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
指揮打仗的人,不玩點虛的,打不了勝仗;做生意的人,盡玩虛的,遲早得賠光。同樣的虛實之道,環(huán)境一置換,結(jié)果南轅北轍。有趣的是,《紅樓夢》第24回,賈蕓認爹,玩了“順桿爬”,也有類似矛盾與爭議,或曰不妥,寶玉毛都沒長齊,怎能當?shù)??不要臉!或曰可行,輩分沒錯,大節(jié)不虧,還挺上進。那么,賈蕓玩順桿爬對不對?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順桿爬”現(xiàn)象?
一
小說原文就不引了,大概是賈蕓謀差事,求賈璉幫忙,偶然遇見寶玉,請了個安。寶玉見賈蕓生得清秀斯文,就開玩笑說“倒像我的兒子”。賈蕓順著這個茬兒說了一通乖巧的話,賈璉予以“確認”,寶玉沒有否認。于是乎,在一無敬茶、二沒紅包的情況下,賈蕓認下一個爹。
順桿爬,在某些特定語境里,真不是好詞兒,會讓人迅速聯(lián)想到拍馬屁、逢迎、奴性、沒腦子等等,尤其那些吃公家飯的,如果沾染上此類陋習,“指鹿為馬”的故事恐怕還會上演。不過,東坡先生教導(dǎo)我們說,“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凡事多角度去看,反過來去想,總會有新發(fā)現(xiàn),我稱之為逆思考,中規(guī)中矩一點,就叫逆向思維吧。仔細品讀這個段子,我們會發(fā)現(xiàn),賈蕓的順桿爬,其實沒那么不堪,可借鑒之處,倒還有那么幾點。
厘清對象與事情原委,順桿爬,可以有。
以曹公的價值觀,給點陽光就燦爛的這種順桿爬,他一定非常鄙視。然而賈蕓這個小伙子似乎不能往壞人堆里歸置,為此,他隨后不厭其煩為賈蕓撇脫,當了一回小喇叭,介紹賈蕓早先沒了父親,也沒產(chǎn)業(yè),孤兒寡母的,特可憐!娘舅卜世仁(不是人),舅媽又市儈,所以很早便面臨了生計問題,也很早便領(lǐng)略了人情冷暖,表現(xiàn)得很機敏,也很有幾分骨氣,結(jié)交了放高利貸的鄰居倪二,得其慷慨相助等等,滿滿的同情,偏就順桿爬之對錯,曹公裝啞巴。
好在賈蕓說過理由,“俗話說的好,‘搖車兒里的爺爺,拄拐棍兒的孫子。雖然年紀大,‘山高遮不住太陽。只從我父親死了,這幾年也沒人照管,寶叔要不嫌侄兒蠢,認做兒子,就是侄兒的造化了?!边@句話透著三個意思,首先,寶玉是長輩;其次,寶玉還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而賈蕓是成年人;第三,長得像兒子云云,換做外人,那是討便宜,寶玉少不更事,開開玩笑,不傷大雅。也就是說,對長輩、對孩子,說幾句迎合附和的話,哄他們開心一樂,讓他們順心順意,挺好!
如果此時寶玉已然當家,手里掌握著財權(quán)、人事權(quán),那要另說。對領(lǐng)導(dǎo),順桿爬還是需要慎重一些為妙,領(lǐng)導(dǎo)咋說咋順,咋說咋應(yīng),咋說咋從,那就成了趙樹理先生筆下的張德貴了。聽從不是盲從,服從不是順從,做下級,得有自己的主見與擔當,否則很危險。比如,領(lǐng)導(dǎo)決策失誤,你也順桿爬,豈不是禍國殃民?再如上級考察提撥干部,你明知考察對象有問題,還一味的順桿爬,好好好,豈不是睜眼說瞎話,瀆職而失節(jié)嗎?
賈蕓的順桿爬,恰恰在對象與事情主體上分得很清楚,“因人而施”、“因事而行”,既未逾越禮法,又無道德虧欠,這個可以有。
二
無損他人的順桿爬,也是可以有的。
賈蕓順桿爬認爹的初衷,許多紅學研究者均認為,緣于賈寶玉的未來權(quán)力人物之身份,能結(jié)交自然要結(jié)交,竊以為不夠公允。作為自然人,養(yǎng)家糊口討生活是第一位的,對未來做些投資,無可厚非。
因此,看這事兒,焦點還在是否損人而利己上,如果沒有,那就不能雞蛋里挑骨頭。作為旁觀者,賈璉心里大概清楚,對寶玉笑道:“你聽見了?認了兒子,不是好開交的?!闭f著笑著進去了,他沒有點破,因為這確乎是私事,跟別人沒啥利害關(guān)系。事實上,賈蕓也確實沒在其他方面動心思,認爹就是認爹,如約登門只是扯閑篇兒,從未向?qū)氂袂筮^什么。
這幾年的輿論場,為何紛紛炮轟順桿爬?
