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建偉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眻D文并茂的繪本為低年級學生所喜聞樂見,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樂趣和想象力。因此,我們開發(fā)了繪本閱讀課程,積極探究以繪本為依托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想象力的策略,即通過實踐研究,掌握有效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促進思維發(fā)展,形成持久學習力。
策略一:選擇恰當時機
根據(jù)不同教學目的,教師應選擇恰當?shù)臅r機引領學生感受自由想象的樂趣。
學習故事前引導想象,培養(yǎng)閱讀興趣。教師可通過精彩的繪本封面進行提問,激發(fā)學生閱讀繪本的欲望。如學生看到《月亮的味道》的封面,教師順勢提問:“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的呢?”“怎樣才能品嘗到月亮呢?”從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講解關鍵情節(jié)時鼓勵想象,培養(yǎng)合理想象力。如當讀到《子兒吐吐》中的“胖臉兒”由于擔心頭頂真的長出樹大哭起來,小朋友笑話它的段落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根據(jù)你的生活經(jīng)驗,想象‘胖臉兒’頭上會不會長出一棵樹?”在《彩虹色的花》中,螞蟻、蜥蜴等小動物都得到了彩虹色花的幫助。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還會有誰經(jīng)過呢?有的學生猜測還會有一只小動物來借花瓣;有的想象小狗會來借花瓣當口罩,不亂叫喚;還有的說小黃鶯會來借花瓣,補一補自己的衣服。
故事結尾處引導想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思維。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的結尾時,教師問學生:“你會用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有的說:“我對媽媽的愛像蘋果那么甜。”有的說:“我對媽媽的愛像公路那么長。”我們要利用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愛的真諦。
策略二:依托圖畫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因此,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結合文字欣賞畫面,啟發(fā)學生想象,讓他們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后的故事,從而深化對繪本主題的感悟。如《我爸爸》一書中,讓學生關注每幅畫面上爸爸的睡衣,想象爸爸的形象為什么總離不開睡衣。這一閱讀經(jīng)驗在讀《我媽媽》時得到遷移,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媽媽在每一幅畫面上也都穿著帶有花格子的睡衣,傳遞著媽媽對“我”的愛。
如《彩虹色的花》一書中,花兒送給小動物花瓣的情節(jié),是以暖色調(diào)黃、紅為背景色彩,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背景變?yōu)榛液谏?、棕灰色,暗示著什么?讓學生意識到:花兒面臨凋零的厄運。畫面色彩給予學生的視覺沖擊,有助于學生隨著故事內(nèi)容的變化融入故事情節(jié),合理想象。
繪本故事以圖講故事,只配以簡單的文字,留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簡潔的文字,引導學生想象故事的發(fā)展方向,有利于學生讀懂故事內(nèi)容。
策略三: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
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議一議。即講完故事后,組織學生就某一個話題討論。如讀《大衛(wèi),不可以》時,教師引導學生回到故事里,想想自己有沒有做過媽媽說不可以的事情,說說現(xiàn)在自己的想法。
編一編。即故事講完后,組織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編一個新故事。如讀完《云朵面包》后,教師提問:“你能把云朵想象成什么呢?”然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創(chuàng)造一幅畫,配以簡單的文字說明。最后把大家的單幅畫合訂為一本新的繪本《某某班的云朵故事》。
演一演。即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分配角色,表演故事。讀了繪本《我有友情要出租》后,學生自己分配角色表演,合理想象自己的臺詞,編排動作,在班級表演。
除此之外,還可以緊密結合繪本故事安排相應活動。如閱讀《小恩的信》時,組織學生給自己的親人寫一封信;閱讀《荷花鎮(zhèn)的早市》時,組織學生到家附近的超市做一次市場調(diào)查。這樣的活動,學生參與度高,活動效果保持長久。對學生的想象力的培養(yǎng),融入在活動過程中會更加鮮活,富有生命力。
繪本課程開設一段時間后,學生更熱衷于讀書分享活動,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看圖寫話能力得到提高。在繪本閱讀中,學生的心靈體驗更豐富,想象更精彩,更懂得享受閱讀的樂趣,形成持久的學習力,獲益匪淺。
■ 編輯 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