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彩霞
陜西省榆林市第二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陜西 榆林 719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的發(fā)展,老年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也隨之增加,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作為老年常見的心血管病,其發(fā)生率也明顯增高[1-2]。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種心臟病逐步發(fā)展而來的,屬于心臟疾病的最后一個階段,是心臟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率比較高。其病情反復且病程較長,預后效果較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患者心理上出現(xiàn)不良情緒,從而影響治療依從性。本研究通過對陜西省榆林市第二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自我效能與健康教育干預對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的影響。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心內(nèi)科收治的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90例,依據(jù)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39~74 歲,平均(48.1±13.6)歲;病程 6~20 年,平均(7.5±4.0)年;心功能臨床分級:Ⅱ級20例,Ⅲ級 12例,Ⅳ級8例;原發(fā)病:冠心病18例,高血壓10例,擴張型心肌病6例,風濕性心臟病6例。觀察組50例,男26 例,女 24 例;年齡 38~75 歲,平均(49.3±11.1)歲;病程 7~21 年,平均(7.8±4.3)年;心功能臨床分級:Ⅱ級23例,Ⅲ級16例,Ⅳ級11例;原發(fā)?。汗谛牟?3例,高血壓12例,擴張型心肌病7例,風濕性心臟病8例。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并確診[3-4];排除標準:肝、腦、腎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患者,精神障礙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的干預措施:對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集體授課,1次/周,連續(xù)干預6周,干預內(nèi)容包括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癥狀的管理、服用藥物的管理、簡單活動的指導、注意加強飲食習慣的管理等。
1.2.2 觀察組
采用自我效能與健康教育干預措施:
1.2.2.1 自我效能干預 ①一對一交流:根據(jù)關(guān)于自我效能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制訂合適的談話框架,與患者討論6個方面的問題,包括日常生活的運動鍛煉項目和治療方法、想要參加的運動鍛煉項目和治療措施、不同因素造成患者不想要的治療方法、患者的家人及同事等對于治療過程的重視程度、對于患者堅持治療提供支持的信息情況、患者認為治療對于心力衰竭的影響情況。②強化教育:通過面對面授課的形式,向患者講解運動鍛煉和治療對于心力衰竭的優(yōu)點和缺點,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障礙,制訂相應的運動鍛煉和治療計劃。③分組討論: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對心得體會進行分析,特別是對患者出現(xiàn)困難和阻礙情況進行討論和經(jīng)驗交流。④加強患者隨訪:可以通過電話隨訪的形式對患者的體重、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情況進行監(jiān)測,對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詢問,鼓勵和支持患者進行相關(guān)運動鍛煉和治療。
1.2.2.2 健康教育干預 ①健康宣傳教育:護理人員主要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發(fā)病原因進行分析,然后試行健康宣傳教育,向患者耐心地講解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定義、發(fā)病原因、早期臨床表現(xiàn)、加重前的征兆、基本的治療過程、心力衰竭轉(zhuǎn)歸和結(jié)局情況。②自我護理的健康教育:護理人員主要針對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及作息情況進行自我約束;指導患者戒煙限酒、少食多餐、合理進行體力活動和安排休息,控制飲食和體重,自我監(jiān)測臨床癥狀及熟悉相關(guān)急救措施。③心理疏導的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根據(jù)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心理情緒,告知其盡快適應角色轉(zhuǎn)變,介紹不良心理情緒對于心力衰竭預后和健康的影響,做好不良情緒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放松。
1.3.1 自我效能
參照一般自我效能量表[5-6],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總分、控制疲勞的信心、控制身體不適的信心、控制情緒壓抑的信心、控制任何健康問題的信心、控制健康行為減少就醫(yī)次數(shù)的信心、控制健康行為以減少疾病對日常生活的信心各項進行評分,自我效能總分范圍10~4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3.2 生活質(zhì)量
參照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表[7-8],對兩組患者體力限制評分、情緒評分、臨床癥狀評分、社會限制評分和生活質(zhì)量總分情況進行評定,每個問題按照級別分為0~5級,分數(shù)為0~5分,0分表示對生活質(zhì)量沒有影響,5分表示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較大,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差。
1.3.3 治療依從性
