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瓊
一、 抓課堂,為積累奠基
怎樣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鑒賞語言文字的能力呢?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1. 字正腔圓,有感情地朗讀。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朗讀形式,把學生帶入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境中。對文章的每一句話不能平均用力,一定要著重指導朗讀重點語句,要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感受語言文字的巨大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只有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其充分地讀,才會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 品味細節(jié)中的關(guān)鍵詞。文章的每一個字詞,在學生眼中都是那樣的普通。只有通過不斷地讀與思,才能逐漸讓學生明白,每個字詞其實都折射出了作者的文采與智慧。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好詞的恰當運用,才會有精彩的句子和文章。教師在引導學生品味這些語言的過程中,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思維去束縛學生,我認為,應該允許有不同的層次、不同的看法。同學們只有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才能慢慢學會怎樣自己閱讀,自己欣賞,進而達到有效積累。
二、 廣積累,不求深挖坑
本學期一開學,我就準備好了一本精美的筆記本,上面工工整整地寫滿了我親手摘抄的各類優(yōu)美詞句。開學第二天,讓同學們相互傳閱,并且告訴他們,這上面的詞句,不是老師自己動腦筋寫的,而是把別人寫得好的詞句摘抄在了上面;也不是老師一天就完成了的,而是每天摘抄一點,這就叫“積累”。我看到每個同學的眼中,都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我知道,他們已經(jīng)對這件事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于是第二天,每個同學的書包里便多了一本積累本。每天中午的自習時間,便是他們摘抄積累的時候。我要求學生每天摘抄一句話和兩個成語。由于他們年齡較小,所讀書籍有限,所以,每次都是我先摘抄好,讓他們照著我的抄。抄好后,要一起練習把句子讀通順。對所抄的成語,也要初步理解,要求背誦。第二天早讀的時間,也要讀幾遍。為了方便記憶,加深印象,我把所積累的內(nèi)容給他們分了類,盡量和教材同步。剛開始,同學們看到較長的句子時,會有畏難情緒。這時,教師一定要鼓勵他們,幫他們越過這道坎。經(jīng)過半學期的訓練,他們再看到類似的句子時,已能欣然接受。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悄然成為一種習慣。
三、 搭平臺,重語言運用
積累多了,語言自然也就豐富了,但要正確運用,卻并非是水到渠成的事,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為學生運用語言搭建平臺。我鼓勵同學們與人交流時,有意識地恰當運用自己積累的詞句。說得好的同學,及時予以獎勵。很多時候,在課間休息時,都會有同學跑過來,很自豪地告訴我:“老師,我剛才用了兩個成語?!薄拔覄偛耪f了一個比喻句?!蔽液芮宄赜浀茫幸惶煜抡n時,有四個同學站在走廊上,指著食堂屋頂上冒出的屢屢白煙在討論。一個同學說:“你們看,屋頂冒煙了,蒙蒙眬眬的,我都看不清大榕樹了?!绷硪粋€同學說:“好美啊,就像白紗巾一樣。”又一個同學說:“你們快看,它在往天上跑?!边€沒說完,就被一個同學打斷了:“跑著跑著就消失了?!睂Χ昙壍膶W生來說,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對話啊。當時,我就在全班對這四個同學給予了表揚。
鼓勵同學們在生活中運用好詞句的同時,我大力號召學生在寫話時運用。每一個學生只要在寫話中恰當運用了所積累的詞句,我都會給他們勾畫出來,運用一處,獎勵一張獎票。對于寫得好的寫話將作為范文來念,讓同學們自己發(fā)現(xiàn)哪些地方寫得好。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從比喻、擬人、成語的運用幾方面來欣賞。這些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講,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最好的文章,將會選入班刊,此后,同學們的積極性與日俱增。
(作者單位: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qū)大北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