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宣
(上海市普陀區(qū)圖書館 上海 200333)
普陀區(qū)圖書館是怎樣豐富作家手稿和館藏的
——以上海當代作家作品手稿收藏展示館為例
李雨宣
(上海市普陀區(qū)圖書館 上海 200333)
隨著電腦的日益普及,作家手稿已成為不可再生的珍惜資源。為了更有利于搜集、整理和妥善保存當代作家手稿等珍貴檔案資料,上海市普陀區(qū)圖書館啟動了“上海當代作家作品手稿展示與收藏”這一文化建設項目。本文探討的是該館成立至今,在豐富和保護作家手稿、影像資料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經驗。
上海;當代作家;手稿;征集;保護
手稿是作家以傳統(tǒng)書寫方式書寫而成的文字,包括文稿、詩稿、日記、書信、讀書筆記、寫作素材的記錄等。近年來,隨著電腦的日益普及,體現作家個性風格,反映創(chuàng)作思路痕跡的手稿越來越少,手稿成了一種稀缺資源,已故作家的手稿更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資源。搶救和保存瀕臨消失的手稿文獻,對于保護文化遺產、記錄和展示作家風采,注重文學精神的代代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fā)祥地之一,有著文學的半壁江山之稱。1949年后的當代文壇,海派文學更是自成一體。為了更有利于收集整理和妥善保存上海當代作家的手稿、信函、照片等珍貴資料,努力守護城市文化記憶,普陀區(qū)圖書館于2009年啟動了上海當代作家作品手稿收藏展示館的文化建設項目(簡稱作家館),努力把作家館建成一家以收藏、展示上海當代作家手稿、作品為宗旨的文學資料館。自2010年4月作家館開館以來,作家館在搶救和保存瀕臨消失的手稿文獻,收藏作家版本書籍的同時,啟動《上海當代作家影像訪談錄》項目,通過訪談和攝制的方式,記錄活躍在上海當代的作家們的文學蹤跡,展示作家的文學風采,為文壇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研究史料。到目前,作家館已成功征集到100多位作家的390多份珍貴手稿,443位作家的簽名著作1796本,購買配備了2000多本作家作品,并拍攝了徐開壘、白樺等作家的影像訪談記錄片,為文壇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研究史料。
通常情況下,手稿的征集途徑有這樣三種形式:一是以單位的名義寫信征求,二是上門拜訪,三是請認識的人代為轉達,等待時機成熟,再上門征求。具體運用哪種方式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變通。但不管是哪種方式,前期的準備工作都非常重要。
(一)前期準備工作
1、提高業(yè)務素養(yǎng)。作家館的收藏定位為“上海當代作家群體”,它與上海圖書館針對海內外古籍、碑帖、名人手札、檔案、名人手稿等多種類型的收藏展覽以及上海博物館、上海美術館等專業(yè)型展館形成差異性的文化錯位關系,在藏品上互為補充。作為普陀區(qū)圖書館的“館中館”,作家館在籌備之初,要求工作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素質,以確定征集范圍和目標,做好建館的前期準備工作。上海當代作家,是指1949年以后活躍在上海文壇的作家,這就要求工作人員要研讀中國近代史,特別是要是對上海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關鍵問題要有一定認識和了解,尤其是要熟悉文學界的往事,如當代上海文壇都有哪些著名作家,他們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出現過哪些文學團體?他們的代表人物是誰?對于比較著名的出版社和經營情況,也要有一定的認知,把這些情況都摸清楚了,就可以確定征集手稿的目標了。
2、取得作協(xié)支持。在提高業(yè)務素養(yǎng)的同時,作家館得到了上海市作協(xié)的大力支持,由他們列出上海當代作家名單以及聯系方式。作家館據此名單,制作了作家年齡層次分布圖,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息數據庫。數據庫從作家姓名、出生年月、生平介紹、所著作品、代表作品、作品簡介、獲獎作品等幾個方面進行匯總,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