治療依從性主要采取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進行評價[9-10],問卷相關(guān)問題主要是患者對于藥物的態(tài)度、對于藥物治療的認可、遵照醫(yī)囑服藥、漏服藥物情況等,問卷滿分100分,<80分為不依從,80~100分為依從。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自我效能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組別 例數(shù) 自我效能總分 控制疲勞的信心 控制身體不適的信心控制情緒壓抑的信心控制任何健康問題的信心控制健康行為減少就醫(yī)次數(shù)的信心控制健康行為以減少疾病對日常生活的信心對照組觀察組40 40 t值 P值28.7±7.4 34.6±5.0 4.18<0.05 4.2±1.0 5.8±1.6 5.36<0.05 4.1±1.2 5.5±1.4 4.80<0.05 4.3±1.3 5.5±1.3 4.13<0.05 4.5±1.1 5.7±1.2 4.66<0.05 4.6±1.1 5.6±1.4 3.55<0.05 4.4±1.3 5.9±1.2 5.36<0.05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 例數(shù) 體力限制評分 情緒評分 臨床癥狀評分社會限制評分生活質(zhì)量總分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40 40 12.3±1.0 10.6±0.5 9.62<0.05 7.5±0.4 6.6±0.3 11.38<0.05 6.2±0.4 5.8±0.3 5.06<0.05 5.9±0.5 5.5±0.3 4.34<0.05 31.4±1.8 27.5±1.5 10.53<0.05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
心力衰竭作為不同種類心臟疾病終末節(jié)段和嚴重進展期,不僅涉及心血管系統(tǒng),同時對于腦、腎等重要臟器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造成死亡率明顯增高[11-12]。適當?shù)倪\動鍛煉和合理的治療措施對于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的預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13-16]。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比較特殊,反復遷延、病程較長,對其呼吸功能、心臟功能均造成不良影響,患者不適感很強,對自身的日常生活造成更大影響,患者容易對病情控制和自身抵抗力產(chǎn)生懷疑的態(tài)度,加上一部分周圍患者的失敗經(jīng)驗,也使患者對于臨床治療效果產(chǎn)生疑慮,缺乏自信心,對于遵照醫(yī)囑、堅持治療的自信心明顯減弱,從而明顯降低自我效能感[17-18]。
一對一交流和隨訪可以提高醫(yī)護人員和患者語言交流,針對心力衰竭患者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確認,為患者制訂更加切合實際的目標[19-20]。強化教育和分組討論可以充分地對小組患者治療和運動鍛煉成功經(jīng)驗進行分析,通過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成功經(jīng)驗和替代性經(jīng)驗來提高患者治療的自我效能感[12,21]。強化教育和分組討論可以幫助心力衰竭患者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其不僅來自患者的家屬、醫(yī)護人員,也可以來自同種疾病的病友[22-23]。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自我效能是個體通過對自己執(zhí)行某種特定行為能力大小來進行主觀性判斷,也就是說個體對于自己執(zhí)行某種特定行為同時達到預期結(jié)果的自信心,自我效能主要有4個來源,自我成功經(jīng)驗、他人成功的經(jīng)驗、語言性勸說和情緒變化,其中自我成功經(jīng)驗的影響力最大[24-25]。自我效能干預主要是給予心力衰竭患者生理方面影響和心理方面障礙進行替代解釋,從而在生理和情感方面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26]。健康教育主要從幾個方面對患者進行宣傳指導,首先是通過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病情的健康教育來提高患者對于自身實際情況的認知能力,了解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可能進展和預后轉(zhuǎn)歸,從而在心理上有所預期,做好思想準備;其次是進行自我護理的教育指導,心力衰竭的治療和護理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患者循序漸進地接受治療,同時通過自身護理配合臨床治療,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治療效果,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將心力衰竭的治療變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心理疏導可以充分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從而在心理上提高治療的自信心和決心,為獲得更好的預后奠定基礎(chǔ)。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觀察組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提示通過面對面交流和電話隨訪可以明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可以鞏固治療效果?;颊攉@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其受到口頭鼓勵等關(guān)鍵信息也就越多,更加有效地對自身的心力衰竭癥狀和治療進行管理,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與健康教育干預在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中應用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質(zhì)量,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Du H,Everett B,Newton PJ,et al.Self-efficacy:a useful construct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in people with stable chronic heart failure[J].J Clin Nurs,2012,21(3-4):301-310.
