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英姓名跨文化探析

      2015-07-25 17:52:02何霞
      北方文學·下旬 2015年4期
      關鍵詞:異同文化內(nèi)涵起源

      摘 要:姓氏,一種特殊的文化產(chǎn)物,它的起源和發(fā)展與社會的更替,意識形態(tài),心理特征,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倫理觀念等各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刻的聯(lián)系。本文通過對中英人名的起源及命名方式的對比研究,揭示了中西方姓名文化的異同。

      關鍵詞:中英姓氏;起源;組成方式;異同;文化內(nèi)涵

      一、中英姓氏起源的文化對比

      中國最早的姓氏常常來源于身邊的事物,如國名、官職、動物、居住地、技藝等。如秦、趙、韓、魏、陳、宋等以國為姓;史、左、董、司馬等以官職為姓;馬、牛、熊、龍、蛇等以動物為姓;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多為復姓,一般帶有門、鄉(xiāng)、閭、里、郭等;做陶器的姓陶,算命的姓卜,當屠夫的姓屠等以職業(yè)為姓。久而久之,姓便成為一個氏族社會的代碼,通過一個姓可以探尋到一個有血緣關系的群體的起源和發(fā)展、遷徙和分化、興衰。姓也是宗族的文化標記,有了姓就表明得到了某個宗族的認可,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社會地位和背景的體現(xiàn)。與姓相關的是氏,有研究表明,它是姓派生出來的,是一個氏族分化成若干分支的符號。如:夏朝帝王姒就分別為夏氏、曾氏和褒氏。到了秦朝,姓氏趨向合一,男性的氏取代了女子的姓,統(tǒng)稱為姓,或曰姓氏。夏、商時期,貴族有姓氏。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于家或族。夏王室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為己姓,己姓中有蘇、顧、溫、董、豢龍等氏。商王室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韋為彭姓。商代還有條氏、徐氏、蕭氏等十三個氏,周初分賞給魯衛(wèi)等國君主。周王為姬姓,侯國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異姓的區(qū)別。到春秋時,可考的有姬、姒、子、風、嬴、己、任、祁、芊、曹、妘、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英語姓氏在中世紀時期(約11世紀)才開始使用。摩爾根說:“我們祖先薩克遜人直到被諾曼人征服時,還只有個人名字,而沒有代表家人的姓氏。”(《荷-德-諾-騷-尼聯(lián)盟,或易洛魁聯(lián)盟》羅徹斯特,紐約州,1851年,183)。英國從九世紀到十一世紀,封建化還沒有完成,各地還有不少自由農(nóng),直到公元1066年被諾曼人征服后,英國的封建制度才確定。姓氏是隨著封建制度的確立而逐漸出現(xiàn)的(郭小春&朱小紅,2002(3))。英語姓氏的主要來源有以基督圣徒或圣經(jīng)人物的名字為姓,如Clinton, Martin, Gregory, Vincent, Eden等;以先祖名派生為姓,即給先組名加上某些前綴或后綴,如后綴-son, 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前綴Mac, Mc表示蘇格蘭人的后代,如Edison, Wilson, MacDonald, McCain等;以動植物為姓,如Bull, Raven, Bush, Wolf等。

      二、中英姓名組成的文化對比

      中國的“姓+名”,反映了中國的文化價值取向。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人們重視宗族觀念。日常生活中,宗族或者家族觀念在人們心目中非常重要,所以,在封建社會中,無論是國家還是家族,只能將代表個人的符號--名字放在代表家庭的標識姓氏之后。

      英語的“名+姓”,提倡個人主義。西方文化重視個人主義、追求自由,崇尚通過個人的奮斗來獲取成功,于是個人角色在社會中的作用重于集體。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代表人的符號--名字就變得重于姓。