3、制作征集函件。作家館精心制作《“上海當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館”藏品征集函》和“上海當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館”的宣傳頁。在《征集函》里,詳細說明作家館的籌備情況、征集作家作品手稿的緣由、目的以及期望得到作家們的理解和支持等內容。
(二)向作家本人征集手稿、作品
《征集函》和宣傳頁準備好后,按作家的通訊地址,向作家寄送《征集函》和宣傳單頁。在資料寄送一周后,需要工作人員主動打電話和作家取得聯系,就相關事宜做出詳細闡述,努力取得作家的信任。我們的做法是采取主動,拜訪知名作家,爭取能順利地獲取手稿。
1、拜訪作家,獲得捐贈。在向作家征求手稿時,不僅要說明征集的目的,而且要在思想認識上與對方取得一定的共識,在共同的愿望之下,只要原稿尚在的話,大部分作家是愿意把手稿捐贈出來的。在開展這項工作時,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如有些著名的手稿已經毀掉了,有的則很難找到,有的作者,特別珍愛所藏手稿,不愿交出。這就需要我們想辦法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必要時還需要作家家屬和出版商的協(xié)助。值得幸慶的是,在作家館的館藏中,大部分藏品是通過作家捐贈這種途徑獲得的,這些都成為作家館開館之初的重要館藏。
2、簽署協(xié)議,手稿留存。如未能得到作家捐贈的手稿,我們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勸說作家將手稿寄存在我館,并與我館簽下協(xié)議:將手稿免費保存在我館,但手稿的所有權仍屬于作家。我館的書籍保存環(huán)境優(yōu)越,對于珍貴手稿的保存有益。作家可以在需要時,取走手稿。如果手稿在我館保存期間發(fā)生了破損、遺失等問題,由我館按協(xié)議中的條款負責賠償。
3、收藏拓本,以情感人。一般情況下,通過以上兩種方式,可以得到作家手稿。如果仍未能收集到作家的手稿原件,只有收藏手稿的拓本,并收集該作家的全部出版作品??梢酝ㄟ^作家本人、上海圖書館和各大出版社征集采購,用實際行動表示出我們最大的誠意和誠懇的態(tài)度,盡可能地去感化作家本人。
(三)其他途徑征集手稿、作品
在直接獲得作家的捐贈之外,作家手稿的收藏還可以通過拍賣、讀者捐贈或是購買等形式獲得。拍賣和購買這兩種形式都好理解,這里詳細介紹讀者捐贈這種形式,如果情況需要,還應該召開手稿鑒定評審會。
收到收藏人的藏品后,首先要請收藏人介紹藏品來歷,由作家館填寫《收藏作品推薦預審表》,組織召開名家作品收藏委員會主任級預審會議,明確是否需要召開名家作品收藏委員會會議對藏品進行評審。如需要,則由作家館出面,邀請相關專家,召開名家作品收藏委員會評審會議,對擬收藏作品做出書面鑒定意見并由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推薦專人進行筆鑒定。通過以上幾個步驟以明確是否收藏,在同意收藏后,作家館和收藏人簽署名家作品收藏協(xié)議,并備案留底。如初審鑒定為不需要,則可以婉拒藏品人。如收藏人提出一定的物質補償,如報價合適,可以報上級領導討論決議。在有些情況下,為避免收藏人日后出現反悔,也可以主動提出有償收購。
2014年3月5日,作家館收到收藏人崔穩(wěn)年先生捐贈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任大霖先生的大批手稿。任大霖是已故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著有童話集《鷹媽媽和她的孩子》、小說集《稻田發(fā)綠的時候》等文學作品。這批資料分為手稿、重要書信、一般書信、出版印刷品及修改批注等7大類共324件手稿。這批手稿代表了任大霖先生各個時期的作品,內容豐富,價值珍貴,是研究任大霖先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文獻。本著更好地保存和展示老一輩兒童文學作者的文學創(chuàng)作歷程、發(fā)揮作家館收藏、保存、研究、陳列展示的社會功能,作家館收藏了這批資料。