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春陳敬輝
綠色保健蔬菜紫背天葵栽培技術
王少春1陳敬輝2
紫背天葵,又名觀音菜、補血菜,是菊科多年生宿根常綠草本植物,原產我國南部地區(qū),屬半野生蔬菜,其嫩莖、嫩葉均可食用。紫背天葵除含一般蔬菜所具有的營養(yǎng)物質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黃酮苷成分及鈣、鐵、鋅、錳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元素,其中的黃酮苷成分,可以延長維生素C的作用,有提高抗寄生蟲和抗病毒的能力,并對腫瘤有一定抗效。全草如藥,味苦性溫,可治骨折、疔瘡腫痛,民間又常作風濕勞傷配方藥用;在我國南方地區(qū)常把紫背天葵作為一種補血良藥。紫背天葵可涼拌、炒食、做湯或做火鍋伴菜。
紫背天葵是集菜用、藥用、觀賞為一體的半栽培種,莖紫紅、葉背紫、花黃,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紫背天葵在栽培中病蟲害很少,基本不需噴施農藥,由于紫背天葵是綠色、藥用蔬菜,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種植和銷售形勢看好。適宜在農業(yè)觀光采摘園、家庭農場種植,是一種值得推廣的綠色保健蔬菜。
紫背天葵全株肉質,根粗壯,植株長勢和分枝性強。葉互生,長卵形,葉緣鋸齒,葉面綠色或濃綠色,葉背呈紫色或淡紫色,葉面有蠟質和光澤,葉長約16厘米,寬約4厘米。莖無毛,有分枝,莖長可達60—90厘米,莖基部隨生長而木質化,在植株基部發(fā)生大量分枝,成為叢生狀;莖節(jié)處易發(fā)生不定根,可進行扦插繁殖。食用部分為莖的先端嫩莖和葉,嫩莖葉含有一定的粘液,不同品種的粘液多少不同。嫩梢柔嫩細滑,具有特殊風味,但略有土腥味。在夏秋季開花,花為管狀,橙色或淡紅色,一般不結種子。
紫背天葵抗逆性強,特別耐熱,在南方大部分地區(qū)能全年正常生長,可周年供應。在北方地區(qū)除嚴冬進入休眠外,其余時間均能生長。
紫背天葵喜溫暖,耐熱畏寒,生長適溫為16—26℃。一般在5℃以上時植株不會受凍,氣溫下降到2℃時,地上部全部凍死,零下3℃時整株全部凍死。紫背天葵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強,耐瘠薄,又耐旱,在陽光充足條件下生長健壯,但又較耐陰。栽培較容易,適于商品性栽培,也適于在庭院種植。
1、地塊選擇
紫背天葵抗逆性極強,耐瘠薄,在北方大棚內一年四季都可栽培,生產基地選擇沒有污染且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良好的壤土,土壤為微酸性、排灌方便的地塊,有利于其豐產。
2、種苗繁育
由于紫背天葵很少結籽,莖部容易生不定根,生產上多在春秋季采用扦插育苗繁殖。育苗地施入有機肥,平整做畦,畦寬1.2米,也可在營養(yǎng)缽中扦插育苗,或扦插在水槽中。扦插枝條從嫩莖梢中上部剪取,采用嫩莖梢扦插有利于生根成活,扦插枝條每段長8—10厘米左右,帶3至5片葉,摘去基部1—2片葉,按株行距10厘米×6厘米斜插于苗床或育苗缽中,深度達2/3,壓實,并澆透水。3—7天內白天要覆蓋遮陽網(wǎng),有利保濕、生根。苗期澆水要少量勤澆,約經(jīng)過10天新根新芽形成,撤去遮陽網(wǎng),并施薄肥1次,當苗高10厘米以上,即可移栽。
3、定植
(1)整地。大棚栽培可采用小高畦栽培形式,畝施腐熟廄肥2000千克、氮磷鉀肥各30—50千克作基肥溝施。
(2)適時定植,合理密植。紫背天葵在大棚內全年均可栽植,以春、秋兩季最為適宜。種植密度視地力而定,肥沃土可種疏些,薄地密些,一般行距30—35厘米,株距25—30厘米,栽后及時澆足水分。移栽前,澆足底水,帶土移栽。
4、田間管理
(1)冬、春季管理。10月下旬,氣溫降到16℃以下時,開始覆蓋棚膜;11月中下旬,夜間加蓋草簾。深冬季節(jié),草簾適當晚拉和早蓋,晴天中午短時通風,保持棚溫10℃以上;立春之后,隨外界氣溫不斷升高,逐漸加大通風量,3月底,撤除草簾。深冬及早春低溫季節(jié),掌握不旱不澆、澆小水的原則,結合澆水少量沖施速效肥。
(2)夏、秋季管理
由于紫背天葵在26℃以上植株生長緩慢, 40℃以上停止生長,所以夏秋季要防高溫,同時要防暴雨和病蟲害,可覆蓋防蟲網(wǎng)或掛粘蟲板防蟲。盛夏及早秋可在棚膜上再加蓋一層遮陽網(wǎng),遮陽網(wǎng)在中午10時放下,下午4時拉起,挖好排水溝,防止雨水灌入棚內。此期紫背天葵生長量大,每次采收后,應隨水沖施5—10千克/畝速效肥,同時進行淺耕除草。生長中后期,應將生長柔弱、過密的枝條疏去,以改善通透性。
澆水的原則是土壤見干見濕,雨季注意排水防澇,在開始采收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每畝施腐熟的人糞尿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
5、適時采收
春季栽培,一般栽后25—30天,秋冬季40—50天,溫暖季節(jié)每10—15天采收一次,主梢長25厘米左右時,就可采收頂梢。第一次采摘,宜留基部的2—3節(jié),使新發(fā)生側枝略呈匍匐狀。以后每個葉腋又長出一個新梢,下次采收宜留莖基部1—2節(jié),控制株形。紫背天葵的生長勢強,每畝可收3500—4000千克。
收獲后如不立即食用,可用薄膜包好,在恒溫下存放6天,如在6—8℃條件下,可儲藏10余天。
6、母株的保存
初霜前,在田間選擇健壯的植株,截取頂芽,扦插在保護地內,溫度應控制在5℃以上,留作母株來年使用。
7、病蟲害防治
紫背天葵零星栽培病害少,栽培面積擴大后會遭受各種病蟲害的侵襲。
(1)農業(yè)防治。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起壟高畦栽培,可用地膜覆蓋,以防止雨水濺起病菌,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增強抗病力。注意通風透光,大棚栽培要特別注意通風降濕。及時摘除病葉、拔除病株,深埋或燒毀;夏季耕翻土地,悶棚7天以上,利用太陽能殺死土壤病菌,尤其是對根腐病十分有效。
(2)物理防治。塑料棚通風口覆蓋防蟲網(wǎng),防止有翅蚜、美洲斑潛蠅、斜紋夜蛾等飛入;大棚懸掛黃色粘蟲板,誘捕有翅蚜蟲、美洲斑潛蠅、白粉虱等。
(3)藥劑防治。根腐病可采用菌毒凈300—500倍液灌根,每隔8—10天使用一次,連續(xù)使用2—3次。
對葉斑病、炭疽病、菌核病可選用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于發(fā)病初期噴施,噴2—3次即可。
(作者單位:1.河北省農業(yè)廳機關服務中心2.石家莊農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