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婷婷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p>
遙遠的古代,飲酒成為一個藝術(shù)家精神覺醒的標志。這種標志是如此特別,以致它成為一種“反俗”的行為,一種藝術(shù)行為。在眾多的飲者中,有對酒當歌的曹操,有恣意暢飲的嵇康,有彈琴長嘯的王維,還有無數(shù)的邊塞詩人、邊關(guān)將士……但是將飲酒的行為和藝術(shù)聯(lián)系起來,并且使酒精和人的心力、才氣、天分完美結(jié)合起來的只有李白一個。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逢懷才不遇之際,于是對酒抒情,揮灑淋漓。李白的情感與文思便在這一刻如同狂風暴雨勢不可當,又如江河入海一瀉千里。這其中的愁緒,就不是我等能模仿和演繹的了。
時光流逝,如百川匯海有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問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唯有金樽美酒,這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是吐露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當時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什么,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作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愁緒,反抗現(xiàn)實。這種人格和情感同十九世紀的俄羅斯知識分子的精神一樣使人欽佩,甚至不需要哲學觀點來解釋,只有遮掩不住的激情和力量從黃河山谷之間傾瀉到人間。
一個飲者的寂寞和情緒總是如畢加索的繪畫那樣使人難以理解,但是這種感情卻一點兒都沒有晦澀的意思。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涌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東海,永遠不回頭。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沉痛悲嘆那一頭白發(fā)?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昂貴的狐裘,統(tǒng)統(tǒng)拿去換那美酒來,借酒澆愁,澆這無盡的萬古愁。讓畢加索,讓世界,讓這位孤獨的飲者內(nèi)心不再有寂寞的影子。
我們通過對人生的思考,對時間的敏感,對落葉與草木的榮枯感知,進入一個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黃河之水就是藝術(shù)家的愁緒,青山河岳就是詩人內(nèi)心的寂寞歌謠。在這個時間里,朝陽、河水、青色山麓、圣賢之歌組成一個飲者最浪漫的內(nèi)心。這是他熱愛的蒼茫塵世,若從千里以上的高空攥住,那么他攥緊的絕不是虛無……
佳作點評
小作者通過《將進酒》一文讀到的不只是對李白內(nèi)心世界的理解,更窺探到其中蘊含的飲者文化,飲者所飲,不單單是酒,更是一種人生境遇。透過西方的哲學藝術(shù),小作者將這種豁達與悲嘆譜成一曲“歡樂頌”,直達詩人的精神內(nèi)核。全篇行文流暢,文筆優(yōu)美,可謂佳作。
(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