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學
(作者:吉林省法學會會長)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發(fā)揮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苯衲?月,中共中央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指出,群團事業(yè)是黨的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群團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是黨組織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為完成中心任務而奮斗的重要法寶。法學會作為法學法律界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是黨聯(lián)系和團結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在加強自身建設、凝聚法治力量、建設法治國家中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近年來,吉林省法學會以“三力建設”為抓手,不斷增強凝聚力、影響力、號召力,最廣泛地把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組織、動員、團結起來,為加快法治吉林建設和全面依法治國貢獻力量。
凝聚力是一種向心力、吸引力。幾年來,省法學會努力做好以下方面工作,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力量。
搭建聯(lián)系實際開展法學研究的平臺,積極組織法學法律工作者開展理論研究和實務研討,促進多出成果,為法治建設多做貢獻。每年圍繞黨委中心工作和法治建設重點工作,圍繞本地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和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擬定研究課題,堅持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并重,為研究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2013年至2014年,省法學會組織完成重點課題66項,多項成果被列為國家重點課題,在一級期刊上發(fā)表并在全國性法學論壇上獲獎。今年將舉辦青年法學法律論壇、司法規(guī)范化研討會和司法改革研討會。積極組織開展各屆“東北法治論壇”和全國性學術論壇課題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300多篇論文在論壇上獲獎。組織法學專家學者對省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進行論證,參加社會治理專題研討,深入到市縣、法治實務部門和外省調研,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意見建議。為深入宣傳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省法學會與《吉林日報》聯(lián)合舉辦了宣傳全會精神活動,在“理論評論”欄目設立專版,刊登我省法學法律專家學者學習、解讀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文章,宣傳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展示專家學者的理論研究成果。創(chuàng)辦《法治吉林建設研究》刊物,開通吉林省法學會網站,把一刊一站辦成法學法律工作者的科研園地和學術家園,使之成為法治吉林建設的前沿陣地,為法學法律工作者提供展示和傳播學術研究和實務研討成果、與法治實踐對接的平臺。
搭建激勵優(yōu)秀人才、褒獎優(yōu)秀成果的平臺,組織開展優(yōu)秀中青年法學家評選和優(yōu)秀成果獎評選活動,促進法學人才和優(yōu)秀成果脫穎而出。為繁榮我省法學研究,激勵和調動法學法律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組織開展“吉林省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評選活動,已經開展了一屆,今年組織開展第二屆評選。組織參加中國法學會優(yōu)秀成果獎和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評選活動。這兩項評選活動有效地增強了法學會的凝聚力。以中國對外法學交流中心吉林分中心為平臺,組織法學法律工作者參加對外法學交流,促進法學法律工作者開闊眼界,豐富閱歷,增長知識。共組織百余人次出訪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參加國際法學研討和交流活動,推薦專家學者參加中國法學會組織的對外法學交流培訓活動,指導市(州)法學會組團參加國際法律合作論壇,開展對外法學交流活動。
影響力是一種輻射力、感染力。吉林法學會通過為大局、為社會、為群眾提供優(yōu)質服務來擴大法學會在法學界法律界和“兩界”之外的影響,即強化“三服務”,全力參與法治吉林、平安吉林建設。一是努力為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使各級黨政領導、黨政機關了解和關注法學會的工作。二是通過各研究會為社會各界服務,為社會方方面面提供法律服務。去年以來,新成立了知識產權法學、財稅法學、平衡法學、體育法學、監(jiān)獄法學、企業(yè)法治6個研究會,現(xiàn)在研究會已達16個,年內還將成立農村法治、法治文化建設、犯罪預防、東北亞法制、審判學、警察法學、律師法學7個研究會,擴大社會影響力。三是在城市社區(qū)和農村鄉(xiāng)鎮(zhèn)設立法律服務站,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在廣大群眾中擴大影響。實踐中,吉林法學會主要做了以下方面服務工作。
