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發(fā)國
摘要:古詩詞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蘊涵豐富的情感、語言精練準確,富有節(jié)奏美、音樂美、圖畫美。它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開闊視野、增長心智、提高文化品位,但由于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現(xiàn)儲備不足,對詩歌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均感到陌生疏遠,教師便是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往往還是只知皮毛而不得要領。然而,多媒體課件集圖、音、文于一體,具體直觀、形象可感,它能較充分地展示古詩文所蘊涵的藝術魅力,能極大地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有著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
關鍵詞: 古詩詞 多媒體 教學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蘊涵豐富的情感、語言精練準確,富有節(jié)奏美、音樂美、圖畫美。它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開闊視野、增長心智、提高文化品位。但由于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現(xiàn)儲備不足,對詩歌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均感到陌生疏遠,教師便是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往往還是只知皮毛而不得要領。此外傳統(tǒng)詩歌教學“一只粉筆一張嘴,半節(jié)問答半節(jié)背”的模式,將詩歌分解得支離破碎。這大大弱化了詩的美感、情趣,久之,反使學生失去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然而,多媒體課件集圖、音、文于一體,具體直觀、形象可感,它能較充分地展示古詩文所蘊涵的藝術魅力,能極大地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有著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
一、依文設境,激趣引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情感基礎上的。利用網(wǎng)絡豐富的教學資源,剪輯出與詩境相符的一些畫面或聲音,便可將學生引領入五彩斑斕、聲像同步、動靜結(jié)合的教學情景中。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由課前的抑制狀態(tài)轉(zhuǎn)向興奮狀態(tài)。
例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比娨痪湟痪?,色彩明麗,輕快悠然。依前兩句文意,便可設計出這樣一組畫面:藍天碧水,綠地翠柳,報春黃鸝,枝頭鳴唱,柳后白鷺,輕飛上天。由此便形成了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詩的后兩句中的“含”字用得十分精當,教師不妨從詩人的視角出發(fā),在岷山雪景前裝上一扇打開的窗戶,使遠山的雪景便如同鑲嵌于窗框中的一幅畫來。這樣,由計算機展出這由“黃”“翠”“白”“青”等豐富色彩構(gòu)成的畫面時,怎能不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的思維呢?怎能不將濃郁的情感融于古詩文的學習中去呢?
二、立體感知、啟發(fā)聯(lián)想
多媒體課件具有示宏顯微、化靜為動、化動為靜、化具體為抽象、化深奧為淺顯的特點,它把豐富的圖象、字、動畫、聲音等信息集為一體,能通過音響、色彩、動態(tài)畫等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協(xié)調(diào)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向?qū)W生多角度地輸出信息,這樣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如教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在課件中鏈接入關于此詞的Flash配樂朗讀動畫。學生便可看到:中秋涼夜, 明月高懸,亭臺院中半醉半醒的詩人手持酒杯,身挪步移,搖搖晃晃,揮劍慢舞,放聲高歌。再聽著男中音富有感染力的朗讀,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自然會引發(fā)無盡的遐想:那遙遠的月宮是什么樣的?嫦娥在做什么?她是如何生活的?中秋之夜和誰在一起?心情如何?詩人能飛到天上嗎……就這樣思維一下子便活躍起來,想象力變得異常豐富,思路變得更為開闊。
三、由情入理,領略意境
意境是客觀物象同作家的主觀感情高度融合的結(jié)晶和語言呈現(xiàn)。作為主觀感受的“意”往往蘊涵在客觀景象的“境”中。欲得其義就必先入“境”,繼而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此時師適時提示,便可明理,明理之后自然入境。
如《詩經(jīng)》之中的《蒹葭》一文,它通過敘述描寫主人公為追求心中的戀人,徘徊于江岸邊,上下追尋,歷盡艱辛,但仍不到的情景,來表達主人公內(nèi)心的執(zhí)著、焦急、惆悵和迷茫。教學時,可先讓學生領略這樣兩幅圖:拂曉時刻的蘆葦圖,伊人于水中的若隱若現(xiàn)圖。再將詩文置于以風中蘆葦為背景的圖中。配以凄清哀傷的樂曲,這樣學生在看圖讀詩過程中腦海中就會逐漸出現(xiàn)場景:深秋的清晨,灰白的蘆葦上附著晶瑩的霜花,秋風蕭瑟里,茫茫蒼蒼的蘆葦起伏搖曳,澄凈碧藍的河水蒸騰著霧氣,霧靄迷蒙中主人公徘徊于蜿蜒的水畔,急切尋找心中的戀人,伊人卻只在水中若隱若現(xiàn)……此時教師再以輕柔的話語相機誘導: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他看到了什么?他在河畔干什么?找了幾回?結(jié)果怎樣?可以想象出他此時此刻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就這樣,學生在想象、思索的過程中入情、思理、入境,通過神游,體驗到了本詩所營造的凄婉的情調(diào),幽邃的境界。
四、感知節(jié)奏,體會情趣
詩亦可說是聽覺的藝術,它講究平仄、押韻,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韻律美,讀來瑯瑯上口,猶如一曲美妙的樂曲。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先點擊“范讀”,在此熏陶下,學生自會饒有興趣地跟讀,反復地朗讀,吟涌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融入情感,自然又可讀出情味,體會詩中情趣。
例如,教學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雀》時點擊”范讀”,這時活潑歡快的朗讀區(qū)由遠及今而來,同時屏幕上顯示出以皓月之下的稻田圖為背景的圖面。并隨著范讀的開始,有停頓符號的詩文相繼出現(xiàn)。
明月//別枝//驚雀,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讀著這幾句,仿佛將讀者帶進了夏日的夜晚,銀輝灑地,清風撲面,正覺愜意之時,突然喜鵲驚起,撲打枝條,又惹得蟬醒而鳴,既而青蛙也不甘落后,也一展歌喉,叫聲連成一片。想想看,寥寥數(shù)字傳達出多么富有情趣的生活圖景??!在反復的輕聲誦讀中,學生們盡情領略了古詩中的情趣。
五、拓展延伸,充實信息
電腦網(wǎng)絡的一個很大優(yōu)點就是容量大,不受時空的限制,它可以提供廣泛的學習內(nèi)容和多樣的呈現(xiàn)方式,可利用超鏈接方式方便地跳轉(zhuǎn)查閱,運用多媒體可自由采集借課所須素材。這樣便能提供給學生很多有用的信息,便于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古詩詞知識。
例如,教學古詩離不開作者簡介和背景材料,用多媒體課件則可直觀呈現(xiàn)更多的資料,可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對相關資料有較全面的了解,從而更有利于理解詩意。此外,還可運用它來進行更有效的比較學習。如教學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便可引入劉禹錫的的《秋詞》比較欣賞學習。當然也可引入若干描寫秋景的名句加以對比賞析,進而積累更多的知識。另外,用多媒體課件還可采集課堂所需的練習題,以便于從更深層次上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實踐證明,多媒體課件正在以其強大的功能展示著迷人的魅力,它猶如一個窗口,透過這個窗口,便可引領學生欣賞我國古典詩詞的“滿園春色”。只要能認真研習教材,精心設計出既符合教學要求又優(yōu)美精致有吸引力,既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又符合教育學心理學規(guī)律的課件,就一定能使古典詩詞的教學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境界。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