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然
【摘要】目的 對冠心病合并房顫的臨床診療進行分析。方法 對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2例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對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藥物加氨酰心安進行治療,觀察患者的療效。結果 32例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經(jīng)治療后的心電圖ST段的改善率為84.4%,心功能的改善率為96.9%,療效較好。結論 在對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藥物的基礎上加用氨酰心安進行治療可獲得較好的療效,具有一定的臨床使用價值。
【關鍵詞】冠心?。环款?;臨床診療;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1.4;541.7+5 【文獻標識碼】A
冠心病患者由于存在一定的心肌缺血癥狀而常易導致出現(xiàn)心率失常,并且容易合并出現(xiàn)房顫的癥狀,一般冠心病患者早期出現(xiàn)的房顫癥狀是可治愈及恢復的[1-2]。本文對冠心病合并房顫的臨床診療進行研究分析,所研究的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2例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患者的年齡為48~72歲,平均年齡為(63.6±3.2)歲;患者的心功能根據(jù)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的分級標準分為,23例為Ⅲ級,9例為Ⅳ級;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在26~50%之間。并已排除房室傳導的阻滯、哮喘、低血壓、糖尿病等對于β-受體阻滯劑具有禁忌證的患者。
1.2 方法
對32例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抑制劑及洋地黃進行一定的治療,使患者的靜息心率>100次/min,剛開始2次/d給予患者6.25 mg劑量的氨酰心安進行治療,并按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及患者的耐受情況,每周劑量加倍
至25 mg/d的氨酰心安。對患者的療效進行觀察分析,臨床療效的判定方法為,若患者在治療之后的心功能改善達到Ⅱ級,患者缺血區(qū)的ST段已完全恢復,則評定為顯效;若患者在治療之后的心功能改善達到Ⅰ級,患者缺血區(qū)的ST段已基本恢復,或者與進行導聯(lián)治療之前比,壓低ST段的恢復高于0.05 mV,則評定為有效;若患者在治療之后的心功能沒有明顯的改善,患者缺血區(qū)的ST段沒有明顯的變化或者出現(xiàn)進一步的惡化,則評定為無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所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均進行統(tǒng)計學上的分析,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結果顯示,32例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經(jīng)治療后的心電圖ST段及心功能均獲得一定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較好,詳細的情況如表1所示。
3 討 論
冠心病合并房顫在臨床的治療中十分的常見,而且,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增加,冠心病合并房顫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逐年升高的趨勢,患者的預后較差[3-4]。冠心病及心房顫動均是臨床的治療中比較常見的心血管類疾病,兩者存在較多相同的危險因素,因此在臨床實踐中這兩種疾病常常是共同存在的,一般情況下,有10%~15%的冠心病患者會同時伴存房顫的癥狀,而有5%~7%接受經(jīng)皮冠狀動脈的介入術后的患者會出現(xiàn)房顫的情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5-6]。而且,冠心病合并存在心房顫動的患者會更快的發(fā)展成為心功能的不全,并互為因果而相互影響,出現(xiàn)惡性的循環(huán),患者的死亡率高達60%以上,心房顫動還會使患者出現(xiàn)心力衰竭而最終死亡。氨酰心安對于臨床治療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具有較好的效果,氨酰心安的用法一般是先給予患者極小劑量進行治療,然后再緩慢的遞增,最后增加到患者的最大耐受劑量之后進行長期的維持服用,患者的臨床療效常與其服用的劑量具有一定的關系。本研究表明,32例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均獲得較好的療效,患者經(jīng)治療后的心電圖ST段的改善率為84.4%,心功能的改善率為96.9%,說明氨酰心安對于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的療效較好。此外,在臨床上使用氨酰心安對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進行治療時需注意患者的心率、心胸比、房室的傳導功能、是否存在哮喘等相關因素,還需對患者的心電圖進行復查,當患者不存在相關的禁忌證時才可進行常規(guī)的應用,并使冠心病合并房顫患者的臨床療效更佳,存在一定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勝華.心房顫動(7)冠心病合并心房顫動的治療[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3,28(5):327-329.
[2] 蔡忠生,劉志強.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穩(wěn)心顆粒治療冠心病房顫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3):273-274.
[3] 李欣儒,邱春光.房顫合并冠心病的抗栓策略[J].醫(yī)學信息,2014,(14):641-642.
[4] 楊 樸,薛 樺.高風險冠心病合并房顫抗凝與雙聯(lián)抗栓治療的效果比較[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4,(4):359-360.
[5] 張 俊,周國寶,嚴 進,等.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PCI治療對冠心病合并陣發(fā)性房顫的影響[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3,21(6):665-667.
[6] 孟永剛,王 紅,楊春紅,等.胺碘酮聯(lián)合比索洛爾.辛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并發(fā)房顫52例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4,(19):56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