[2]Millen JA,Bray SR.Promoting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tions to enable adherence to resistance training afte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J].J Cardiovasc Nurs,2009,24(4):316-327.
[3]Vesikari T,Karvonen A,F(xiàn)errante S,et al.Efficacy of the pentavalent rotavirus vaccine,Rota TeqoR,in Finish infants up to 3 years of age:the Finish Extension Study[J].Eur J Pediatr,2010,169(11):1379-1386.
[4]李春燕,劉柏梅,羅欣,等.實踐“生命網(wǎng)”模式對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6):486-489.
[5]湯春宜,王麗姿,鐘克丹,等.自我效能與教育干預對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運動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4):489-493.
[6]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2):98-122.
[7]陳巍,林平,李玲,等.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293-296.
[8]岳愛學,權(quán)循炎,何佳倩,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與生活質(zhì)量相關(guān)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1):37-38.
[9]尚劉文心,沈美芳,陳文瑤,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6):674-679.
[10]黃曉莉,秦呈婷,丁飆.心源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19):2276-2278.
[11]De Wolfe A,Gogichaishvili I,Nozadze N,et al.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heart failure patients in Georgia,Eastern Europe[J].Congest Heart Fail,2012,18(2):107-111.
[12]Dickson W,Buck H,RiegeI B.Multiple comorbid conditions challenge heart failure self-care by decreasing self-efficacy[J].Nurs Res,2013,62(1):2-9.
[13]陳巍,林平,李玲,等.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293-296.
[14]Smeulders ES,van Haastregt JC,Ambergen T,et al.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a lower educational level and better cognitive status benefit most from a self-management group programme[J].Patient Educ Couns,2010,81(2):214-221.
[15]方利娟,何偉明.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認知程度及改善預后的作用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14):126-129,133.
[16]朱瑞斐,王楠,米亞非,等.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遠期生存率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21):74-76.
[17]Eskela U,Melanin T,Rytsala H,et al.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ocial support among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 pm 8 pective study[J].J Nerv Ment Dis,2009,197(10):728-735.
[18]Boyde M,Song S,Peters R,et al.Pilot study of a selfcare education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Eur J Cardiovasc Nurs,2013,12(1):39-46.
[19]王紅萍,劉霞,蔣黎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基于自我效能健康教育成效的探討[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8):598-599.
[20]Lee LL,Arthur A,Avis M.Using self-efficacy theory to develop interventions that help older people overcom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o physical activity:a discussion paper[J].Int J Nurs Stud,2008,45(11):1690-1699.
[21]黃曉莉,秦呈婷,丁飆.心源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19):2276-2278.
[22]Mehta M,Teerlink JR,F(xiàn)elker GM,et al.Dyspnoea and worsening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results from the pre-relax-AHF study [J].Eur J Heart Fail,2010,12(10):1130-1139.
[23]Wu JR,Monser DK,Chung ML,et al.Objectively measured,but not self-reported,medication adherence independently predicts event-fre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J Cardiac Fail,2008,14(3):203-210.
[24]鞠陽,汪小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利尿劑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護理措施[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40-42.
[25]鞠陽,汪小華,仇靜波,等.心力衰竭病人體重管理相關(guān)知識-信念-行為對稱體重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6):1550-1552.
[26]劉銘雅,李云婧,朱偉,等.強化門診隨訪對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及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7):588-591.