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光
(華北電力大學 英語系,河北 保定 071000)
《二十二條軍規(guī)》是約瑟夫·海勒發(fā)表于1961年的作品。自小說問世以來,便受到了讀者和批評家的極大關注,被譽為是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的代表作品、黑色幽默的經(jīng)典作品等。筆者在調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批評家都是圍繞著小說的黑色幽默、荒誕性、后現(xiàn)代性、美國軍方的官僚腐敗等方面展開批評的。至于對小說人物的分析,絕大多數(shù)都是針對約塞連,很少有學者對小說中的其它主要人物進行分析。本論文試用詹明信(Fredric James)等人的后現(xiàn)代主義社會、文化理論對米洛這一人物進行分析。
米洛表面上恪守道德的偽裝便是他的這層所謂的“面紗”。比如在小說的第35章,即標題為“勇敢的米洛”的一章,作者交待得很清楚,其實米洛并不想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執(zhí)行飛行任務,他和卡思卡上校兜了半天圈子其目的就是為了說服對方讓其他人替自己執(zhí)行飛行任務。飛行任務所得的勛章歸米洛。但如果在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時候那人送了命,概不負責。通過這一細節(jié)的描寫,海勒把資本家虛偽、無情的嘴臉刻畫得入木三分。作為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一旦觸及利益問題,米洛馬上就會撕下這層偽裝的“面紗”,從外表誠實守信、滿懷愛國熱情的義人,具有愛心、樂于助人的道德君子變?yōu)橐粋€唯利是圖、不論是非、沒有人性的兇殘可怕的怪物。他的一切行動都貫徹了資本主義利益至上這一最高準則。如果說卡斯卡特上校、佩克姆將軍、德里德爾將軍等人是美國政治官僚機構的代表,那么米洛則是美國晚期資本主義時期的經(jīng)濟代言人。
小說第24章,當米洛的4架派往英國去采購的德國飛機返程時被美軍扣留并要將其沒收時,米洛對他們進行了斥責:“這是在俄國嗎?”,“沒收”,“美國政府從什么時候起開始執(zhí)行沒收私人財產的政策了?你們真不要臉!你們竟會生出這么一個可怕的念頭”。米洛以資本主義社會的私有財產神不可侵犯為由,從而認為個人獲取私有財產的手段也應是神圣不可侵犯。既然個人獲取私有財產的手段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使用德國人的飛機為辛迪加聯(lián)合體賺錢顯然也是合理合法的。因此,盡管在戰(zhàn)爭中德、美國處于交戰(zhàn)的雙方,但他并不認為和德國人做生意有什么錯:“不錯,我們是在同他們打仗。不過德國人也是咱們辛迪加聯(lián)合體里聲譽很好的成員。作為我們的股東,我有責任保護他們的權利。也許是他們挑起了戰(zhàn)爭,也許他們的確殺了成千上萬的人,可他們付起賬來卻比我所知道的我們的一些盟國痛快得多?!泵茁宓倪壿嬚门c二十二條軍規(guī)的邏輯不謀而合。通過二十二條軍規(guī),米洛成功地將資本主義經(jīng)濟利益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
如前文所述,在小說《二十二條軍規(guī)》這樣一個微縮的世界中,表面上的統(tǒng)治者是卡斯卡特上校、佩克姆將軍、德里德爾將軍等人代表的美國官僚政治集團,而實際上以米洛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經(jīng)濟集團利益往往凌駕于個別政治集團、甚至是國家利益之上。米洛正是利用二十二條軍規(guī)這一無形的、意識形態(tài)的力量使他的經(jīng)濟集團成為社會實際上的統(tǒng)治階層。同時,他以他的市場“人人都有股份”為口號,不僅吸引著普通的士兵為他效勞,而且還吸引著一些軍官,以及像卡思卡上校、德里德爾將軍等人這樣的高層人物加入到他的隊伍中來。為了能在這個“市場”中獲利,他們不惜處處為米洛的經(jīng)濟集團開綠燈,使他成為實際上的幕后統(tǒng)治者。隨著米洛的市場的不斷滲透,他的“統(tǒng)治”也不斷擴大:“米洛的飛機成了人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它們享有在各處隨便通行的自由?!?/p>
海勒以其獨特的黑色幽默、荒誕的手法刻畫了米洛這樣一個小小的伙食管理員憑借積累資本和擴大市場,不僅成為其領導的經(jīng)濟帝國的領袖,而且凌駕于國家政治利益之上。同時,他又通過利用文化符號等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將自己搖身一變,成為神一樣的人物。米洛的成功看似荒誕,但卻從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揭示了晚期資本主義資本和市場控制一切的本質,對研究后現(xiàn)代主義時期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都很有借鑒意義。
[1]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M].楊恝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
[2]高瑜.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中人物的象征意義[J].廣西社會科學,2006,(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