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清
三年前,一個并不經常謀面的朋友打電話給我,約我喝一杯。在小酒館落座后,他的第一句話就震住了我,他說:“我剛剛遞了辭呈。”他在我眼中一向是個持重的人,這么大的事兒,怎么沒一點先兆呢?況且他在機關工作,穩(wěn)定、待遇好,我當時心里充滿了疑惑和擔心。朋友辭職后,自己開了一家裝裱店,開業(yè)那天,他開心得不行,他說他從小就喜歡黏黏貼貼,一干起這個來就覺得有無限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但我還是覺得他有點虧,太冒險了。三年后的今天,我卻一點也不懷疑朋友的選擇了。我剛在電視上看了頒獎晚會,他被市里評為十大青年創(chuàng)業(yè)標兵,他的裝裱店開了連鎖店,有幾十家分店了。名利雙收,也有了精神上的愉悅。我又想起當初勸他時,他對我說的一句話:“現在的生活并不適合我,我再這樣耗下去,用不了十年,我就是想去創(chuàng)業(yè),激情也已經不在了,我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才可能開心,才會有激情。”
無獨有偶,前些日子讀了一篇文章,印度孟買街頭曾經有一個流浪的孩子,為了能進圖書館讀書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后,他不但被獲準可以進館讀書,還被聘為圖書管理員??墒怯《葍葢?zhàn)期間,他發(fā)現自己更大的興趣是為大眾服務,而不是坐在這里打理圖書,于是他毅然放棄有穩(wěn)定收入的圖書管理員工作,這對一個曾經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孩子來說是需要極大勇氣的。進入志愿團后,他竭力為普通民眾的利益搖旗吶喊,并進入政壇,這個孩子就是納迪,現任印度總理。納迪曾經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沒有什么比從事自己喜歡的事兒更讓人快樂?!比缃袢澜绲娜硕寄芸吹郊{迪執(zhí)政后印度的改變。如果納迪一直在圖書館里做一名圖書管理員,相信對于納迪自己和印度都將是一個遺憾。
還記得看過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的那本書《斷舍離》,其中,斷等于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等于舍棄多余的廢物,離等于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著,“斷舍離”的要點之一在于要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為中心,而不是成為物的附庸。它本是一本指導人們處理雜物的書,現在卻已經延伸為一種生活理念。每個人的人生之旅都是單程的,說短也短,說長也沒多長,真正精力充沛可以做點事情的時間,恐怕就二三十年。這二三十年其實是稍縱即逝的,觀望兩年,猶豫兩年,再后悔兩年,基本就沒什么機會了。如果一輩子還想做點事兒,那么就必須割斷個性里的懶惰、不思進取,舍棄貪圖安逸的思想,做個行動派,離開使自己喪失追求理想和價值感的溫柔鄉(xiāng)。我們常常感嘆別人的成功,成功真的不容易,要有機遇,要有意志力,最重要還要有勇氣。邁開腳走的時候,你腳下的才是路,一直原地踏步,怎么會有路呢?隨隨便便做點事兒,你不難生存,可是如果要實現理想和人生的價值,從一粒沙子變成金,那么就必須勇于“斷舍離”,像我的朋友和納迪一樣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能激發(fā)最大潛力,朝氣蓬勃、激情四射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