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含金 (蘭州文理學院 730020)
論舞蹈鋼琴伴奏中“形”與“神”的結合
張含金 (蘭州文理學院 730020)
舞蹈鋼琴伴奏是一門綜合性藝術,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情感詮釋過程。作為舞蹈鋼琴伴奏者須從伴奏的“形”與“神”的兩方面著手,即技法與情感的雙向結合,才能提高舞蹈鋼琴伴奏水平,增加其藝術感染力,服務于舞蹈教學和表演。
舞蹈;鋼琴伴奏;情感;形神結合
在舞蹈訓練和教學中,由鋼琴擔任基訓課伴奏已經是當今各演出團體和中高等藝術院校舞蹈專業(yè)訓練及教學的首選伴奏形式。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在音樂的節(jié)奏表現、音域展示以及演奏技巧方面的特點使其具有其它樂器不可企及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使得它當之無愧的成為舞蹈伴奏的首選樂器。舞蹈與音樂都是人類原始情感的表現形式,也是人類心靈的瑰寶,它們從人類原始情感誕生的那天起就形影不離,融為一體。在現實的舞蹈表演和教學過程中,作為舞蹈教師及鋼琴伴奏者對于鋼琴伴奏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在概念上似乎是達成了絕對的共識。但是,在實際的的操作過程中尤其是日復一日的重復性的展示或者合作過程中,無論是作為舞蹈教師還是鋼琴伴奏者自身都會在意識及行動上表現出所謂的樂感松弛和審美疲勞,從而或多或少影響舞蹈作品質量的表現和舞者自身的情緒展示。對于如何把握好對舞蹈鋼琴伴奏的理解和運用、正確認識和重視舞蹈鋼琴伴奏的意義和作用,并對此付諸于實踐至關重要。作為舞蹈鋼琴伴奏者,除了必須具有的專業(yè)水準的鋼琴演奏技巧和能力外,還必須具備將舞蹈鋼琴伴奏工作的理解和實施進行轉化和升華的能力。我個人認為真正要發(fā)揮好舞蹈鋼琴伴奏的作用,必須要處理好舞蹈鋼琴伴奏過程中的“形”與“神”的結合問題。在舞蹈鋼琴伴奏中,所謂“形”就是鋼琴伴奏的節(jié)奏、音樂風格、彈奏技能和即興表演等基本要求。而所謂“神”即是舞蹈鋼琴伴奏過程中的綜合情感介入。這種綜合情感介入表現為鋼琴伴奏者對舞蹈藝術的情感喚起和情感共鳴能力、視覺與聽覺的通感置換能力、氛圍營造與情感鋪墊的助推和升華能力等。在舞蹈鋼琴伴奏中,只要重視伴奏過程中“形”與“神”的結合,即技巧與情感的高度統(tǒng)一和完美展示,做到音樂與舞蹈的完美融合,才能助推和升華舞蹈作品的展示效果,真正體現出“樂為舞之魂”的內涵。
“形”“神”說是中國古代關于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重要理論,也是對繪畫作品尤其是人物畫的一個重要品鑒標準。那么,把作為繪畫的視覺性評判術語放到舞蹈鋼琴伴奏這一聽覺藝術領域內是否也適宜呢?我覺得恰恰比較形象的從兩個方面說明了舞蹈鋼琴伴奏中的現實問題。鋼琴伴奏本是一門專業(yè)的音樂表演藝術,而舞蹈鋼琴伴奏則使音樂和舞蹈在特定的表演范圍內產生聯(lián)系,互相影響,共達情義。由于舞蹈鋼琴伴奏是為舞蹈表現服務,所以地位主次有所不同。但有一點卻是共通的,那就是由音律和節(jié)奏展示共同的情感。舞蹈鋼琴伴奏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給舞者提供一種帶有強烈情感指引的節(jié)奏韻律,讓舞者通過音樂的節(jié)奏提示和情感渲染,使舞蹈動作、技術更加完美、更具感染力,而同時催化舞者的表演情感、助推和升華舞者對舞蹈作品的情感理解及詮釋。而在這一強烈情感指引的節(jié)奏韻律的展示過程中,伴奏者往往要注意所選的音樂的曲韻、節(jié)奏、速度、情感基調等因素,使之與舞蹈作品相映成輝,錦上添花。在這個過程中,鋼琴伴奏的基本要求諸如彈奏技巧、旋律等只是一種外在的音樂基礎元素的“形”的展示和表現。而最重要的則是舞蹈鋼琴伴奏過程中的綜合情感介入,即“神”的體現和闡釋。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音樂舞蹈亦不例外?!睹姟沸蛑性唬骸扒閯佑谥校斡谘?詠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币魳焚x予舞蹈動作以生命,在被譽為生命與靈魂的展示過程中,如果缺少了情感的參與,那么這種生命與靈魂的展示將是多么的蒼白無力。所以,強調和突出舞蹈鋼琴伴奏過程中的“神”的重要性尤為必要。那么,如何才能在舞蹈鋼琴伴奏中做到技術與情感的交融,“形”與“神”的完美結合呢?