      三、中英人名的命名方式對比

      (一)中國人命名方式

      中國人取名常常從這些方面來考慮:符合時尚、有所忌諱、區(qū)別性別、注重形式、注重諧音。中國人的名字,不同時代的時尚特點非常強烈。商超的人,因他們的一切生活都離不開天干地支,所以歷代商王都以十干取名,比如太甲、太乙,仲丁。春秋戰(zhàn)國時代,人們還處在原始泛神階段,另外當時的漁獵技術和畜牧經(jīng)濟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因此,人們特別愛用動物的名字來起名,如董狐、陽虎、樂羊、西門豹、項燕等。兩晉南北朝時,用虛詞、梵語、道化詞取名成為當時的時尚,如“之乎者也”的“之”,就非常時髦,出現(xiàn)過一大批以“之”為名的出名人物,如王羲之、顧愷之等。唐宋時詩詞盛行,風氣開放,取名方式和格格眾多,但也有特點可尋。如“文”(文明)、“德”(品德)、“忠”(忠心)、“信”(講信用)等弘揚品德的字,以及“老”(年老)、“叟”(年長的男性)、“翁”、“父”(甫)等表示年長的詞大量進入人名。 到明清時,科舉考試盛行,大家都想通過考試當官,于是“魁”(奪魁-奪得第一)、“奎”、“元”、“第”、“恩”、“光”、“祿”、“士”等字大量出現(xiàn)在人名中?,F(xiàn)代人起名也充分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如:“王漢民”表達了強烈的民族意識, “建國”、“解放”等名的大量出現(xiàn),則記載了1949年新中國誕生的時代巨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文革中更是出現(xiàn)大量“衛(wèi)東”、“紅衛(wèi)”等名字,上世紀五十年代大躍進時期則有“衛(wèi)星”、“超英”、“躍進”等名字流行。

      在取名時中國人有一些相對穩(wěn)定的忌諱的東西,比如:意思不好的字;難寫的、不常用的字;諧音不好或容易產(chǎn)生歧義的字;長輩或名人的名字等等。這些都是為了避免惹出政治上或倫理上的麻煩,還有希望在傳世和使用過程中不發(fā)生謬誤。隨著時代變化,社會文化氛圍變化,取名忌諱的內(nèi)容也在發(fā)生變化。

      中國姓名文化具有男性起名多選表現(xiàn)陽剛之美的字,如:虎、豹、大、鵬、高山、萬里、海、宏偉、雄、飛、建功、弘業(yè)、杰、天、剛、劍、鋒、利、強、勇、勝等。女性起名多選表現(xiàn)陰柔之美的字的特征,如:妮、娜、媛、婷、婉、菊、梅、芳、芬、莉、俊、麗、愛、娟、 雅、潔等。這些漢字都具有明顯的性別特征,使人望名而辨性。

      中國人取名非常講究寓意,即用各種取名方法選字的前提下,又兼重形式,以雅致、響亮、形體美觀為首選,追求義、音、聲、形皆美。這種特色,是漢字文化的音韻與造型的藝術性所提供的。如姓石的取名“石磊”,形式好看,意思是像石頭般堅強;姓金的取名“金鑫”,自然是希望財富多多。

      漢字的一字便是一個音節(jié),往往又是一個詞或一個詞根,因此和姓連在一起,形成聲音和意義相結合的整體,從而提供了一種簡潔、流暢而又富有韻味的審美感受。如:樸雪花,取“飄雪花”的諧音和意思,吳迪,取“無敵”的諧音和意思,諧音的美感是中國姓名文化的特色之一。

      (二)英美人名的命名方式

      英美人名常源于表示真善美的一些抽象詞匯,男名如Alan, 源自古英語,意為和諧; Edgar, 源自古英語,意為幸運的獵人或幸運的戰(zhàn)士;Ralph, 源自古挪威語,意為像狼一樣機智的勸說者。女名如Alma, 源自拉丁語,意為可愛善良美麗的;Belle, 源自法語和義大利語,意為可愛美麗的;Charity意為基督教義中的核心思想—博愛。

      英美人名常源于自然界的物體名稱:,男名如Bertrand,源自古德語Berahrtaben,意為發(fā)亮的烏鴉;Leonard,源自古德語 Leohard,由兩個詞跟Levon (獅子)和Hardu (勇敢)組成;Olive,源自拉丁語,意為橄欖樹;女名如Daisy,源自古英語,意為雛菊;Linda,源自古德語Lindi,意為巨蛇,而西班牙語中Linda意為美麗;Susan,源自古波斯語Shushun,一個百合花之城。

