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叫板本是戲曲表演中的一個專用術(shù)語,是指在表演中,演員總把開唱之前的最后一句念白加以節(jié)奏化,以便過渡到下面唱段的情形。
叫板的意思是說,演員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道白,馬上要開始唱了。這個時候,樂隊?wèi)?yīng)該做好準(zhǔn)備,以便對演員的演唱加以配合。那么,演唱前為什么要叫板呢?原來,演員何時開唱并沒有固定的時間,在等待的過程中,樂隊難免有走神的時候。在開唱之前叫一下板,是演員以暗示的方式,提醒樂隊到了開始演奏的時候了,以便樂隊不至于走神而影響演出。
在傳統(tǒng)戲曲表演中,光是一個“叫板”就有很多方式。有的是將道白最后一個字的字音拖長,有的是在道白說完之后臨時加上一些感嘆詞、語氣詞,有的是加上哭聲、笑聲,也有加上特殊手勢、身段的。
可是,在老北京方言里,戲曲術(shù)語叫板被解釋為“挑戰(zhàn)、尋釁滋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叫板的這一義項被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各種各樣的競爭都可以稱為“叫板”。
現(xiàn)在,叫板當(dāng)“挑戰(zhàn)、競爭”的意思講時,常用英文縮寫詞PK代替。PK不同縮寫的含義也不一樣,現(xiàn)在流傳較廣的是源于MUD(文字網(wǎng)游)的Player Killing,原指在游戲中高等級玩家輕易打敗低等級玩家的行為,后引申為對決等含義,用法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