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全
對于音樂學習來說,樂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樂感是學好音樂課的基礎(chǔ)。有的教師認為,樂感是天生的,這種看法不正確。樂感作為一種技能,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手段得以提高。那么怎樣使學生的樂感能迅速提高呢?
一、加強聽力培養(yǎng)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shù),是節(jié)奏的美學。樂音的高低長短強弱的起伏,傳達到人的器官中,通過想象形成音樂形象,人與音樂的媒介是聽覺。因此,必須加強聽力培養(yǎng)。聽力培養(yǎng)要遵循以下原則:
(1)由簡到難,先讓學生聽簡單的節(jié)拍,判斷音的高低強弱,然后逐步推進。(2)大量聆聽各類音樂,尤其是學生最喜歡的動漫音樂,聽得多了,樂感就會漸漸加強。(3)多鼓勵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允許學生有反復,允許學生犯錯誤,多鼓勵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這樣,學生對音樂有興趣了,有自信了,就能主動學習,樂感自然隨之提高。
二、加強視唱教學
視唱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聽覺的訓練相輔相成??茖W有效的專業(yè)化的視唱訓練,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促進樂感的發(fā)展。但在實際教學中,視唱卻是一大教學難點,一是學生對視唱沒有興趣,嫌枯燥,二是有的學生總也唱不準,“五音不全”。怎么突破這個難點呢?針對小學生好動的特點,我認為從律動方面著手比較合適。先進行律動的訓練,“手舞足蹈”式進行,將律動通過拍手、踏腳表現(xiàn)出來,能夠迎合小學生的特點,避免了學習的單調(diào)枯燥,再過渡到演唱,他們就比較容易接受,前面律動的訓練也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視唱的難度,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完成視唱,這時教師再適時地鼓勵表揚,正確引導,即使是那些樂感弱的學生,也能借助于肢體動作將音樂表現(xiàn)出來。
三、加強音樂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
音樂的表現(xiàn)力就是要以準確的節(jié)奏,恰當?shù)牧Χ群退俣?,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飽滿的感情把樂曲的藝術(shù)形象再現(xiàn)出來。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科特點,通過多種手段來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
1.開展音樂情景劇活動
樂曲的內(nèi)容和曲調(diào)特點,在學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術(shù)水平的范圍內(nèi),適當?shù)叵驅(qū)W生揭示樂曲的藝術(shù)形象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教學《貓咪別淘氣》這一歌曲時,教師先講解歌曲的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欣賞兩遍歌曲,熟悉歌曲節(jié)奏,然后組織大家分角色表演。小學生愛表現(xiàn),表演活動使他們樂在其中。通過在傾聽中表演,在表演中傾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2.舉辦豐富多彩的小競賽活動
現(xiàn)在的孩子,個個都“好面子”,別看年齡小,自尊心可不小。
抓住這一特點,教師以班級為單位,舉辦一些小競賽活動,如“比比誰學的快”“小小歌手就是我”“卡拉OK我最棒”等,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推出兩名賽手參加。為了榮譽,這些學生自然傾盡全力,為自己爭光,為小組添彩。小競賽活動依托小學生心理特征,賽事小,作用卻大。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樂感的大幅度提升,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團結(jié)競爭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非智力素能。
“笨鳥先飛早入林”,在樂感的培養(yǎng)上,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用心思索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樂聽、樂學、樂唱,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一步步提高感受音樂的能力。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