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中小學德育發(fā)展的軌跡,德育理論作為教育工作者理性思維的成果,一直與學校的改革與發(fā)展如影隨形,它來源于德育實踐、指導著德育實踐,并在德育實踐中得到了不斷繁榮和完善。
一說到理論,人們總覺得它高深莫測,認為它與現(xiàn)實不是一回事,認為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人們常常會發(fā)出“理論是灰色的,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慨嘆。當然,德育理論也難逃此厄運。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理論的魅力在于能夠回答和解決實際問題。正確的理論就是實踐的眼睛??v觀我國中小學德育發(fā)展的軌跡,德育理論作為教育工作者理性思維的成果,一直與學校的改革與發(fā)展如影隨形,它來源于德育實踐、指導著德育實踐,并在德育實踐中得到了不斷繁榮和完善。在德育理論的引領下,各種德育經(jīng)驗和做法相應而生。如主體德育、生活德育、情感德育、生命德育、體驗德育等。這些多樣性、多元化的德育學說及其德育模式,讓學校德育的實效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而這完全可以作為檢測德育理論色彩的重要標準。它說明,德育不僅可以是綠色的,而且是絢麗多姿的。
當然,脫離實際的理論是沒有生命力的,德育理論之樹,只有深深地扎根于學校教育的沃土中,才能郁郁蔥蔥;德育理論工作者只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立足實踐,革故鼎新,其理論之泉才會不斷涌流,才能真正發(fā)揮出理論武裝的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