      英美人名常源自宗教和神話傳說,男名如Abraham,源自希伯來語,意為民族之父,萬物之父,是圣經(jīng)中的人名;John,源自希伯來語Jochannan,意為上帝是榮耀的;Martin,源自拉丁語Mars,為古羅馬戰(zhàn)神之名。女名如Elizabeth,源于希伯來語,意為上帝已經(jīng)發(fā)誓;Eve,在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里,Eve是上帝造出的第一個女人的名字;Irene,源自古希臘語Eirene,是和平女神的名字;Mary,源自希伯來文Marah,意為神的愛人。

      英美人名常以以合成法、混合法、縮寫法、倒拼法造新名。如Roseanna由Rose與Anna合成;May與Elizabeth混合為Maybeth;Olouise來自Olive與Louise;Myra是由Mary局部變移而成。

      四、中英人名的相同點與差異

      中英人名的相同點表現(xiàn)為:都以出生年份、季節(jié)、時辰等命名;以植物命名;以金屬命名。如歷史上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唐伯虎生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故取名為寅;以季節(jié)命名的人名如春生、秋生、冬生等; 以落地時辰命名的如徐寅生等。英美人名中此類命名方式也存在,如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March, April 和August 等。 中國人以動植物命名,以體現(xiàn)或寄托取名者的愛好、興趣或志向,如中國人名中的“虎”、“?!?、“龍”、“鷹”、“鶴”等。以花卉果木命名在漢英中也很常見,如漢語中有“梅”、“桃”、“菊”、“蘭”、“荷”、“蓮”、“杏”等;英語中也有peach, Pear, Bean, Corn, Pine, Rose, Lily, Daisy 和 Lotus等。以金屬命名。英漢人名中都有以金屬名作為人名的習慣。漢語的“金、銀、銅、鐵”在姓名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如“金鎖”、“銀鎖”、“銅鎖”、“鐵索”等。英語民族也有類似的取名習慣,如Gold,Silver, Copper, Iron和Lead等。

      由于在傳統(tǒng)文化、民族心理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異,中英民族名字的來源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表現(xiàn)為中國人常以出生地、生辰八字、名字以外的“字”和“號”命名,而西方國家則無相關習俗。以出生地命名,如我國古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生于河東,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現(xiàn)在也有滬生、京生、魯豫等名字;而英美文化中地名主要用作姓氏。

      以生辰八字命名,以生辰八字命名是中國人獨有的一種傳統(tǒng)命名習俗。以生辰八字與“五行”(金、木、水、火、土)對照排算,如缺少某一行則以該行自字取名,如潤土、得水等;英美人沒有這種文化概念,也沒有這種命名方式。名字以外的“字”和“號”。中國古代具有一定社會地位或名望的文人墨客以及文官武將,往往還有“字”和“號”;名和字多由長輩取,而號多由自己取。如:蘇軾,字“子瞻”,號“東坡”等。而英美人無“字”和“號”的命名習俗。

      五、英語姓名的文化內(nèi)涵

      中英姓名都具有傳承性,借宗譜上或歷史上優(yōu)秀人物的名字命名,以表達對祖先長輩的尊重和愛戴,并希望能將祖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同時,中英姓名都表達了長輩對孩子寄予的希望,希望孩子能健康發(fā)展、獲得成功。

      伴隨社會的進步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姓名亦從發(fā)端到演變,逐漸賦予宏富、復雜的內(nèi)涵,從簡單的“代號”嬗變?yōu)榘睦韺W、社會學、歷史學、民俗學、文字學、文學、美學、音韻學、易學等內(nèi)容的“綜合文化”。表現(xiàn)為姓名的傳承性、意愿色彩、時代性。姓名的產(chǎn)生形式就揭示了一種血緣關系,一種家族關系,可謂為“傳宗接代”;表示姓氏的繼承,又表示家族成員之間血脈相連,表明生命基因的延續(xù)。尤其,人們長期按“字輩譜”命名的方式,更是有濃厚的宗族觀念和文化特色。根據(jù)漢字豐富的內(nèi)涵,人們賦予姓名形形色色的含義。姓名又凝聚著對新生命的深厚情誼和殷切期望,也隱喻著不同的理想抱負、情趣、愛好與追求:有的希望光宗耀祖,有的希望吉慶安康,有的希望成就一番事業(yè),不一而足。人之取名,沿于時尚,因時而變,與社會背景、環(huán)境、形勢及時代精神風貌密切相關。我們仔細研究人名演變的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名字的起用與一定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狀況息息相關。從封建社會人們追求功名富貴到建國后“建國”、“國慶”、“超英”、“文革”等彌溢濃烈的政治色彩,再到當今社會姓名追求標新立異、與眾不同。

