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連華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文學(xué)上也很有建樹。為官時,更是嚴(yán)于律己,不徇(xùn)私情。
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東和江淮賑災(zāi),同行中有個沒有官職的學(xué)生叫富弼。一路行來,見百姓只能以食野草為生,范仲淹心里很焦急,馬上制定出方案,調(diào)糧救急。
有一天,糧食剛剛運到,還不曾發(fā)放,竟然被偷盜了兩擔(dān)。范仲淹極為惱怒,下令嚴(yán)查偷盜之人。后來,小偷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漢子。范仲淹大怒,正要責(zé)打偷盜之人,公堂外卻傳來哭喊聲。范仲淹將哭喊之人召上公堂,是一位老婦人。
老婦人跪在公堂之上,不停地磕頭:“大人呀,我兒偷糧實屬不該,只是可憐我這老婦人無依無靠,只求大人可憐放了我兒,老奴情愿替兒服法。”老婦人哭得哀痛不已,富弼抬頭,發(fā)現(xiàn)范仲淹已是兩眼含淚。后來,范仲淹將偷糧之人責(zé)打了一頓便放了,老婦人連連叩謝。
范仲淹任參知政事時,以整頓吏治為重點進行了改革。他任命了一批按察使去巡視全國各地,考查各地的官員政績,凡是不稱職的官員,他便把他們的姓名從官員簿上劃掉。有位官員因為不稱職而被劃去名字,罷免了官職,結(jié)果一家老小哭哭啼啼涌上公堂,求范仲淹開恩。范仲淹面對哀號,不為所動,堅持罷免了那位官員。
已任官職的富弼恰好同行,就對范仲淹說:“你這樣一筆把人家劃掉,卻惹得他全家人痛哭,而你卻無動于衷。前番老婦一個人哭,你卻眼中含淚,這是為何?”
范仲淹回答道:“青年人偷糧食是為老母親,老母親哭是為兒子的性命,我眼中有淚,是為青年人的孝心也為老婦人的舐犢(shì dú)之情,所以法外開恩不涉及其他。而官員的一家哭怎比得上一路(當(dāng)時的一種行政區(qū)域,相當(dāng)于明清時的省)哭呀。我撤掉一個不稱職的官吏,只是他的家人感到悲傷。我若讓不稱職的官吏留在任上,那就要危害整個地方,那這地方的百姓都要哭,一家哭總比一路哭好。”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對于清正廉明的范仲淹來說,他的眼淚與他的處事原則一樣,不會輕易地流。范仲淹的眼淚,讓后人在他鐵面無私的政治生涯中,也看到了他柔情的一面。而他剛正不阿的秉性和寬容仁厚的胸懷,是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的。
(史東彬選自《大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