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媚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
探索科學教育本質追求智慧“蘇式課堂”
彭麗媚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
蘇州不僅有深厚的教育歷史傳統(tǒng),也有豐富的教育歷史資源。在全國不同文化區(qū)域中,蘇州教育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十八界三中全會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p>
為落實這一要求,蘇州市教育局明確深化素質教育,提出培育“蘇式教育”品牌的發(fā)展思路。“蘇式教育”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許多教育學會的專家學者認為,蘇式教育崇文睿智、厚重大氣、典雅精致,是從容的教育、有容的教育,是開放的教育。
“蘇式課堂”是蘇州市教育局提出的“蘇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周有幸參加蘇州市科學“蘇式課堂”研討活動,在科學課堂中如何體現(xiàn)蘇式教育?聽了6位大師的課,受益頗深,一堂成功的“蘇式”科學課堂,應該是生動有趣、高效有價、精致氣韻、嚴謹細膩的。
課堂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生命藝術,因生命的活力、心靈的舒展而氣象萬千、精彩紛呈。首先,蘇式科學課堂應該好玩,孩子喜歡,心情愉悅,思維活動。其次,蘇式科學課堂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學堂,解放一切束縛,讓每個學生可以自由思想、獨立思考、勇敢嘗試,迸發(fā)出生命的智慧潛能,體驗生命成長的幸福感覺。園區(qū)鳳凰小學顧超校長執(zhí)教《電》單元第一課時《走進電的世界》時,一開始顧老師問“我?guī)洸粠?,帥在哪里?”就以幽默有趣的問題和學生進行溝通。接著,顧老師又說“英國評出11項科學發(fā)明改變了世界,你知道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嗎?”以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世界之最”導入新課。課中,顧老師采用“百寶箱”形式,不斷變化出各式法寶,在合適的時候拿出合適的“法寶”,使各種實驗器材潤物細無聲的融入實驗中,同學們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高效的探究活動。整節(jié)課中,教師語言風趣幽默,學生情緒高漲,學習過程體驗豐富,課堂生動自然,將概念教學與探究實驗有機整合,師生互動精彩不斷,學生樂在其中!
什么是好的蘇式科學課?如顧老師的《走進電的世界》讓我們聽課老師聽得舒服,聽得愉快,聽得站起來了,就是好課!上課上得讓孩子站起來!笑起來!甚至跳起來!就是好課!
如果說,有趣是蘇式科學課的外在形式,那么高效有價便是蘇式科學課追求的本質要求。在課堂上,讓孩子建立科學概念,體現(xiàn)科學課的價值。老師要把一個個任務變成親歷的探究活動,一堂高效有價的科學課,要看是否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是否建構了科學概念,是否培養(yǎng)了科學技能。園區(qū)星洲學校姚偉峰老師執(zhí)教《電》單元第二課時《簡單電路》時,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通過比賽的游戲讓學生點亮小燈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怎樣才能用一些基本的組件連接一個電路,同時用開關控制簡單電路。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以及姚老師的點撥知道了小燈泡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能用開關控制一個簡單的電路。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體會了對周圍事物進行有目的、細致地觀察的樂趣;敢于對現(xiàn)象作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激發(fā)了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整堂課精彩紛呈、環(huán)節(jié)緊湊,高效簡潔,學生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很主動,在科學實驗中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快樂。
精致的“蘇式”科學課堂是藝術與科學技術的完美結合,是對科學課堂教學內在秩序的發(fā)現(xiàn)與重構,它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確立學生立場;遵從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彰顯學科特質;遵照科學規(guī)律,提升科學課堂的品質。新區(qū)金色小學蔣建剛老師指教的《電和磁》,蔣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課標為標準,對教材進行適當改動,使之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蔣老師一頭“吃透”學生,一頭“吃透”課標,站在課標的高度,為學生服務。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對實驗器材進行改進。從蔣老師的這堂《電和磁》中感受到“蘇式”科學課堂的藝術之美,看到“蘇式”科學課堂的氣韻:精簡的教學內容、精煉的教學過程、簡約的教學實驗器材、精準的科學教學語言,讓我們的課堂發(fā)生靜悄悄的變化,這樣的課堂讓我們的學生不是在學科學,而是在追科學,趕科學,成為真正愛科學的小小科學家。
追求蘇式科學課堂,既是名師創(chuàng)造的藝術殿堂,也是我們一線科學教師實踐的常態(tài)課堂。精致的“蘇式”科學課堂,應成為一種常態(tài)而更加生氣勃勃、氣韻生動!
溫潤細膩是蘇州人的一大特色,嚴謹細膩也是蘇式科學課堂的一大特點。主要指細節(jié)到位,體現(xiàn)在兩點,一是細致的實驗指導;二是對數(shù)據(jù)的充分研討。電是學生非常熟悉的,靜電這詞學生基本都知道,但是靜電怎樣產生?那些現(xiàn)象才是真正的靜電現(xiàn)象?顧老師在教授《走進電的世界》這課時,為每一組精心準備細小的紙屑,還提前親自錄制有關靜電的微課,在實驗中細致的指導,讓學生對于靜電現(xiàn)象一目了然,通過對靜電的觀察,知道電荷有正電荷和負電荷兩種。在學習晦澀抽象的電流的時,讓學生親自模擬電荷,在教室模擬流動,感知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學生很快明白電荷在閉合電路里持續(xù)流動就會形成電流。在蔣建剛老師的《電和磁》這課中,蔣老師帶領學生研究磁針偏轉與電流大小關系時,仔細知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二者的關系,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認真分析得出:電流能使導線產生磁性,且電流越大,磁性越強,使同學們能夠通過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這兩節(jié)課中顧老師和蔣老師教學嚴謹細膩,尊重學生的意見,仔細指導,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學會層層探究,學生們學得扎實、開心。
在此次的“蘇式”科學課堂研討活動中,我們看到了真正的“蘇式”科學課堂教學研究;告訴了我們如何研究備課,如何在“蘇式”科學課堂中生成;向我們展現(xiàn)了科學課堂中如何把握核心概念,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蘇式科學課堂,是師生生命在課堂的相互輝映,生動有趣、高效有價、精致靈動、嚴謹細膩是蘇式科學課堂的風格寫照,而人才輩出、思想璀璨,才是蘇式科學課堂的內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