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等
時光匆匆流逝,作為新生的我們,在學(xué)習(xí)中進(jìn)步,在生活中成長,已漸漸融入高中校園生活。面對各種五彩斑斕的活動,志同道合的我們選擇參加地理模型制作大賽。
經(jīng)過再三斟酌,我們選擇制作“大洋板塊俯沖示意模型”。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因密度較大、厚度較小、位置較低,所以向大陸板塊下俯沖至地幔,洋殼在高溫作用下熔為巖漿。板塊的俯沖帶動洋底下傾、陷落,形成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方——海溝。大陸板塊受擠上拱,隆起形成島弧或海岸山脈。因此,設(shè)計洋中脊是一個重要部分,它既是巨大的海底地形單元,也是最重要的海底構(gòu)造單元之一(見表1)。
我們決定以石膏為主要材料,先將整個模型的大致模子用玻璃板搭建起來,再用石膏漿澆鑄,最后上色。一開始就擔(dān)心石膏開裂了怎么辦?果然不出所料,石膏完全裂開了。而此時,離比賽的展示時間只剩下周末這兩天。心急如焚·時,有人告知可以在石膏中加入一些含有纖維的東西,如報紙之類。為了讓作品更好地展示在老師和同學(xué)們面前,我們重新設(shè)計了一個模型,材料還是用石膏,但這次加入報紙,將模型以洋中脊為界限分兩部分完成, 即兩個板塊俯沖的模型,待展示時再將兩部分拼在一起,合并成一個完整的模型。
新作品的制作接近尾聲,接下來就等石膏晾干,然后上色。值得慶幸的是,石膏干了且沒有明顯裂痕。接下來,根據(jù)地質(zhì)由于多年沉積而形成不同階段的巖石,我們分別為其添上不同的顏色。兩塊模型相結(jié)合突出的部分就是洋中脊,而低陷部分就是海溝。模型兩側(cè)黑色岔開部分是俯沖帶,屬于洋—陸俯沖帶的B型俯沖帶,會出現(xiàn)巨大的貝民奧夫帶,并以發(fā)育溝、弧及強烈的地震、火山活動為顯著特征。
在整個地理模型的制作過程中,我們付出努力,用汗水澆灌,不斷實踐,最終獲得了共同的榮譽。這份榮譽不僅帶來喜悅,更多的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經(jīng)驗和回憶。相信這幅畫面將在時光的筆記本上深深地勾勒一筆,就像地理模型上一道道用彩筆描繪的痕跡,會長久地保留下去。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xué)高一(1)班(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