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恩
劉勰說過:“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他被貶湖南永州時寫下的八篇山水游記中的一篇,作品寄情山水,抒發(fā)情懷,膾炙人口,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篇文章,去探究柳宗元在此流露的情懷。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是河東(現(xiàn)在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故又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文學上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學成就大于詩歌。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有寄托。有《河東先生集》存世。
永貞革新
是唐順宗永貞年間官僚士大夫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為主要目的的改革。唐順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積極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張加強中央集權(quán),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反對宦官專權(quán)等,最后因俱文珍等人發(fā)動政變,幽禁唐順宗,擁立太子李純,改革僅180多天就以失敗而告終。
左遷永柳
因與王叔文政見相同,柳宗元積極參與了王叔文革新。失敗后,9月,柳宗元即被貶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加貶為永州司馬。在這里,他一待就是10年。815年,柳宗元接到詔書回京。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跋涉,他回到了長安,但之后又被貶為柳州刺史。819年,憲宗大赦天下,柳宗元敕召回京,同年因病去世,享年47歲。
本文是一篇文質(zhì)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記。全文僅193字,但卻有形、有聲、有色地描繪了小石潭的風光美景,膾炙人口。閱讀這篇文章,應(yīng)注意以下美點:
一、移步換景,結(jié)構(gòu)嚴謹
游記散文大多使用移步換景構(gòu)思,就是不固定立足點和觀察點,一邊走一邊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寫下來。它一般以行蹤為線索,這樣就可以展現(xiàn)不同景物的風貌神韻,給人一種移動感,使讀者從中感受到一種動態(tài)美、整體美。本文構(gòu)思亦如此。作品開篇未見其潭,先聞其聲,然后由追索這一聲音寫起,依次展現(xiàn)竹林、水潭、水清、姿態(tài)各異的石頭、搖曳飄拂的樹木等等,向讀者交代小石潭的整體風貌;然后取近景寫潭中游魚,再取遠景展現(xiàn)西南潭水源流,最后作者移坐潭上,運用環(huán)視的方式寫潭周圍環(huán)境:幽深的竹林,凄清的氛圍,直至“記之而去”。整個作品作者一步一景,不同的位置展現(xiàn)不同的景致,將小石潭的風景如畫面般在讀者面前徐徐打開,有始有終,結(jié)構(gòu)完整圓合。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fā)感情的一種寫作方式,屬于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本文寫小石潭風景,洋溢著佳山秀水的靈氣,但也浸透著作者凄涼悲苦的感情。作者從京城被貶到荒僻的永州,政治上受挫折,心情也失意,只能寄情山水。幸好,這里有風景如畫的大自然美景,讓作者陶醉其中,因而他便將自己置身于如畫的美景之中,自得其樂。因而他筆下景物都染上了喜樂的色彩,如文章聽到水聲“如鳴佩環(huán)”,便“心樂之”;見到游魚“往來翕忽”,在作者看來,也“似與游者相樂”。兩“樂”體現(xiàn)了作者觀賞小石潭的奇景奇趣后暫時的輕松與快慰。然而這種樂是暫時的,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是無法揮去和忘卻的。小石潭景物的幽清很容易勾起他內(nèi)心凄楚的情感,最終他只能落荒而去。這一樂一悲,透露出的是作者難言的悲涼凄苦。這種情感,不是直接吐露,而是借環(huán)境映襯而出,就顯得含蓄蘊藉,富有匠心。
三、抓住特征,細致描繪
寫景,要抓其特征。這篇游記描繪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傳其神,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寫小石潭,作者抓住一個“小”字,“全石以為底”,“魚可百許頭”,想象一下就會歷歷在目。寫環(huán)境,作者繪聲、繪色、繪形。如“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為比喻繪聲,流水的清脆悅耳如在耳畔?!扒鄻浯渎?,“青”與“翠”皆有“綠”意,交互使用,避免了重復,表現(xiàn)了樹木的青翠蔥郁,也能讓讀者體會到小石潭周圍植被的蔥蘢。不但如此,寫景時,作者還有意采用動靜結(jié)合、對比映襯的手法,如寫游魚,有的“佁然不動”,靜浮水中;有的“俶爾遠逝”,生動活潑。動靜搭配,相映成趣。而寫西南源流,“斗折蛇行,明滅可見”不但有動靜,更有明暗對比,西南的風景便如同圖畫般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另外,點面結(jié)合,近景遠景的結(jié)合,也使作品寫景條理有序,層次分明。
四、駢散結(jié)合,語言生動
課文語言自由靈活,讀來“如鳴佩環(huán)”,極富音樂的美感。這種樂感的形成源于句子的駢散相糅,長短交錯。駢句,指的是結(jié)構(gòu)相似、內(nèi)容相關(guān)、行文相鄰、字數(shù)相等的句子連用。散句,則是相對于駢句而言,也可以說,駢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文章在語言表現(xiàn)形式上,時整時散,如“隔篁竹,聞水聲”是整齊的三字句,后接散句“如鳴佩環(huán)”;如“近岸”是散句,后接“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這整齊的兩字句,而后的“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四字連用。這種駢散兼用,使整個作品長短句相糅,感覺勻稱而不呆板,節(jié)奏明快又富于變化,體現(xiàn)了整飭與參差相錯的美。讀起來起伏變化,節(jié)奏感強,流暢婉轉(zhuǎn),悅耳動聽,顯示出語言的音韻美。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為坻( ) 翕忽( )
佁然不動( ) 悄愴幽邃( )
2.古今異義
①乃記之而去 古: 今:
②崔氏二小生 古: 今:
3.一詞多義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②不可久居
以:①以其境過清 ②卷石底以出
③全石以為底
4.詞類活用
①斗折蛇行 ②凄神寒骨
5.本文按什么順序?qū)懙??突出小石潭的什么特點?
