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擁有一個充分閑暇的周末之時,我總喜歡駕車外出轉轉,叫上幾個好友聚聚,享受身心放松所帶來的愜意。遠離城區(qū)的地方無疑是個不二之選,于是我便駕車來到郊區(qū),準備享受這慢節(jié)奏的一天。今天的主角一點都不陌生:瑪莎拉蒂Gran Turismo Sport。沒錯,在我看來,它是一輛擁有各種性格的超級GT跑車。
選擇駕駛它來到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難道不是應該讓人全身熱血沸騰嗎?是的,我承認它有實力可以做到這點。之前在公路部分的體驗依然使我記憶猶新,全車從內到外表現出遮不住的激進感,碩大的換擋撥片,醉人的排氣聲浪(據說瑪莎拉蒂當初在調教排氣時,還請來了著名的交響樂大師助陣,可見他們在此方面的重視)。而外觀不用多說,在那經典唯美的曲線之下,掩蓋不住向外滲透的狂野。值得一提的是車身輪廓特點來自那著名的瑪莎拉蒂橢圓散熱器格柵,黑色的格柵由上到下垂直貫穿,中央的三叉戟標志格外醒目,此造型的保留年頭也算得上是“世紀特色”了。此外便是零零散散分布在車身各處的碳纖維組件,對于近兩噸重的GT跑車而言,裝飾作用大于實際。
相比那現在看來依舊時髦的外觀,內飾的年代感一下子就被放大了。或許當年賓尼法利納完成了車輛的外觀設計后,將內飾的設計部分直接外包出去了。造型多年沒變,如今多少已審美疲勞,其用料考究不必多說,到處都是觸感一流的真皮包裹,但做工方面,我相信同級別的德系競爭對手至少可以甩它幾條街。不過有那握感出色的方向盤和觸手可得的換擋撥片在,可以讓我的注意力從那沒什么創(chuàng)意的中控臺上移開。印象深刻的是由柔軟真皮與歐締蘭(Alcantara)材質組合的座椅,雖然包裹性一般,但舒適性算得上同類中一流,而后排的雙座更是刷新了我對跑車后排空間的概念,毫不夸張地說,空間肯定比緊湊型家用轎車要來得大,加上體貼的后排出風口與中央扶手,可使坐在后排的乘客將旅途當做一種享受。
聊過了外觀和內飾。動力方面,4.7L V8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可在7000r/min爆發(fā)出460匹馬力,實際駕駛體驗下來,285mm寬的后輪抓地力十足,想要真正將它甩起來可真沒那么容易。加上自然吸氣的線性輸出,以及變速箱換擋邏輯的表現平平,使得駕駛這輛車并沒有感覺很強勁的瞬間爆發(fā)推力,而是更加烘托出了后程加速的兇猛。
描述車輛特性是為了幫助那些不認識的人了解它,讓了解它的人來溫習一下。之前說到周末郊區(qū)一日游的想法又是如何變成實際的?先從名字說起。Gran Turismo源于拉丁文,意指偉大而浪漫的旅行,瑪莎拉蒂當初將其冠用此名想必有他的道理。GT跑車不同于超級跑車的最明顯特征,兩門四座,空間大,坐姿高,甚至在舒適性上也要做一些妥協,要不又有誰想開著它去旅行呢。在我看來,瑪莎拉蒂GranTurismo Sport這款車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駕駛GT跑車的人,并不會像打了雞血一樣時時刻刻都在“戰(zhàn)備”狀態(tài)下激烈駕駛汽車,而是在任性的追求樂趣的同時,也要為理性的實用做出一些妥協。Gran Turismo Sport擁有多種駕駛模式選擇功能,標準模式下的自動與手動,運動模式下的自動與手動,還有一個值得推薦的ICE模式。別誤解,此處的ICE并不是字面上“冰”的意思,而是一種集合舒適與節(jié)能為一體的模式。按下ICE按鈕,首先感受到的是變速箱升擋變積極了許多,有效降低AMT變速箱所帶來的換擋頓挫感,同時還能為節(jié)能做點小貢獻,其次是可調節(jié)阻尼力度的可變減震器系統,改變明顯舒適,雖然無法媲美Sport模式下帶來的精準和靈敏的車身反應,但經過減速帶這類的小顛簸時絲毫無需畏懼,甚至不用刻意減速,底盤也可以將其充分化解掉。后置的變速箱使車身配重比達到48:52,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地減小在彎中車輛的轉向不足現象,使駕駛車輛游刃有余而又不失舒適,這樣的GT跑車,難道不是出行首選么?
經過了整個周末之后,我對瑪莎拉蒂Gran Turismo Sport的另一面有了許多不同的認識,有了更多新的見解。它不僅是個激情四射的公路性能機器,更是個能載上兩三好友瀟灑出游的意大利式浪漫旅行GT跑車,當然,我認為它多樣的性格變化是它的優(yōu)點,使它性格變化巨大的也不僅僅是車內中控上那幾個不同駕駛模式的按鈕,而是一顆懂得如何充分享受在路上奔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