      英國是個島國,曾經(jīng)歷了多次外族入侵,一次又一次的外族入侵,形成了英國多民族文化,英語姓名反映了這一多民族色彩。如英語姓Thorp源于盎魯撒克遜語porp (牧牛場), Tovey源自諾曼底語tofi (國家統(tǒng)治者),Albin或Alban源于拉丁語albus(白人),Jardin源于法語(與花園有關的人),Ingram源于日耳曼語engli (天使)。蘇格蘭的姓多源于諾曼底語,常與土地所有者或統(tǒng)治者的姓有關,這反映了當時蘇格蘭附屬地位和求生方式,如Leslie, Murray等均源于某人所擁有土地的地名。威爾斯人的姓是在英王亨利八世后發(fā)展起來的,主要源自法語、古英語和希伯來語。較普遍的姓有Hugo, Hughs等。英語的姓名還伴隨著移民和英國的殖民主義傳播到每個講英語的國家和地區(qū),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英語姓名濃厚的宗教色彩反映了英國人民的宗教信仰,許多人選用《圣經(jīng)》中圣人的名字為自己和子女命名。耶穌基督有12個門徒,除了叛徒的名字Juda以外,其他人的名字均為常見名,如Mathew, Peter, James等。女性圣人名字也是人們喜歡選用的名字,如Mary,耶穌基督的母親;Ann,圣母Mary的母親;Elizabeth,圣人John的母親。

      六、總結

      通過對中西方人名的命名方式的對比,可以看出,命名蘊含著有關歷史學、民族學、語言學、人類學、人種學、人文地理學、地名學、宗教學、經(jīng)濟學以及社會心理學等許多學科的豐富資料,是人類歷史文化的一個偉大寶庫。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人名的研究不僅具有理論意義,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高勇晨,任瑞.中英姓氏差異中的文化蘊涵[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6).

      [2]郭小春,朱小紅.略論英美民族姓名結構與社會文化的關系[J],榆林高等??茖W校學報,2002(3).

      [3]繼禹.英語姓名的源流和寓意[C].全國優(yōu)秀英語學術論文集(上卷).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5.

      [4]巨天中.中國起名使用大全[M].北京:長征出版社,2003.

      [5]孟兆芳,中英人名跨文化對比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0(3)

      [6]王大良,姓氏探源與取名藝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

      [7]王泉根.中國人名文化[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1.

      [8]王建華.人名與文化[G]//邵敬敏.文化語言學中國潮. 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194-206.

      [9]張榮建.英語名字和命名方式的理據(jù):姓名、種族和文化分析[D].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1).

      作者簡介:何霞(1988–),女,四川遂寧人, 浙江財經(jīng)大學外國語學院13級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異同文化內(nèi)涵起源
      圣誕節(jié)的起源
      奧運會的起源
      清明節(jié)的起源
      萬物起源
      中國漫畫(2017年4期)2017-06-30 13:06:16
      論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yè)專業(yè)文化建設的校企文化融合
      從中日民間故事窺探中日文化差異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7:14:41
      大陸和港澳臺初中歷史課標在中國文化史方面的異同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3:55
      簡論謝靈運與柳宗元山水詩思想內(nèi)容之異同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9:46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nèi)涵的對比分析
      花莲县| 广丰县| 犍为县| 苏州市| 安泽县| 葵青区| 浮梁县| 廊坊市| 丰都县| 阳谷县| 新巴尔虎右旗| 哈巴河县| 玉溪市| 金门县| 外汇| 普格县| 凉山| 石林| 五常市| 大庆市| 容城县| 泸溪县| 靖西县| 铜陵市| 合阳县| 乌审旗| 德惠市| 榆树市| 双辽市| 北票市| 志丹县| 虞城县| 高要市| 饶阳县| 吉木萨尔县| 延寿县| 石家庄市| 绥中县| 全椒县| 肃宁县|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