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
摘 要:結合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實踐,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進行了探究,以期對小學信息技術課有所借鑒。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提高
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保證,那么,在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我們老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以下是本文對此問題的幾點探索嘗試,僅供大家參考。
一、做好充分課前準備,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前提,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教師要想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不但要備好教材,還要備好學生。在備好課程方面,一是要注意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二是要準備好機房、軟件及網絡。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離不開完善的機房,首先,教師要逐一檢查機房中的機器是否可以順利應用,是否存在故障,網絡是否暢通,教學軟件是否能夠正常使用、本課所需課件是否正確安裝等;其次,教師要準備好信息技術課程所需素材,為高效課堂做好準備。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點燃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熱情。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如今信息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如影相隨、密切相關,教師要善于把課堂知識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對自己將來的生活和學習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努力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讓他們主動學習信息技術,教師還要注意在制作課件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比如,在教學文字編輯課時,教師在教會學生簡單的打字方法之后,還要讓他們鍛煉自己的打字速度,同時還要讓他們自己去研究如何對文字和段落進行簡單的改變和編輯。為了避免簡單打字導致的枯燥乏味,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編輯界面插入一些有趣的圖片或注釋,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和學習興趣。
三、重視課后小結作用,完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很多信息技術教師認為這門課程的課時較少,所以,將大多數時間都放在教學和練習等方面,而忽視了課堂小結,甚至僅僅用簡單的幾句話進行概括,無法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當學生在下節(jié)課上,基本忘記了上節(jié)課的內容,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小結的作用,幫助學生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梳理課堂所學內容,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印象,強化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記憶,還可以通過集體提示的方法,為下節(jié)課的教學奠定基礎。具體的總結方法如下:回憶重難點部分,用板書出示操作步驟,讓學生復述所學內容等,久而久之,學生不但形成了良好的總結習慣,而且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作為小學信息技術課老師,我們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并采用激發(fā)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及時讓學生鞏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彭翠芝.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之我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