把法律服務站工作作為組織法學法律工作者服務基層法治建設及平安建設、服務群眾的一個重要載體,全力推動。經過1年試點,2013年省法學會法律服務站工作全面推開,2014年5月在遼源市召開現(xiàn)場經驗交流會,深入推進。省法學會領導多次深入到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調研指導,推動落實。制定印發(fā)了《全省法律服務站工作指導意見》,規(guī)范服務站的組織設立、人員配備、職責任務、工作方式、硬件建設、領導關系和保障措施等,推進法律服務站規(guī)范發(fā)展。協(xié)調各方,做到“四個納入”,即納入法治吉林建設總體格局,作為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措施進行部署落實;納入平安吉林建設和社會治理組織體系,把服務站工作納入基層綜治工作平臺;納入財政預算保障體系,全省服務站經費納入省財政專項經費支持;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體系,從2015年開始,服務站工作納入綜治考評。
把“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活動作為組織法學專家學者為全省法治建設服務的一個重要平臺,積極組織開展活動。按照全國統(tǒng)一部署,省法學會每年認真組織開展“雙百”活動。省法學會認真制定活動方案,認真確定年度主題和報告題目,認真挑選報告人,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自活動開展以來,共舉辦了14場專場法治報告會,5700多人聽了報告,擴大了影響。2014年下半年,法學會還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青年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共組織1121名青年普法志愿者、1621人次深入基層,開展法治講座278場、提供法律服務8778人次、模擬法庭18場,受眾6萬人次,今年將繼續(xù)深入開展這一活動。
把開展共建法治市縣活動作為利用法學人才優(yōu)勢為法治吉林、平安吉林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的一個重要措施,認真實施。省法學會與遼源市、松原市、農安縣、撫松縣開展共建法治市縣活動,提供法律服務。按照兩市兩縣法治建設的需求,提供三方面法律服務:一是由專家學者組成法律顧問團,每個市10人,每個縣5人,對法治建設重點難點問題、政府重大決策法律風險評估、法治政府建設、司法體制改革等工作,進行調研論證、咨詢評議,提供決策參考和意見建議。二是組織法治研究、宣傳、教育,開展法治講座、專題報告、研討會、法治論壇、“雙百”報告、法治培訓等活動,推進法治建設,促進法治工作隊伍提高法治素質。三是指導法律服務站工作,充分發(fā)揮其法律咨詢服務、化解矛盾糾紛等的作用,取得試點經驗后在全省全面展開。今年3月,省法學會組織法學專家學者對農安、撫松兩縣推進依法治縣《實施意見》進行了論證并提出意見建議;省法學會上門與兩市兩縣研究深入開展共建活動。
號召力是一種擴展力、外張力。任何組織都可以發(fā)出號召,但要具有號召力,關鍵是要得到受眾的認同、接受、遵循和實現(xiàn)。吉林法學會注重用號召的正確性保證號召力,用出色的工作增強號召力。
大力推進縣(市)區(qū)成立法學會,健全組織系統(tǒng),提高干部素質。2011年開始啟動此項工作,10月,全省首家縣級法學會——公主嶺市法學會成立。2012年全省成立了12個縣級法學會。2013年作為年度重點工作,列出時間表,通過召開推進會議、深入縣(市)區(qū)指導督促推進等方式,分批次組織推進,年底成立了36個縣級法學會。2014年繼續(xù)加大督促力度,提出到年底60個縣(市)區(qū)全部成立法學會的目標,各地積極響應,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如期實現(xiàn)了目標,為法學會開展工作奠定了組織基礎和隊伍保證,在全國率先全部成立縣級法學會。為提高全省法學會系統(tǒng)干部的素質和法學會工作水平,今年4月舉辦了全省市縣兩級法學會領導干部培訓班。
大力加強研究會建設,努力將研究會建設成為團結、組織法學法律工作者開展法學研究的主陣地和骨干力量。2013年9月省法學會換屆后,在積極推動各研究會換屆和新成立研究會的同時,積極研究和探索提高研究會效能的措施,制定下發(fā)了《研究會工作指導意見》,召開研究會工作座談會,建立了秘書長聯(lián)席會議制度,提升研究會的服務和管理水平。各研究會積極組織開展學術研討和重大課題研究活動,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活躍,紛紛召開學術年會和理論研討會,組織會員緊密結合法治建設實際廣泛深入地進行理論研討,產出一批高水平的理論研究成果。法理學研究會還開展跨省性學術研討活動,發(fā)起并與東北三省法理學研究會舉辦了東北三省法學理論研討會。
加強法學會隊伍建設,提升形象,提升工作水平。省法學會成立了黨組,重視加強黨的建設,認真開展各項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加強法學法治理論學習,加強學術委員會建設,提高專業(yè)素質。建立健全會長辦公會議、黨組會議、常務理事會議等工作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轉變工作作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努力使法學會在法學法律界有地位、有作為、有形象,為法治社會建設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