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富,不驚、不喜、不悲
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富裕的國家了嗎?瑞士信貸銀行13日發(fā)表最新《全球財富報告》,給中國掛了這個新頭銜。
這個瑞士銀行的報告稱,中國家庭財富總值達22.8萬億美元,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所以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二富裕國家。
中國“全球第二富”這個結(jié)論顯然令很多國人不解,于是就有人拿“中產(chǎn)階級”說事。“中產(chǎn)階級”這個詞很有啟發(fā)性,很多中國人都猶豫:我究竟算不算中產(chǎn)階級呢?雖然有些含混不清,但它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不太客觀。
讓我們想想,什么是“中產(chǎn)階級”,單單就是比財富嗎?家庭財富值越居世界第二是否意味著中國已經(jīng)成為“第二富裕國家”?其實“中產(chǎn)階級”的定義要綜合多重因素考量,僅依據(jù)一個指標來界定有些武斷,“財”與“富”二者間有差別,還需分開來看,比如在我國中西部的一名事業(yè)單位職員,他有單位分配的一套市價在50萬人民幣的100平米的住房,工作按部就班,朝九晚五,衣食無憂。在北上廣有一位沒本地戶口,用多年積蓄貸款買了一套50平米市價卻在300萬人民幣的住房,每月要償還貸款6000元的一個打工者,后者比前者每月掙錢多多了,財富總量也高于前者,但生活壓力也大得多,而且這樣的人不在少數(shù),或許做為讀者的你就是其中的一員。但話說回來,他們兩人誰更算中產(chǎn)階級呢?
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在西方研究機構(gòu)和媒體談論中國富或者窮,強或者弱,中國人聽了感受都挺復雜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既不喜歡露富,又受不了被蔑視,因而外界說什么我們都挺敏感,但是無論外界怎么評價中國,都不會打擾到我們每天的生活。
我國的人口基數(shù)巨大,雖然家庭財富總值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國的人均水平仍然比較低。對所謂的“富裕國”界定不光是要看家庭收入,同時要考慮到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務水平等問題,各個國家體制不同,有些國家民眾的可支配收入雖然較低,但是享受的醫(yī)療、教育等福利較高,幸福指數(shù)也相對較高。
中國是人口數(shù)量、土地面積和經(jīng)濟總量的大國,但并不表示中國是富裕國、所有國民都已經(jīng)衣食無憂,但往往是一些中小國家,甚至有些這些國家的大小相當于中國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在今天,好多不富裕的大國國民向富裕的中小國家移民倒是絡繹不絕,而僅僅因為是“大國”的稱號,邀請你移入,恐怕你都不會去。
中國的GDP總量位列世界第二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只意味著我們在“財”上位列第二,而不是“富”。況且GDP只是反映了每年的增量。
能夠讓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富裕起來,過上幸福的生活,是一個國家吸引人;讓人產(chǎn)生自豪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國有近14億人口,經(jīng)過多年高速發(fā)展,中產(chǎn)階級人數(shù)達1.09億。中國能夠讓上億人口成為富人,這固然可喜可賀。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仍有很多人不那么富裕,無論外界怎么排名,他都不會影響到我們今天的生活,對于筆者是不驚、不喜、不悲……所以我們依然要努力奮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努力換來財富,逐漸讓自己也富裕起來……讓更多的國人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