首先,舞蹈鋼琴伴奏者必須具備扎實、熟練的鋼琴演奏技巧和深厚的音樂素養(yǎng)。這里面包括作為一個鋼琴演奏者的所有基本能力和要求,除此之外還必須具備舞蹈伴奏的特殊性要求。這種要求包括伴奏者必須了解和掌握舞蹈作品的風格、表現手法、情感氛圍等要素進行選擇樂曲,并對樂曲的呈現要有特殊的處理和變通能力,即對選定的伴奏音樂的二次整合能力、詮釋能力、即興彈奏能力。伴奏音樂的高低、強弱、快慢及起伏關系須緊緊圍繞舞蹈的節(jié)奏且具有提示性、定位性和啟承性。如在古典舞中的提沉,沖靠,橫檸等富于韻味的動作,若不給學生一個優(yōu)美的旋律,沒有“呼吸”的變化,學生就無法把握動作的氣息和情緒,在動作的連接上也難以圓潤啟承,華麗轉身。
其次,舞蹈鋼琴伴奏者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整個舞蹈作品,理解、深化舞蹈動作的表象語言和情感內涵,讓舞者感受和理解音樂的形象性。音樂是無形的,但它的旋律的變化會在舞者的內心產生不同的形象思維和動力,舞者在感受和理解音樂的形象性時,必須借助于想象與聯(lián)想,把聽覺的元素轉化為心中的可視的流動的形體語言,在動作和肢體間展示和表演出來。
最后,就是舞蹈鋼琴伴奏的綜合情感介入即鋼琴伴奏過程“神”的部分的處理和表現。情感是一切藝術作品的靈魂,舞蹈和音樂亦不例外。當舞蹈鋼琴伴奏者根據舞蹈作品的特點和藝術魅力選擇適合舞蹈作品的樂曲進行伴奏時,伴奏者自身首先必須在情感上貼近或者進入舞蹈作品本身,在情感上與舞蹈作品“同呼吸、共起伏”,即情感的喚起和共鳴能力。同時,伴奏者須將有形的流動藝術和無形的視聽藝術結合起來,讓指尖的音符變成情感符號的跳躍而隨舞蹈動作共鳴、起舞。此時的音樂元素在情感上已然被置換成舞蹈的形體語言,時而疾馳如風,時而徐緩如云,時而剛勁時而柔綿 音樂與舞蹈如影隨形,水乳交融。這就是所謂的視覺與聽覺的通感置換能力。當樂曲進入高潮,伴奏者須積極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當舞蹈作品的技巧及視覺效果等外在的元素全部完美展現的時候,伴奏音樂的情感喚起和鋪墊,能使舞者更容易的進入情感角色或情緒氛圍,同時誘導、激發(fā)舞者真實情感的流露并升華作品的情感基調,創(chuàng)造感人的藝術形象。這就是綜合情感介入中的氛圍營造與情感鋪墊的助推和升華能力。
舞蹈鋼琴伴奏是一門集視聽與表演的綜合性藝術,其源淵遠可地位從屬但又不可或缺。若要使舞蹈鋼琴伴奏走上系統(tǒng)化、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就必須從認識和實踐上正本清源,從我做起。既要認識到舞蹈鋼琴伴奏絕不是所謂的“智能錄音機”或“舞蹈花襯布”,又要在舞蹈鋼琴伴奏過程中注重技法的精絕和情感的詮釋,做到“形”“神”兼?zhèn)洌挂魳放c舞蹈完美融合,渾然天成。
[1]鮑昌.《舞蹈的起源》.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2]李斐嵐.《鋼琴伴奏藝術縱橫》.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3]呂藝生.《舞蹈教育學》.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