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愛萍
知識可視化是通過對知識的可視化圖像解析,形成一種可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知識外在表現(xiàn)。高中語文多媒體課件設計中使用知識可視化技術對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有巨大作用。
一、把復雜知識變得結構化
多媒體課件所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的,以教學目標為基準方向是知識可視化對知識進行結構化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對知識進行結構化前對教學目標的分析顯得很重要。找到教學目標的定位后,提取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關鍵詞,并整理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進而形成比較具有美感的知識結構圖,最后做好對結構圖的評定和修改工作,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紅樓夢”中各個人物關系的梳理,見圖1:
通過知識可視化把“紅樓夢”中人物關系進行梳理,把知識圖像化后,其各個關鍵知識點的連接可以讓學生更快抓住知識主線,并可以對知識進行較系統(tǒng)的整合。另外,知識可視化把復雜的知識集聚成一個整體結構,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通過圖像引導學生思考
一般來講,知識可視化的定義范圍比較廣泛,凡是通過人們的視覺有助于知識傳遞和創(chuàng)造的形式都屬于知識可視化的范圍。知識可視化的核心內容就是對文本知識的圖像化,但可以被可視化的知識不一定都能實現(xiàn)圖像化。實現(xiàn)知識可視化的簡單步驟可總結為:主題的確定,目標的明確,框架的構思,形式的選擇,圖像的繪制,對圖像的評定。如圖:
以《祝?!芬晃臑槔Y合圖2中實現(xiàn)知識圖像化的過程步驟,把祥林嫂之死通過思維導圖工具構建成可視化的圖像,為了避免學生對著文字思考迷失方向,圖像中把和祥林嫂之死有關的關鍵詞和相關人物作為思考的主方向,并且對每個可能造成祥林嫂之死的因素提出疑問,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通過這樣的思維導圖能夠映射出每個人真實的思維過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空間和深度。
三、知識可視化思想的運用
知識可視化以人的大腦思維方式為依據(jù),將思維過程、思維重心以及各個思路之間的關系通過獨特的圖像方式呈現(xiàn)出來,知識可視化的這種形象直觀的思維方式和人的思維方式有一定的相似度。把知識可視化思想結合到語文多媒體教學中可以有兩種方式。
1展示關鍵詞和圖形結構
教師把知識內容的關鍵詞和內容的圖形結構提供并顯示在界面上,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把知識內容的關鍵詞填寫入自己認為合適的圖形結構位置上,同時,學生填寫的過程也是對知識進行再次梳理和思考的過程。最后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填寫情況,評定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
2提供中心詞
教師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只提供一些中心詞,讓學生結合以往的知識積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想象能力。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對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例如《藥》一文,對文章的評價目標是探討對夏瑜和華老栓兩人物個人的基本情況,如兩人的具體身份、兩人的性格特征、兩人的社會地位以及作者對這兩個人物持有怎樣的態(tài)度,這里我們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來實現(xiàn)評價目標,如圖3所示:
四、多媒體課件導航中圖形的使用
知識可視化的核心內容是把具體復雜的知識進行圖像化,在高中語文多媒體教學中,把高度組織化的圖形作為語文多媒體課件導航,有助于改變學生以往的認知結構,提高認知水平,以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一些簡單的多媒體工具如PPT單個頁面所能呈現(xiàn)的內容很單一,無法實現(xiàn)更多內容的呈現(xiàn),而通過知識可視化技術的運用就可以將復雜龐大的知識體系梳理成一個簡易的思路結構圖,把整個知識重心較為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在一個頁面中。知識可視化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知識實現(xiàn)了結構化和圖像化,有利于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例如在《沁園春·長沙》一文的教學中就可以結合學習目標制作出課件的導航圖,如圖4所示:
總結以往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如通過遠程電視進行教學的教學方法、通過展示幻燈片進行教學的教學方法、通過演示PPT幻燈片進行教學的教學方法,再到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形式的快速發(fā)展而興起的計算機動畫演示教學以及技術更先進的虛擬現(xiàn)實進行教學等教學方法,從廣義上講,這些多媒體教學方式都可以稱為可視化教學,屬于可視化教學的手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可視化技術受到廣泛關注,語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時機,革新語文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