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山丹二中734100)
“學困生”也有春天
劉 鈺(甘肅省山丹二中734100)
學困生內(nèi)心自卑、性格內(nèi)向、感情脆弱,是真正的弱勢群體,他們更需要周圍人尤其是教師和同學的關愛。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愛,就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合格教師的第一要素是他的生命之愛,他的人文情懷。教師應該以高尚的人格,用無私的大愛,給孩子們種下一個溫暖的春天。
學困生理解尊重關愛
“學困生”,這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一個新名詞,是指一部分學生智力發(fā)展低于同齡其他學生平均水平,他們記憶困難,理解緩慢,對于知識不能變通;他們愿學、樂學,但結果往往是在學習上花的時間比其他的學生多,而成績卻遠遠不如他們,在學習上處于持續(xù)困難的狀態(tài),久而久之變?yōu)閷W困生。他們從小就生活在別人的譏笑聲里,不被重視,不被理解。因而,她們絕大多數(shù)內(nèi)心自卑,性格內(nèi)向,如果教師也不負責任地將他們棄在一邊,就更會加重他們的自卑感,失去信心,甚至會人格扭曲。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考核的關系,大多數(shù)教師喜歡以成績的優(yōu)劣來衡量學生,過分地看重成績的高低,對那些成績好、紀律優(yōu)的學生寵愛有加,而對那些成績低影響班級排名的學生漠然置之。生命是需要尊重的,學困生尤其渴望,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地尊重理解、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積極主動、全面和諧、充分自由的發(fā)展,使他們內(nèi)心始終有春天般的溫暖,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
李夢陽,八年級學生,是一個帥氣的小男孩,清秀、靦腆,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充滿善意和溫順。小時候由于感冒注射了過量的青霉素,影響了智力的發(fā)育,接受知識非常緩慢,雖然很用功,但成績總是出人意料。家長不甘心,想在時間上下工夫,周末、假期都送孩子上補習班。不管酷暑還是嚴寒,小小的身影總是匆匆奔波在多個補習班之間??墒?,夢陽吃了這么多苦卻沒有相應的回報,成績依然如故,排名依然靠后,見到老師總是低著頭避開。一次,我找他聊天,問到他的愛好,居然說喜歡音樂,學了四五年笛子,成績還不錯。提到笛子他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滔滔不絕地給我講起了他學笛子的經(jīng)過、感受、以及他最拿手的曲子等,甚至把他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做過的熱鬧的游戲、有意思的玩笑話都學給我聽。這時他仿佛變成了另一個人:笑著、說著、快樂、陽光,仿佛一朵開放在春天里的鮮花。原來,學困生也有春天,只是他們通向春天的道路比別的孩子坎坷一些。
長期以來,教育被作為一種工具、一種手段、功利主義傾向過于突出。一提到教育,人們常常關注的是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考試成績怎么樣,年級排名是多少,其行為是否符合規(guī)范等。像夢陽這樣的孩子很少有出頭的機會。有人說,應試教育最嚴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將以育人、樹人為宗旨的基礎教育淪為一種知識的傳播和訓練,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價值、情感、地位和尊嚴都可怕地泯滅了。素質(zhì)教育,是向教育本源的回歸。素質(zhì)教育的要義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種教育理念正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要求一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著眼于學生的根本幸福,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人。教育應該關注的首先是人,關注人的情感,關注人的價值,關注人的尊嚴,關注人格的完美。教育本是對人而言的,并且是為人而進行的,就應該把塑造完美人格作為最高目標。老師眼里如果只有成績,就會歧視像李夢陽一樣的學困生,把他們看成是影響班級排名、自己考核成績的絆腳石,諷刺挖苦,白眼相向,長此以往,這些學生的心理能健康嗎?他們是最弱勢的群體,沒有選擇人生道路的權利和能力,父母要他們上學,他們就只能每天到學校里來;不管能不能聽懂老師的課,他們都得正襟危坐、全神貫注。還要應付各科作業(yè),還要承受來自父母和老師的重重壓力,甚至還要挨罵挨打。設身處地想一想,這些學生真不容易,讓人既可憐又同情。這種現(xiàn)象不應該出現(xiàn)在學校,學校應該是最溫暖、最友愛、最具人文關懷的地方,是能給孩子快樂、幸福、智慧、夢想的樂園,是孩子們的天堂。所謂學困生,只是他們對文化知識不夠敏感而已,他們也有春天,他們是盛開在懸崖邊、石縫里的花朵,需要我們精心呵護。
我班上有個女孩叫張欣雅,性格內(nèi)向,十分安靜??偸仟殎愍毻@得孤單而寂寞。課堂上從來不回答問題,即使我指名叫她回答,她也不肯吐露半個字。久而久之所有任課教師都不提問她了。有一次學習了兩首唐詩,我讓小組長檢查背誦情況,一周過去了,小組長匯報情況,說張欣雅一句也背不上。我有點不相信,就叫她來見我。過了很久小組長推推搡搡地把她帶了來,只見她淚眼汪汪,滿是驚慌、無奈和委屈。我相信小組長反映的情況是真的,安慰了幾句就讓她回去了。第一次考試排名,她的名字在年級最后,不久她的座位也到了班級的最后一排,她真正被人遺忘了。一次家長會我見到了她的父親,了解到了一些情況:她媽媽就不太說話,爸爸心氣高,對她寄予了無限期望,一心想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聰明伶俐、能說會道的人,所以,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一場錯誤的、魔鬼式的訓練,結果給孩子造成了“學習恐懼癥”,一拿起書本眼前就會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上學后,由于學習成績一直很落后,變得更加自卑、更加孤僻。說到這里欣雅的父親已是淚流滿面、痛心疾首,說都是他害了孩子,我也非常揪心不知怎么開導他,也不知道怎樣幫助欣雅。過了一會兒,他止住了哭泣像是自言自語地說:她做的布娃娃那么好,怎么會是弱智呢?我聽了這句話,忽然很振奮,趕忙尋問才知道,欣雅會縫制各種各樣的布娃娃、小動物,而且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我眼前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景:一個小姑娘飛針走線,各色花布在她手中變幻成各種花鳥蟲草、飛禽走獸,紅撲撲的臉蛋上滿是喜悅、自信和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哦,欣雅的春天在這里!我不再擔心欣雅的未來。作為教師我唯一要做的只是陪伴、欣賞、呵護,讓她的世界充滿愛。
是啊,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愛,就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愛親人、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自然界的一切,包括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會隨時將愛的力量傳遞給周圍的人,快樂自己溫暖他人。這才是社會需要的正能量,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教育不能搞一刀切。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千差萬別的生命個體,我們不可能、也沒必要把每個人都培養(yǎng)成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學生中的大多數(shù)都將是普通人,我們就把他們培養(yǎng)成健康的、正直的、自信的、腳踏實地、有責任心的、樂于助人的、幸福的普通人,這是教育最偉大的成功。老師的功績不在于他的學生背會了多少篇文章,作文寫是不是感人,能不能摘得數(shù)學皇冠上的明珠,而在于他在培養(yǎng)孩子的健全人格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播撒了多少陽光雨露。成功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愛能激發(fā)學習的熱情,能給學生以勇氣和信心。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充滿自信,才會對取得成功充滿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奮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一般來說,教師愛好學生容易,愛學困生就比較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克服偏見,放棄功利,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合格教師的第一要素是他的生命之愛,他的人文情懷。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學生知識上的缺陷以后他會補上的,但學生在課堂上受到的心靈傷害卻是難以愈合的,有的甚至影響一生。所以,教師必須以高尚的人格,用無私的大愛,給學生種下一個溫暖的春天。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