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選讀】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祖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學習起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4歲的時候,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倆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于是一腳把劉琨踹醒,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一叫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后來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國學任務】
1.下面幾個成語均出自《韓非子》,請你根據(jù)釋義寫出來寄給我們,全部答對就能獲得精美獎品。
(1)千里之堤,毀于( )(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毀于一旦。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2)買( )還( ):買下裝珍珠的木匣,卻退還了匣中的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
(3)以子之( ),攻子之( ):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2.下面幾個成語均出自《資治通鑒》,請你根據(jù)釋義寫出來寄給我們,全部答對就能獲得精美獎品。
(1)兼聽則( ),偏信則( ):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涂。
(2)士別( )( ),即更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3)知過非難,( )( )為難;言善非難,( )( )為難:一個人知道自己錯了容易,但是改掉錯誤卻很難;一個人把行善(做好事)掛在嘴邊容易,但是采取有效的行動卻很難。
你的任務完成了嗎?本期任務截止時間為2015年9月30日(以郵戳為準)。信封上記得貼上左下角的任務標志哦。
來信請寄:南寧市竹溪大道69號《學苑創(chuàng)造》B版編輯部 雀兒姐姐 收(郵編: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