致教師不認識學生,等等。當然,也有學生個人的原因,例如在社會上兼職過多、紀律散漫、無心向學等。
那么,學生“租人上課”,是否就情有可原、值得諒解了?不是。從道德層面來說,學生“租人上課”,是一種弄虛作假、違背誠信的行為,不但不能提倡,還應受到批評譴責。從紀律層面來說,學生讓人頂替上課,實質就是曠課,是違反學校紀律的行為,應該受到學校的處分。從學生個人層面來說,“租人上課”不利于自身成長,浪費“租金”不說,還放棄了聽課、學知識的機會,結果得不償失。
當然,只把板子打在學生身上也不對,學校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應該看到,目前的高校管理、課程設置都存在一些問題。如果一所高校的課堂,堅持小班教學,人數(shù)嚴格控制在30人左右,“租人上課”得逞的可能性就很低;反之,如果是大班教學,甚至一個課堂一兩百人,“租人上課”得逞的可能性就很高。再加上如果教師上課只是照本宣科,毫無吸引力,授課內容與現(xiàn)實脫節(jié),不對學生“胃口”,就不怪乎學生“逃離”。
廉思研究團隊曾對全國5138名高校青年教師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的高校青年教師選擇把心思花在科研上,67.8%的高校青年教師坦言“教學質量不會影響晉升”。調查還顯示,32.5%的高校青年教師直言,教學壓力主要來自“學校的考核”,而把學生的認可度當作壓力的不足兩成(19.7%)。由此看來,許多高校教師并未完全把教育教學和學生放在第一位,既然老師“心不在焉”,學生自然也“應付了事”。
“租人上課”堂而皇之地出現(xiàn)在校園中,其惡劣影響不容小覷,學校必須對其進行整治。一方面,學校應該加強管理力度,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禁止這樣的行為。另一方面,學校要做好教育引導,要求學生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并合理安排課程、課時,為學生的實習、兼職等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學生上課與社會實踐兩不誤;高校教師則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授課技巧,吸引更多學生前來聽課。更重要的,還是要改革當前的高校教師考評機制,回歸學校教書育人的本質,讓教師認真對待教學,心里裝著學生。
總之,只有標本兼治,才能遏制“租人上課”的不正之風蔓延。(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