在這批手稿中,還有一些是重要作家寫給任大霖先生的書信,如張抗抗、沈石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在豐富館藏的同時,作家館逐步認識到對于館藏的搜集,不能只局限于手稿和作品等紙質資料,影像資料更能生動地再現作家的創(chuàng)作歷程和文學風采,對作家進行訪談和拍攝記錄片,尤其是對于一些年事已高的當代作家進行訪談,這種近似搶救性地影像攝制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為了更好地搜集和保存上海當代作家的珍貴資料,全面記錄和展示作家的文學風采,在上級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作家館于2012年啟動了《上海當代作家影像訪談錄》拍攝項目,通過訪談、攝錄的方式,尋找和記錄活躍在上海當代的作家們的文學蹤跡,展示作家的文學風采。在專業(yè)攝制公司的配合下,現在作家館已完成了徐開壘、徐中玉、錢谷融、趙麗宏、任大星、白樺、丁錫滿、曹陽等作家的影像拍攝制作工作,這些經我們搶救和保存的作家影像文獻,為文壇留下了非常珍貴的研究史料。2012年1月,曾撰寫《巴金傳》的九十歲高齡的徐開壘老先生不幸辭世,當時作家館為其拍攝的訪談錄成為徐老留在世上的最后的影像資料。
2013年,《上海當代作家作品影像訪談錄》項目申請“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和“2013年上海市普陀區(qū)文化發(fā)展項目”先期計劃以每年10部的進度拍攝100位上海當代作家影像,這項工作受到社會各屆越來越多的重視。
作為上海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收藏、展示上海當代作家手稿作品為宗旨的資料館,作家館致力于收集整理和妥善保存上海當代作家的手稿、信函、照片、影像等珍貴資料,守護上海的城市記憶,資料的保護和管理至關重要。
1、作家手稿的編目、閱覽和典藏。這項工作既屬于圖書館的基礎業(yè)務工作,也是征集名家手稿資料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和保證。特別是典藏,能有一個比較好的保管條件,是促使名家捐獻手稿的重要保證。在這方面,作家館采取對不同名家的手稿集中存放,編號保管,對成體系的手稿設立專藏,在專藏中區(qū)分手稿和相關資料的辦法。這樣的辦法可以使捐贈者放心,使研究者方便對名家進行研究,同時也解決了手稿和相關資料混雜的情況。
2、作家手稿的保護。名家代表作品手稿都是一筆一劃寫就的,其形成倍嘗艱辛,手稿本身是國家和民族引為驕傲的歷史見證。但因為使用的紙張普遍含酸,墨水變質,或手稿飽經滄桑,僅僅幾十年間,很多都出現了紙張脆化,墨跡褪變的現象。作家館嚴格保持陳列館的恒溫恒濕,參觀有嚴格規(guī)定,不準拍照,有專業(yè)人員負責陳列館的介紹。
3、作家手稿的管理。名家手稿原則上不對讀者提供閱覽,遇研究者則應在研究者提出書面報告、經部主任批準后提供一定范圍的閱覽。但不能輕易提供照片、日記和書信的閱覽。如果提供,需要事先征得名家本人或捐贈家屬的認可,有書面認可書的情況下才能提供。名家手稿拍攝縮微膠片時,應盡量使照片、日記、書信單獨成卷,以便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正常閱覽。對名家本人或捐贈家屬,在閱覽上作家館本著全面開放和自由復制的方針提供服務,以保護捐贈者的權益。
當方便快捷的鍵盤輸入成為越來越多的作家的創(chuàng)作選擇時,當“爬格子”這一寫作的形象昵稱已被無情地扔進了歷史的回收站時,以后的孩子恐怕很難理解“爬格子”意味著什么?以及和“爬格子”一同被遺棄的作家留存于手稿上的無限信息,那是電子時代的任何工具都無法復制的。隨著作家館館藏的進一步豐富,相信當越來越多的讀者在走進上海當代作家作品手稿展示館時,看到越來越多的閃爍于紙頁格子間的靈性光芒與思維印跡的作家手稿時,那種似曾相識的親切、瞬間與歷史碰撞的震撼、窺見經典本真面目的竊喜都會給參觀者留下難以忘卻的印象。
[1]馮寶琳:北京圖書館是怎樣征集和保管作家手稿的
[2]趙蓉英等:圖書館學知識圖譜分析
[3]王乾榮:作家手稿和照片
李雨宣,女,漢族,1976年出生,甘肅張掖市人。大學畢業(yè),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