主要還是針對官場中的順桿爬現(xiàn)象,比如包藏私心的蓄意,胸無主見的盲目,迫于壓力的違心等等,或嚴重損害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或為了自己保烏紗、謀升遷,危害之烈,不可小覷。古人說得好:“家有諍子,不敗其家;國有諍臣,國必昌盛?!比绻敻刹康亩甲隽隧槼?,唯領(lǐng)導(dǎo)之命是從,還了得?歷史上的魏忠賢,左右擁護者三十余人,外廷文臣有“五虎”,武臣有“五彪”,還有“十狗”、“十孩兒”、“四十孫”,都是順著魏忠賢爬上來的,大明朝在這幫人手里哪有好?張廷玉撰《明史》,批魏忠賢“惡貫滿盈”,“而遺孽余燼,終以覆國”。
三
不過對順桿爬現(xiàn)象也不能一刀切,要知道順桿爬也有使用在反向上的,即是逆思考之后的結(jié)果。比如包拯在代理御史中丞任上,曾規(guī)勸仁宗皇帝早立太子。仁宗反問他:“卿認為立誰好呢?”話雖溫和,卻暗藏危機,回答不好,仕途玩完。包拯的回答就是順桿爬,他對曰:“臣下無能,還沒有考慮人選,臣請求早立太子,是為宗廟萬世之大計著想的。陛下問臣想立誰,這是懷疑臣。臣已是六十歲的人了,又沒有兒子,并不是為自己和后代邀寵考慮的??!”順著皇帝的桿兒爬上來反向辯解勸諫,效果很好,仁宗聽了非常高興。
跟賈蕓一樣,為官者只要正確處理好“服從領(lǐng)導(dǎo)”與“獨立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無求于人,無損于人,甚而立足于大多數(shù)人之利益,也不是不可以順桿爬。譬如對領(lǐng)導(dǎo)的好決策好提議,你多說幾句贊美支持的話,多鼓鼓掌,多點點贊,此類順桿爬就是正面的,沒人說你阿諛奉承。
順桿爬還得講究技巧,強詞奪理,牽強附會,都要不得?;氐叫≌f中,如果賈璉不取笑寶玉,“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五六歲呢,就給你作兒子了?”我真不知道賈蕓該如何順桿爬。直接跪下叩頭叫爹?那也忒露骨忒無恥,賈蕓多半不會那么下作。或許正是有了賈璉的取笑,賈蕓才有了順桿爬的機會,以反駁賈璉切入,以俗語為依據(jù),淡化了年齡差距,強調(diào)了輩分合理,以及父死無人照管的現(xiàn)實,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水到渠成。可見順桿爬不但需要合適的時機,水平也重要。
聽過一句俏皮話:“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孟子曰,孔子說的對?!焙呛牵瑏喪ト羰沁@么個順桿爬的水平,他還是亞圣嗎?跟領(lǐng)導(dǎo)說“好”,順桿爬者說“不壞”,有何區(qū)別?沒這個道理。
賈蕓順桿爬的聰明之處,還在于他始終站在寶玉的立場上看問題,言辭亦順溜,“寶叔要不嫌侄兒蠢,認做兒子,就是侄兒的造化了?!?/p>
后來他送禮給鳳姐,謀了種花的差事,孝敬寶玉兩盆海棠,算得上風雅了,信中寫道:“……前因買辦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認得許多花兒匠,并認得許多名園。因忽見有白海棠一種,不可多得。故變盡方法,只弄得兩盆。大人若視男是親男一般,便留下賞玩。因天氣暑熱,恐園中姑娘們不便,故不敢面見,奉書恭啟?!表樏H,順著摸,不會尥蹶子。
作為一種人際交往的文化現(xiàn)象,順桿爬無所不在,爭議亦無所不在,它和文首的虛實之道一樣,不同的土壤開著不同的花,徹底根除之,絕無可能。需要我們敢于“反其道而思之”,用逆思考去認識它、理解它、有效利用它,以便傳承其精華,讓糟粕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