6.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則變換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多用________辭格,摹形狀貌,形象逼真。全文寫法是________,借小石潭________的景色抒發(fā)自己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7.作者如何寫小石潭的水“清”。
一潭池水,融聚情懷。讀完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我們再來讀白榮敏筆下的梅雨潭,看他在這清清的潭水中又融入了怎樣的情懷。
那一潭深深的綠
白榮敏
潭是梅雨潭,位于溫州大羅山南麓的仙巖鎮(zhèn),800多年前,一位大儒的身影也曾在此流連,他就是朱熹。那天,這身旁之水已不是那細小而清澈的半畝方塘,而是一路跌宕而來的宏大之水,它匯集自大羅山深處,順著山澗一路沖撞,經(jīng)過了雷響潭、龍須潭、三姑潭,再到了梅雨潭高處的巖石上,而且,在奔赴深潭之前,還要在巖石的高處做最后一次悲壯的跌落。朱熹胸中起伏,卻口中不語;同行的永嘉學派的陳傅良吟出了這樣的詩句:“袞袞群山俱入海,堂堂背水若重闉。怒號懸瀑從天下,杰立蒼崖夾道陳……”知音之言矣!
南宋慶元年間,“慶元黨禁”發(fā)生,67歲高齡的朱熹被逐出朝廷,退避到了生養(yǎng)他的老家福建?;氐嚼霞业乃桓慕逃业谋旧?,不顧年邁之軀,輾轉(zhuǎn)各地講學會友。
雖“蒼崖夾道”,但朱熹一路走來卻從容不迫。步履從容源自內(nèi)心的強大和意志的堅固。他不在意功名,而更關(guān)心道德修養(yǎng),關(guān)心民間疾苦;他闡發(fā)天人合一的形上論、一體兩分的理氣變化論、究自然之理的物理論,以及居敬、窮理、踐實的道德修養(yǎng)論,引導人們樹立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品格意識,增強主體精神的自調(diào)自律,并在文化命脈方面自覺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生命;他還通過集注四書,發(fā)揮和強調(diào)宋代時代精神,闡述新的思想規(guī)范、倫理原則、人格標準、實踐方法等,表現(xiàn)出理性品格意識的空前覺醒。
為了看望一同患難之中的陳傅良,朱熹一路跋涉來到了梅雨潭。那一天,朱、陳二人,一條瀑布,一潭水,成就了一道優(yōu)雅的風景。這風景,恰如這一潭深綠上方的水流,紛紛揚揚,絲絲縷縷,飄逸如晚春的梅雨。
臨別的前一天晚上,陳傅良設(shè)宴招待朱熹,并請朱熹留書紀念。在耳邊隱然作響的瀑布聲中,朱熹濃墨揮毫,寫下“開天氣象”四個大字,表示對永嘉學派及其陳傅良的嘉勉,同時也表達了對自身及其道學的期待。“開天氣象”后來作為匾額留在梅雨潭近旁的仙巖寺,至今猶在。
那一天,我們游完梅雨潭,再經(jīng)仙巖寺山門時候,我恍惚看見朱文公的身影,一閃,就消逝在那一潭深深的綠之中了……
(摘自《海外文摘·文學版》,有刪改)
一池潭水,折射出的是朱熹崇高的人格魅力;流連忘返的,是作者對前朝古人的崇高敬意。作者巧妙地將風景與人格融為一起,情融景,景托情,整個篇章洋溢著動人的理性光輝。想一想,同為記游,本文和《小石潭記》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閱讀《小石潭記》和《醉翁亭記》節(jié)選,完成下面題目。(2014福建省南安市卷)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心樂之
(3)潭中魚可百許頭
2.翻譯句子。
(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兩段多次出現(xiàn)“樂”,聯(lián)系文段分析比較,柳宗元的“樂”與歐陽修的“樂”所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
1.chí;xī;yǐ;chuàng。
2.①古:離開,前往;今:到某地。②古:年輕人;今:戲劇人物角色。
3.可:①大約;②可以,能夠。以:①因為;②表修飾,可不譯;③把。
4.①斗: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像蛇(爬行)一樣。名詞作形容詞。
②凄:使……凄涼。寒:使……感到寒冷。形容詞使動用法。
5.發(fā)現(xiàn)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圍氣氛的游覽順序;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huán)境凄美。
6.移步換景;定點特寫;比喻;寓情于景;清幽冷寂;被貶的孤寂悲涼。
7.以水底的形貌清晰可見側(cè)面來寫水的清澈;用“游魚”“日光”反襯水清。
類文閱讀
本文詠古抒懷,《小石潭記》移步換景。
考題回放
1.(1)向西、往西;(2)以……為樂;(3)大約。
2.(1)(那小溪)像北斗那樣曲折,像長蛇爬行(那樣彎曲),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2)喝醉了能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了能用文章記述的人,是太守。
3.相同:都借山水之樂來排遣遭貶后心中的郁抑。不同:甲文是看到小石潭后的驚喜,是個人短暫的快樂,主調(diào)是凄苦的;乙文作者表達的是政治清明,與民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