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
【摘要】目的 探討腦鈉肽(BNP)在心血管臨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組與心力衰竭患者B組作為觀察組,同期收治的42例正常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心功能、腦鈉肽等指標。結(jié)果 對A組與B組患者進行檢查之后,發(fā)現(xiàn)B組血漿腦鈉肽濃度顯著高于A組,同時觀察組腦鈉肽濃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不斷惡化,其血漿腦鈉肽濃度也在不斷上升。B組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時腦鈉肽濃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判斷心力衰竭與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升高,同時其與超聲心動圖、NYHA心功能分級之間有緊密關聯(lián),所以及時地對臨床患者腦鈉肽濃度進行判斷,有利于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開展及時的科學治療。
【關鍵詞】腦鈉肽;心血管疾?。慌R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540.4 【文獻標識碼】A
腦鈉肽是一種由內(nèi)皮細胞或心臟分泌出來的肽類激素物質(zhì),如果心臟承載十分沉重,或者心臟壓力較大時,會增加心臟內(nèi)壁的壓力,從而造成血漿腦鈉肽濃度不斷上升。腦鈉肽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血管舒張、利尿以及排鈉等,是人體抵御高血壓及容量負荷過重的重要內(nèi)分泌系統(tǒng)[1]。相關臨床研究證明,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會造成血漿腦鈉肽濃度不斷上升。我院對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與心力衰竭患者與正常體檢人群進行比較,旨在研究腦鈉肽在心血管臨床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A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56~74歲,平均年齡(62.6±4.3)歲;下壁心肌梗死14例,間隔心肌梗死13例,前壁心肌梗死15例。將同期收治的4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B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54~73歲,平均年齡(61.2±3.8)歲;冠脈粥樣硬化心臟病22例,擴張性心肌病16例,高血壓心臟病14例。將A組與B組患者作為觀察組,將同期來我院行健康檢查的42例人員作為觀察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55~73歲,平均(62.2±4.1)歲。A組、B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A組與B組均行心臟超聲心動圖、心肌酶、BNP檢測等各項常規(guī)檢查,主要檢測內(nèi)容為血漿腦鈉肽水平[2]。
1.3 診斷標準
A組:患者合并缺血性胸痛,心肌壞死的血清心肌標記物濃度與心電圖發(fā)生動態(tài)改變。B組:患者呼吸困難,經(jīng)X片檢查發(fā)現(xiàn)肺循環(huán)產(chǎn)生瘀血,心臟功能結(jié)構與心電圖均異常。
1.4 NYHA心功能分級
Ⅰ級:患者有心臟病,但一般活動不會造成心絞痛、呼吸困難、疲乏。Ⅱ級:患者有心臟病,體力活動受到一定限制,一般活動會引起呼吸困難、心悸、疲勞等癥狀。Ⅲ級:患有心臟病,體力活動受到嚴重限制,輕度活動都會誘發(fā)上述癥狀。Ⅳ級:患者不能參與任何體力活動,即使在休息時也會產(chǎn)生心衰癥狀。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對A組與B組患者進行檢查之后,A組患者血漿腦鈉肽濃度為(414.26±113.87)pg/mL,B組患者的血漿腦鈉肽濃度為(627.28±206.26)pg/mL,C組患者的血漿腦鈉肽濃度為(16.85±6.11)pg/mL。B組患者血漿腦鈉肽濃度顯著高于A組,觀察組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均<0.05)。
對B組患者進行NYHA心功能分級后,其中Ⅱ級12例,血漿腦鈉肽濃度為(355.25±57.82)pg/mL;Ⅲ級
14例,血漿腦鈉肽濃度(526.88±139.24)pg/mL;Ⅳ級16例,血漿腦鈉肽濃度為(802.17±186.49)pg/mL。B組心功能Ⅲ級、Ⅳ級患者血漿腦鈉肽濃度顯著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心功能IV級患者腦鈉肽濃度顯著高于心功能Ⅲ級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腦鈉肽的釋放主要是由于心肌細胞牽張與透壁造成的,經(jīng)氨基酸蛋白形式而出現(xiàn)的激素Pro-BNP。BNP是從人體心室分泌的由32個氨基酸構成的多肽,主要是由心室肌細胞分泌出來的一種心臟激素產(chǎn)生的,是32個氨基酸多肽片段[3]。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容積擴張及壓力負荷與血漿腦鈉肽濃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由于其具有較長的半衰周期,因而在檢測方面較為容易,并且利用這一指標對患者心衰程度進行監(jiān)測具有準確、快速以及簡單的優(yōu)點。相關研究證明,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濃度較高,并且BNP濃度越高表示心衰程度越嚴重,這就意味著利用BNP水平能夠作為心衰診斷的重要指標,并且對患者預后的評估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本次研究中,對A組與B組患者進行檢查之后,發(fā)現(xiàn)B組血漿腦鈉肽濃度(627.28±206.26)pg/mL顯著高于A組(414.26±113.87)pg/mL,同時觀察組腦鈉肽濃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不斷惡化,其血漿腦鈉肽濃度也在不斷上升。對B組患者進行NYHA心功能分級后,B組心功能Ⅲ級、Ⅳ級患者血漿腦鈉肽濃度顯著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心功能Ⅳ級患者腦鈉肽濃度顯著高于心功能Ⅲ級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判斷心力衰竭與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升高,同時其與超聲心動圖、NYHA心功能分級之間有緊密關聯(lián),所以及時地對臨床患者腦鈉肽濃度進行判斷,有利于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開展及時的科學治療。
參考文獻
[1] 武建麗,薛英玲.腦鈉肽在心血管臨床的應用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3:171.
[2] 李愛琴,鄭海軍,董火林.腦鈉肽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及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03:177-179.
[3] 楊澄清,陸蘭英.腦鈉肽在心血管及呼吸系統(tǒng)中的臨床應用[J].醫(yī)學綜述,2012,15:2364-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