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學新(赤峰供電公司經(jīng)濟技術(shù)研究所,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關(guān)于送電線路接地分析
曹學新
(赤峰供電公司經(jīng)濟技術(shù)研究所,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在對于送電線路桿塔的接地裝置進行安置的過程中,其安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對于線路的經(jīng)濟的波動還有就是技術(shù)指標的制定,對于線路運行的條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送電線路的接地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到線路的安置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在保證經(jīng)濟又安全的情況下,來采取不同的技術(shù)措施以及一系列的規(guī)范來滿足送電電路對于接地的要求,本文就送電線路接地方式進行簡要分析。
關(guān)鍵詞:送電線路;接地分析;防護
在整個的送電線路的工程裝置中,接地裝置可以說是最特殊的一個項目,接地裝置的安全性能直接影響到整個的線路的安全,對于電網(wǎng)中重大設備的運行安全以及電氣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都有著重要意義。
就目前我國的架空送電線路來說一般都是采用防雷的設施,是通過在高空架設一些避雷線來防止在雷電天氣線路受到雷電的擊打,進而避免線路跳閘以及線路的絕緣層受到破壞等情況。當導線遭到雷擊的時候可能還會使雷電沖擊波沿著線路進入到附近的一些高壓線路中,使得其他的變電設備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而在高空中架設一些線路來將設備接觸到的一些雷電電流引入到地下,進而對整個的電路環(huán)境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說合理設計送電線路的接地裝置在對于電路的保護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其接地設計也具有很大的研究意義。
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不同土壤來說,其土壤的電阻率是不同的,這給送電線路的接地裝置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導致接地裝置的方式也有很多種。目前我國現(xiàn)行的規(guī)定中就有DL/T620-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和絕緣配合》以及DL/T621-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中指出,在水平的地面鋪設接地裝置時既可以采用圓鋼也可以采用扁鋼,但是其接地體的截面一定要符合相應的要求,比如說熱穩(wěn)定和均壓方面,超過110KV的軍綏線在鋪設水平的接地體的時候,選用的材料厚度就不能小于4平方毫米,如果是選用扁鋼,其截面也不能小于48平方毫米[1]。如果是對于一些桿塔的接地設備來說,其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跟其本身相關(guān)額自然接地體,比如說鋼筋混凝土埋在地下的一些桿段或是底盤,還有就是鐵塔的基礎(chǔ)設施,如果這些自然的設施都不能滿足電路設施的要求,這時候就需要考慮采用一系誒人工的接地設施材料。
在一些自然設施無法滿足接地設施要求的情況下,就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技術(shù)手段來讓人工的接地體材料進入到接地裝置的建設中,在水平鋪設的時候可以采用一一些圓鋼以及扁鋼,而如果接地裝置是垂直鋪設的話,那就還可以采用鋼管、角鋼還有圓鋼等。而在這里我們需要考慮到接地裝置的導體截面,其中還包括接地體以及接地引下線。在一些腐蝕性較強的土地區(qū)域鋪設接地裝置的時候就還需要考慮土地對于裝置的腐蝕傷害來采取一些熱鍍錫或是熱鍍鋅等防腐的措施,或是在接地裝置的人工材料選擇上盡量地加大其橫截面積。在實際的線路安置工作中,一般工作人員為了加強接地裝置的抗腐蝕性,一般會采用熱鍍鋅圓鋼來作為接地體,這樣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延長接地裝置的壽命。
送電線路接地裝置有很多種類型,在一些潮濕的地區(qū),土壤的電阻率ρ≤100Ω·m,這些地方的自然接地裝置如桿塔等的電阻都應該嚴格的控制,如果說可以利用一些鐵塔或是鋼筋混凝土桿的自然接地裝置的話,其中包括鐵塔的基礎(chǔ)設施,還有就是鋼筋混凝土桿的埋在地下的桿段、底盤以及拉線盤等等,這樣的話就可以不用再另外設立人工的接地裝置了。但是上述的情況中不能包括發(fā)電廠以及變電所的進線部位,這些特殊的電路還是需要人工的接地裝置來對其進行控制,最大程度上保證電廠的用電安全。而在居民區(qū)內(nèi),由于不會涉及到一些高壓的電路,所以說如果有自然的接地裝置也是可以不用再另外加設人工的接地裝置的。而在100<ρ≤300Ω·m的地區(qū),除了利用一些自然的鐵塔還有鋼筋混凝土桿的自然接地的裝置之外,可以根據(jù)實際的土壤情況來設計一些人工的接地裝置,但是這里對于接地體埋設的深度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小于0.6m。在300<ρ≤2000Ω·m的地區(qū),就需要采用人工的接地體,一般是采用水平的鋪設方法,其接地體的埋設深度也不應該小于0.6m。而在ρ>2000Ω·m的地區(qū),可以采用7根左右的放射形接地體,需要注意的是總長度不應該超過500m,當然也可以采取一些人工手段連續(xù)伸長接地體。在采取放射形接地體的時候可以采用長和短相結(jié)合的方式,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其埋設的深度也是要小于0.6m的[2]。對于居民區(qū)還有水田中的接地裝置來說,在這里還包括一些臨時的接地裝置,電路工作人員就可以采取閉合環(huán)形的接地裝置,就是在圍繞桿塔等設施的基礎(chǔ)上鋪設的,很大程度上節(jié)省了設施的鋪設成本,其電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引起送電線路跳閘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超過一半的原因是因為雷擊。為了降低輸電線路遭到雷擊而跳閘,相關(guān)工作人員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降低線路桿塔的沖擊接地電阻。尤其是在像我國的東北等地區(qū),其土壤的電阻率非常的高,如果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接地裝置很難滿足桿塔遭受雷擊的時候接地電阻的滿足要求。根據(jù)輸電線相關(guān)的管理規(guī)范就指出要降低送電線路的雷擊跳閘率除了要適當?shù)丶訌娋€路的絕緣性,更重要的是降低桿塔的接地電阻,這就涉及到接地模塊,其主要是由石墨粉和少量的金屬氧化物組成,石墨對于環(huán)境的敏感度非常低,其電阻值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保持不變。使用接地模塊來降低接地電阻已經(jīng)成為最近幾年送電線路安置工程中常用的辦法,以此來最大限度地降低接地電阻,保證接地體的穩(wěn)定。
在設計送電線路的接地裝置的過程中應該盡量的采用有效的接地方式,并充分考慮相關(guān)運行部門的意見,盡量降低接地體土壤周圍的電阻率。
參考文獻:
[1]王玉增,顧英妮.送電線路測繪綜合處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研究[J].測繪科學,2013(04):112.
[2]張德春,吳少強.淺談送電線路安全問題及防止措施[J].科技資訊,2012(20):23.
作者簡介:曹學新(1972-),男,內(nèi)蒙古赤峰人,研究方向:架空送電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